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雨量器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面是一位叫小明的初二同学,利用暑假做了个有关降水量的测量实验:他用一个大的凹底塑料瓶、剪刀、尺子、记号笔和胶带等材料,自己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先用剪刀将塑料瓶的中上部剪下(作漏斗),倒扣在瓶底部分的上部,形成一个带漏斗的盛水容器,并用胶带固定,盛水器口保持水平;用一张纸条画一标准刻度尺(单位为毫米),再用胶带将刻度尺固定在瓶身上,既可读数又可防水,一个雨量器就做好了。小明在7 月1 日零时,将这个容器放在露天外一个安全地方。他说,这个器皿在31 天所积存雨水高度的读数,就是该县7月份全月的降雨量。
   Q:流鼻血时,是鼻子的那个部位在出血?
  流鼻血时,出血部位多数发生在克氏区。鼻中隔把鼻腔分为左右鼻两腔,克氏区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离鼻孔大概2厘米。
  克氏区的毛细血管众多,在黏膜浅层附近形成毛细血管网,由于离鼻孔很近,当我们挖鼻孔或擤鼻涕时,用力过猛很容易使表层的黏膜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流鼻血時,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样会使得鼻血倒流进咽喉部,被吞咽入食道,使人产生不适感或呕吐。很多人流鼻血后,第一反应是把纸巾揉成一团塞在鼻孔里来止血,这也不是正确的止血方法。因为纸巾揉成团后比较硬,塞满鼻孔的话,容易伤害黏膜。而且取出纸团时,稍有不慎就会剥落好不容易才结好的痂,再次造成流血。另外,有些人习惯于用手指捏住鼻子上部(两眉之间,稍偏下),或者使劲拍打脖子后面,其实这些动作都不能有效止血。
  正确的止血方法是:用手捏住鼻孔两侧,从外部压迫克氏区,头部稍向前倾,鼻孔朝下,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及其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在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急性滑脱性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25例,均为膝关节急性屈曲外翻扭伤.根据撞击后肌肉松弛状态下髌股关节的稳定性将其分为3型:无脱位型9例,半脱位型11例,脱位型5例.关节镜检查25例均存在软骨损伤、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及关节囊积血,18例有关节内游离体.根据分型及关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从开始的“感知”到“体验”课文内容,然后“理解”该内容的含义,最后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小学学生的思维是有步骤和有阶段的不断运作的,而教师则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逐渐具备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修辞教学和思维培养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修辞能力  写作作为语文知识的主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打造新式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笔者将以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为例,他一探如何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朱熹曾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能力,提高学生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电子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从而被科学的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以充分发挥其现实价值。其中教育领域,是我国信息技术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领域,信息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将从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探讨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及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教学  初中英语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通过小学阶段
◆摘 要:信息技術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在教育领域中,信息化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路桥工程这一专业及其教学特点,来具体地阐述一些有关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学成果,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路桥专业;教学改革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促进了路桥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育也有了相应的转变,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在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开发的基础下,更需要教师调动自身能动性,以此来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为此,文章将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入手,接着提出几点综合性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策略  基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于复合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