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正日益提高,并早已显示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将相对抽象、比较综合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呈现给学生,教学效果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物理 实践 体会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信息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优越的高效性。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用鼠标轻轻一点,就能方便地应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得出来的。人们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也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场、磁场,光波、声波等,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了,而牛顿第一定律等物理规律所描述的则是一种用实验根本无法验证的理想情况。若应用多媒体的手段,则能方便地让学生对其产生比较直观感受。
  (二)强大的吸引力。多媒体课件能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展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良好的交互性。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用其它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概括地来讲,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优势: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实验效果的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和事实是我们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根本保证。但是,如果所做实验效果不好,如现象不明显,能见度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学生的错觉,弱化学生的注意力,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可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使现象明显、清晰。例如:右图的实验是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它需要演示的现象是:打气当瓶塞被推出时,瓶内有“白气”出现。真实的实验中,“白气”出现很少,不便于观察。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先用DV拍摄了这个实验的过程,然后再利用电脑软件制作一个“白气”形成并弥漫的动画,最后把这两个剪辑叠加在一起,制成多媒体课件,播放出来学生就可以看到实验中清晰的显现出了“白气”。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获得成功的源泉,是推动人们求知欲的一种动力。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基础。而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能把声、光、色、影功能俱全的多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能随时方便地展现出来,因此,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无疑是最为功效卓著的,深受各学科教师的推崇。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
  在物理实验中,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对实验的成功有着决定性作用,如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在实验过程中有稍许漏气或排气不完全,就直接导致实验失败。对于程序性较强的实验,往往要特别注重实验的先后顺序和每个步骤关键的细节,否则会前功尽弃。利用多媒体具有动态效果好、灵活性强、可见度高、交互性强的优势,可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程序的规范和重要细节了如指掌,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成功系数。如用“天平测物体质量”,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天平各个部件名称和使用方法,教学中先放一段介绍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录像,学生对照实物逐步认识各个部件,并随录像进行初步操作。有了这一段引导,学生在接着自己动手的实验中兴趣浓厚,操作规范,效果好,为以后有关使用天平的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冲击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重视多媒体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物理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能力,是当前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物理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想提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①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教学的领域,并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每一名教师都不容回避,而要敢于迎接挑战。②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制作及运用等过程,教师必须经过自身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得以熟练掌握,要敢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怕失败。③不断学习,提高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很多有关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几乎所有的人来讲,这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我们要经常刻苦地学习训练,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对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应用驾驭能力。相信通过努力,不少教师将成为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高手,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将会得到更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针对丹东城区SO2污染的实际情况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用小波分析理论研究SO2污染浓度时间序列的年变化规律和突变特性,建立SO2污染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报模型并在实际预报中进行
使用SO(3)Faddeev模型等效于SU(2)Skyrme模型的重子数为零的介子区域的结果而得到的Faddeev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合适地构造解析函数,给出了Faddeev模型的具有涡旋结构的多孤立子解.这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学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同时对乡土地理教育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求。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本文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挖掘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案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加强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关键词】乡土地理 案例 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本文从吉林省地理文化、人文传统和社会基础的角度出发,反思了吉林地域文化中商品经济意识薄弱、创业观念淡漠、小富即安、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个体社会行动精神缺失等深层
【摘要】为了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和小学数学新课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组织教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乐学;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中要及时、适当的评价和反思五大方面来探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扭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低效的局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实现小学数学新课改。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