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总结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57例我院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参加研究的57例患者经过1周的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23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改善,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1.23%。结论: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应该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实践。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腕骨穴 颈夹脊穴 治疗方法
医学界将患者发生的局部性颈椎病称为颈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初期的表现形式,临床检查中症状发生率很高,其中因为枕头高度不合适导致的颈项颈椎病最为常见[1]。为了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减少颈型颈椎病发展成为颈椎病我院对2015年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57例患者作了治疗研究,治疗方法采用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进行治疗。研究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5年全年收治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选取5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落枕型31例,颈椎间盘突出型23例,颈部遭受轻度碰撞3例,所有患者的基本病情符合本次研究条件。其中31例男,26例女,年龄范围是21-62岁,平均年龄是(47.35±3.19)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3d-4个月之间,平均发病时间是(2.14±0.18)个月,所有患者在详细阅读研究流程后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初步检查,医生询问患者疼痛部位、疼痛类型,并通过查看、按压患者颈部、背部、头部、肩膀的疼痛部位初步确定患者是颈型颈椎病;然后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通过检查后的线片仔细查看患者颈椎是否有变形走位,查看颈椎周围椎骨具体情况;检查后取穴位进行针刺,此次针灸的主穴位是腕骨穴,患者在床上侧卧后针刺腕骨穴,刺入后轻弹针尾并详细询问患者感觉,轻弹3-5次后刺夹脊穴,夹脊穴的取位根据患者的颈部具体疼痛部位选择,夹脊穴针刺入穴位后进行1-2mm的点刺,点刺速度保持在150-180次/min,针刺时询问患者疼痛感,患者感觉穴位酸胀后停刺留针,进行温针灸,颈夹脊穴温针灸与点刺交换进行,交换三次后停止。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判定治疗效果。
1.3 效果评判标准[2]
治疗后患者颈部、肩部、头部、背部疼痛感消失,活动灵活无痛感,按压时没有刺痛、酸痛、胀痛感为痊愈;患者转动脖颈、活动肩膀等有轻微疼痛感为显效;患者疼痛感与治疗前相比减弱为改善;无效既是患者疼痛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治疗总效率=(痊愈+显效+改善)/总例数×100%。
2 结果
参加研究的57例患者经过1周的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23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改善,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1.23%。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肩膀、脖颈、头部、背部的酸痛、胀痛,按压时疼痛感增强,X线片检查结果表现出颈椎没有明显病变或变形,只有颈椎生理曲线发生轻微变化,椎骨轻型骨质增生或者椎体不稳定等[3]。颈部外伤、反复落枕、长期低头工作、长期超量工作导致的经常性疲劳等都会引发颈型颈椎病发作[4]。
为了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颈型颈椎病发展为颈椎病,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对57例确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疗法进行治疗,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症状以及部位,按压判断痛点,结合X线片查看患者颈椎具体情况,最后进行针灸治疗,针灸的主穴位是腕骨穴,配穴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择对应的夹脊穴,患者侧卧位刺穴,刺入腕骨穴后轻弹针尾3-5次后刺夹脊穴,夹脊穴针刺入穴位后进行1-2mm的点刺,点刺速度保持在150-180次/min,针刺时询问患者疼痛感,患者感觉穴位酸胀后停刺留针,进行温针灸,颈夹脊穴温针灸与点刺交换进行,交换三次后结束治疗[5]。治疗结果为患者接受1周的治疗后,23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改善,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1.23%。因为颈型颈椎病发病原因多是患者长期姿势错误、枕头高度不当、风寒、颈部肌肉劳损等引起的颈椎、颈部及周围肌肉或者韧带等损伤进而引发疼痛[6]。腕骨穴的气血通向腰背部的督脉,刺穴促进血气流通,可以缓解患者头、颈、背痛;夹脊穴针刺、温针灸相结合缓解周围肌肉酸痛,调节神经功能,进而减轻以及治愈患者疼痛。本次研究表明,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以及治愈患者颈项、头部、肩膀、背部等相关部位的疼痛[7]。
综上所述,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愈率,这种治疗方法应该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 梁粤,皮敏,侯冯彬,等. 颈夹脊穴正清风痛宁透皮给药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4): 26-28.
[2] 项柏冬,韩春霞. 针刺颈夹脊穴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6): 1072-1073.
[3] 陈彦,李长辉,张坤木,等.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11): 5-6, 7.
[4] 李浪平,朱婵,李传明,等. 颈夹脊穴注射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6): 567-570.
[5] 陈宁. 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13(11): 55, 56.
[6] 王瓊芬,李飞,李林. 针刺颈夹脊穴、颈三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4): 3439-3441.
[7] 宫秀丽,薛艳艳. 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5): 101-103.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腕骨穴 颈夹脊穴 治疗方法
医学界将患者发生的局部性颈椎病称为颈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初期的表现形式,临床检查中症状发生率很高,其中因为枕头高度不合适导致的颈项颈椎病最为常见[1]。为了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减少颈型颈椎病发展成为颈椎病我院对2015年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57例患者作了治疗研究,治疗方法采用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进行治疗。研究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院2015年全年收治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选取5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落枕型31例,颈椎间盘突出型23例,颈部遭受轻度碰撞3例,所有患者的基本病情符合本次研究条件。其中31例男,26例女,年龄范围是21-62岁,平均年龄是(47.35±3.19)岁,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在3d-4个月之间,平均发病时间是(2.14±0.18)个月,所有患者在详细阅读研究流程后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初步检查,医生询问患者疼痛部位、疼痛类型,并通过查看、按压患者颈部、背部、头部、肩膀的疼痛部位初步确定患者是颈型颈椎病;然后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通过检查后的线片仔细查看患者颈椎是否有变形走位,查看颈椎周围椎骨具体情况;检查后取穴位进行针刺,此次针灸的主穴位是腕骨穴,患者在床上侧卧后针刺腕骨穴,刺入后轻弹针尾并详细询问患者感觉,轻弹3-5次后刺夹脊穴,夹脊穴的取位根据患者的颈部具体疼痛部位选择,夹脊穴针刺入穴位后进行1-2mm的点刺,点刺速度保持在150-180次/min,针刺时询问患者疼痛感,患者感觉穴位酸胀后停刺留针,进行温针灸,颈夹脊穴温针灸与点刺交换进行,交换三次后停止。治疗1周后观察患者的疼痛感判定治疗效果。
1.3 效果评判标准[2]
治疗后患者颈部、肩部、头部、背部疼痛感消失,活动灵活无痛感,按压时没有刺痛、酸痛、胀痛感为痊愈;患者转动脖颈、活动肩膀等有轻微疼痛感为显效;患者疼痛感与治疗前相比减弱为改善;无效既是患者疼痛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没有变化。治疗总效率=(痊愈+显效+改善)/总例数×100%。
2 结果
参加研究的57例患者经过1周的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23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改善,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1.23%。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肩膀、脖颈、头部、背部的酸痛、胀痛,按压时疼痛感增强,X线片检查结果表现出颈椎没有明显病变或变形,只有颈椎生理曲线发生轻微变化,椎骨轻型骨质增生或者椎体不稳定等[3]。颈部外伤、反复落枕、长期低头工作、长期超量工作导致的经常性疲劳等都会引发颈型颈椎病发作[4]。
为了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颈型颈椎病发展为颈椎病,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对57例确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疗法进行治疗,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疼痛症状以及部位,按压判断痛点,结合X线片查看患者颈椎具体情况,最后进行针灸治疗,针灸的主穴位是腕骨穴,配穴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择对应的夹脊穴,患者侧卧位刺穴,刺入腕骨穴后轻弹针尾3-5次后刺夹脊穴,夹脊穴针刺入穴位后进行1-2mm的点刺,点刺速度保持在150-180次/min,针刺时询问患者疼痛感,患者感觉穴位酸胀后停刺留针,进行温针灸,颈夹脊穴温针灸与点刺交换进行,交换三次后结束治疗[5]。治疗结果为患者接受1周的治疗后,23例痊愈,18例显效,11例改善,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1.23%。因为颈型颈椎病发病原因多是患者长期姿势错误、枕头高度不当、风寒、颈部肌肉劳损等引起的颈椎、颈部及周围肌肉或者韧带等损伤进而引发疼痛[6]。腕骨穴的气血通向腰背部的督脉,刺穴促进血气流通,可以缓解患者头、颈、背痛;夹脊穴针刺、温针灸相结合缓解周围肌肉酸痛,调节神经功能,进而减轻以及治愈患者疼痛。本次研究表明,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以及治愈患者颈项、头部、肩膀、背部等相关部位的疼痛[7]。
综上所述,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愈率,这种治疗方法应该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 梁粤,皮敏,侯冯彬,等. 颈夹脊穴正清风痛宁透皮给药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4): 26-28.
[2] 项柏冬,韩春霞. 针刺颈夹脊穴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6): 1072-1073.
[3] 陈彦,李长辉,张坤木,等.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11): 5-6, 7.
[4] 李浪平,朱婵,李传明,等. 颈夹脊穴注射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4, 33(6): 567-570.
[5] 陈宁. 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 2013(11): 55, 56.
[6] 王瓊芬,李飞,李林. 针刺颈夹脊穴、颈三针结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4): 3439-3441.
[7] 宫秀丽,薛艳艳. 小醒脑针刺法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5): 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