重新认识教育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最大的感触,就是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是快乐,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是快乐的,快乐与教育相伴相随。斯宾塞的教育理念中传递着爱的情感,渗透中快乐的音符。这让我想起曾经写的一篇博文《Education就是“爱到开心”》。
  此时此刻,我陷入了对一个问题的沉思,什么是教育?卢梭曾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卢梭提出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斯宾塞提出:教育不是为了“教”而教。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文中提到,斯宾塞在他的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斯宾塞从来不简单地给他一个答案,而是为他指出并找出答案的途径。“没有一种快乐能比得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求知欲和学习欲,是所有成长中的孩子共有的特点。”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说过:“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这个词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多次出现。“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快乐学习要靠兴趣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激活了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地去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主动建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就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营造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从情感上受到感染,思想上产生共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乐学”的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他们都是围绕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揭示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基础教育必须把握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第六章“来自大自然的快乐教育”中,斯宾塞提出“大自然,孩子的良师益友”,其中提到“大自然,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和教育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从本质上,却是所有教育的源泉。”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其中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接触自然,给学生的学习一个宽广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在自然中生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源自自然的学习中成功。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感受生命的崇高与意义。陶行知先生曾说:“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化教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为教师的发展而学,升华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斯宾塞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培养孩子的自助教育和自我教育,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斯宾塞提出“爱的情感不仅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也能使孩子以更高的热情去达成教育的目标。”情感不仅是存在于父母之间,也存在于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达到认识的共鸣、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呼应、感悟的生成、情操的陶冶等,从而缔造完美的课堂。
  情感是课堂的灵魂和精髓。我们教师应用真挚的情感渲染课堂,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读懂学生的内心,以情感的交流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内在的生命激情,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内在的成长力量。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26日夜晚,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家属院内挤满了人,淅沥的雨声和着低沉的哀乐,夹杂着哭嚎声、啜泣声,撕扯着人们悲痛的心。  一个塑胶帐篷里设置着简朴的灵堂,跪着好几排人,其中有个女孩哭成了泪人,她泣不成声地说:“张老师不讲信用!你明明答应我5月4日去洪(湖)一中看我的成人礼,答应高考后帮我选志愿……这些承诺都不能兑现了。”情真意切的话语让所有人湿了眼眶。  这是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高
崭新的门窗,靓丽的墙裙,漂亮的塑胶运动场,富有童趣的墙饰,飞扬的童声,灿烂的笑脸……荆门市的幼儿园处处散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家门口有了这样好的幼儿园,再也不用跑十多里送孩子到城里上幼儿园了。”一位接送孩子的家长欣喜地说。这是笔者在荆门市一所普通的农村幼儿园——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南桥幼儿园的所见所闻。  “我们通过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满足了老百姓有幼儿园上、上好幼儿园的愿望。”荆门市教
2015年12月28日,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快乐生活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暨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蕲春县特殊教育学校召开。省教育厅、特教学会及理事单位、黄冈市教育局领导及各市州特校校长参加会议。  当天上午,与会代表齐聚蕲春县特校,观看了该校师生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观摩了校园环境和该校快乐生活教育展示。会上,武汉盲校、武汉江岸区辅读学校、建始县特殊教育学校、松滋市特殊教育学校、蕲春特校等5所学校
【编者按】学区制建设是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为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围绕学区制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在全区范围内成立了12个学区(4个初中学区,8个小学学区)。在“优势互补、合作共生、共同发展、彰显特色”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各学区围绕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校本研训、德育活动、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积
多年来,江汉区教育局将保障教师待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紧跟形势,超前谋划,构建了一整套以确保增量为前提,量化考核为核心的奖励性绩效考核体系(以下简称“新绩效”),保证了教师工资高标兑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责权相适。  根据人社部门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总体精神,江汉区教育局从2009年开始,将30%工资部分进行了绩效考评与分配。2014年,在“八项规
30年来,她扎根乡村教育,无怨无悔;  30年来,她坚守三尺讲台,无私奉献;  30年来,她潜心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30年来,她为了心中的梦想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从一名代课教师成长为“名师”“特级教师”。  2019年全国第35个教师节之际,她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是继宋国珍、乔永斌之后,保康这个秦巴山区贫困县又一位获此殊荣的老师。  翻开她的荣誉簿,“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师德标兵”
春蚕破茧成蝶,雄鹰蜕变重生。适度的磨砺、挫折让孩子的人生变得更加饱满和坚韧。作为肩负时代使命的幼教工作者,我们意识到,在幼儿园实施淬砺教育,势在必行。自2013年开始,湖北省实验幼儿园开启了淬砺教育之旅。  淬砺教育又称挫折教育。淬砺是指制造刀剑必需淬火和磨砺,以增加锋度和硬度,常比喻人的刻苦锻炼。淬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使其获得受益终生的意志品质。  经过多方学习
曾有一段时间,在不少地方都出现过这样的一种现象:当某同学过生日的时候,该同学的家长会邀请其他同学和家长参加生日聚会。受邀家长参加聚会时,免不了要带上祝福的礼品、礼金。而自己的孩子过生日时,又要讲一讲礼尚往来,回请对方的家长。这样来来往往,既给大家带来了负担,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出现了炫耀、攀比等不良现象,让大家都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小朋友过生日希望得到同伴的祝福本无可厚非,但有的家长做
党的十九大以来,荆门市东宝区教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师德师风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引领全区广大教师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增强师德底线意识,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修炼教师职业形象,夯实立德树人根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突出“师德第一”
日前,保康县4个督学责任区督学、督导干部及中小学校长通过进校园、进寝室、进教室、进食堂、进办公室,现场观摩视导,听汇报、提建议,围绕生本教育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安全管理3项重点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以进一步凝聚共识,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推动落实。  据悉,该县建立了4个督学责任区,覆盖全县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每个责任区配备3名责任督学,并在每所学校大门外显著位置悬挂公示牌,公布责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