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nl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把儿童的生活融入到我们的品德课中,本文从:课前调查,走近生活;创设情境,感受生活;如数家珍,再现生活;真情实感,感悟生活;升华课堂,回归生活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
  品德课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只有从学生生活的多样性中吸取丰富营养,不断关注学生生活的体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才能使得品德课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课前调查,走近生活
  品德课前走进生活进行收集调查,能为品德课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素材,同时也拉近了品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距离。因而,课前我先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走进社会生活中去做实实在在的收集调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北师大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通过自由选择让他们分成了五大小组:从家庭用水、学校用水、社区用水、人物和动物用水、植物用水五个方面去进行了课前调查,并制作了表格让他们填写。由于课前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拍照、上网、咨询家长有了感性接触,所以课上再归纳总结就容易得多,甚至有学生还了解到了工业用水情况。这一课前收集调查活动,既丰富了课程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相对较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经常在课堂上创设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学生们感受生活。
  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一段悦耳的流水声,让孩子们说说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画面?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了几幅美丽的水画面。孩子们感受到了水的清凉,水的柔美,水的用处。然后,老师把水带入课堂,让学生洗洗手、喝口茶水,感受到了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通过情境的设置,从听觉、视觉、感觉到触觉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真实实感受到水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索水的热情,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作好了铺垫。在这种有趣的情境创设之下,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境界。
  三、如数家珍,再现生活
  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品德课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儿童所熟悉、所喜欢的活动,是在儿童生活中找得到的“生活事件”或“生活场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再现生活的教学活动,儿童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培养,学会生活,学习做人。再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为例,在讲到“水的用处真大”这一环节时,老师引导各个小组根据课前对植物、人类和动物、家庭、学校、社区(五个小组)的用水情况的调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由于孩子们对水的用途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很好的体验,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如数家珍,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展现了我们的生活。如:家庭用水调查组:孩子们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展示:小组里的成员每人做一个家庭生活中要用到水的动作(如:刷牙、洗澡、拖地等动作),让班里的同学猜,猜到的给予表扬奖励。用有趣的游戏方式使同学们明白到我们的家居生活处处离不开水。又例如:学校用水调查组:他们选出组员代表向大家细说了学校当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并指出在调查当中发现同学们浪费水的一些现象,如数家珍,再现了同学们生活的情景,引发大家的共鸣和讨论。
  四、真情实感,感悟生活
  生活即教育,有生活,才有感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从细节入手,只有孩子们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才能感悟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在讲到“停水的日子”这一环节时,笔者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停水时带来的不便。然后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试过忽然间停水的情况,谁来说说。”由于很多同学都有共同的生活经历,纷纷诉说自己在停水时所遭遇的各种不便,真情实感,娓娓道来。又如,在讲到“假如地球没有了水”这一环节时,由于本班的孩子生活在南方,水资源比较充足,有时候很难想象每一滴水对于某些地方的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向孩子们讲述了自己去广西支教时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首先,笔者出示了手中的一杯黄泥水,让大家猜猜这是一杯什么?孩子们很容易就猜到了是一杯脏水、泥水。然后老师问:“这样的水你想喝吗?(不想)可是,因为缺水,有两个小朋友不得不经常要喝这样的黄泥水,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这一设问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接着老师出示了自己与两位小朋友的合照,向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跟冯老师一起拍照的这两个小朋友是兄妹俩,哥哥叫小强读二年级,妹妹叫小凤读一年级。他们家住在一座山的半山腰,屋子旁边有一口井,可是因为缺水,这口井只能打到一点像这样的黄泥水,有时候甚至连这样的水也没得喝了,他们就带着两个小桶来回几个小时到山脚下的一个小池塘去挑水。两桶水重重地压在这两个小朋友瘦弱的肩上,让人看见了都觉得心酸。我们很难想象平时一打开水龙头就能用到的水,有很多人却要每天花几小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去找水挑回家。接下来,老师又播放了一组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图片,孩子们听着故事,看着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画面,都沉默了,眼睛湿润了。
  这两个环节,老师从细节入手,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激发了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五、升华课堂,回归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在课堂上,孩子们虽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或有了良好的道德认识。但是“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仍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真正的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生活中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淡水资源的缺乏,我让孩子们说说怎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节约用水,并内化为道德认识(水来之不易)、道德情感(珍惜水,保护水)。最后的环节,学生观看美丽的图片,在轻快的乐曲声中感受水的魅力,回应了这节课的内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有了水,我们的地球到处都有鸟语花香,大自然一片生机盎然。课后,我还给同学们发了一张“家庭节约用水二十件小事”,在班里开展“环保小天使”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当然,当这些活动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去时,同样离不开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生活皆课堂,课堂即生活。”只要我们品德课教学坚持以生活为准绳,敞开课堂的大门,打通生活的渠道,与生活全方位“零距离接触”,做到理从生活中来,行归生活中去,那么,品德课教学一定会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一门语言来说,首先要求会听、会说,其次才要求会读、会写。所以,现在的英语教育的重心已由过去的读写优先转化为听说优先。在各级各类的考试当中都少不了听力考试和口语测试,中国加入了WTO以后,听说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整体偏低。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英语听说能
【摘 要】现代的英语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小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比较薄弱,以自我为中心。笔者提出开展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合作互动、有效评价,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提高了学习质量,达到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章兼中教授在《英语教育学》一书中指出:“英语学
【摘 要】英语故事绘本极大地丰富了小学英语的教学资源,但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绘本多用于故事教学,其多元价值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应该将故事绘本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语音、词汇、故事、文化教学渗透在绘本阅读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推测能力、想象能力、扩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其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绘本;多元价值  故事绘本以精致有趣的图画、简
【摘 要】武术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市头小学的特色品牌之一。通过建立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武术文化研究,探讨武术的起源、武术的特点与分类、武术的作用;武术的发展。通过这次武术文化探究活动,从调查访问到资料整理分析,从个人探索到小组合作,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关键词】武术文化;探究活动;分组  武术,是中国的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宝贵文化遗产,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应将兴趣作为教学的导引。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清除学习障碍。其次要创设各种有趣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数学美感、设疑、多媒体、激励手段等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最后制定合理目标,树立榜样。做到这些就能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主导地位;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是在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知识技能为学生树立典范,使知识增长的同时思想道德素养也得到提升,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本文阐述了教师如何发挥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英语;智育;德育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
【摘 要】“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中变化最大的内容之一,这一变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要创设情境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并筛选有用的信息,通过实践操作、分析数量关系、体验知识形成、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体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七一”重要讲话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回顾和总结了黨的伟大奋斗历程,阐明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创造的主题主线;以宽广理论视野深刻阐发一系列创新性思想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强烈使命担当郑重宣示伟大赶考宣言,明确了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七一”重要讲话贯穿了历史、理论和现实的逻辑统一,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深远历史眼光、宽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其中体会数数、理解算理、理解数学概念、强化空间观念,进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可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有效学习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
【摘 要】本文从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以导入为切入点,开启爱与生命的教育;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渗透爱与生命的教育;抓住生活实例,延伸爱的教育;在习作练习中,赋予生命意义的教育。从教学教育实践来看,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小学德育渗透与语文教学研究的探讨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与生命;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