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教学中男女生分班的研究分析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n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现在的中小学教学都采用男女生合班上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一起学习体育教师讲授的体育常识与运动技能。男女生因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使得体育课上的教学方法也有差异,就是同性别但不同体质也会有不同,所以,为了学生学得更好,也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得教学质量,采用男女分班上体育课的模式也不失为一好办法。
  关键词 体育课 男女分班 教学
  一、实行男女生体育课分班上课的必要性
  (一)男女生个体生理差异使体育课男女分班上成为必要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女生喜欢一些对抗性项目,而多数女生喜欢的“柔韧类”项目中也有男生。所以,在这不是说分班后对男生就只能发展对抗性项目,对女生也不是只发展柔韧性项目,只是侧重点不同。体育教学中为了针对性的发展男女生的生理机能,还是非常有必要在中学阶段进行男女生分班的体育教学,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
  (二)男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身体素质要求
  中学阶段的体育课实施男女生分班教学,有利于教师教材的选择和编排,节约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利于更有效的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兴趣,加强区别对待。
  (三)男女生体育课分班上在一定程度上受体育这门学科性质和特点影响
  “男女生体育课分班上”符和体育课程教学特点,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类技能性课程。中学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男女生在生理、心理、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承受的运动强度、生理负荷都不同,故他们愿意接受的运动项目也不同,从而对男女生身体练习的手段实施、要求掌握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发展方向及运动能力的强弱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将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会方便解决这一问题。
  二、男女生分班上课的好处
  (一)有利于教师编排课时计划
  教师要对所教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运动负荷、练习次数,还要在备课中分析学生情况。男女生分班上课,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性别特点和情况,备好课编写好教案。
  (二)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管理
  体育教学以学生在室外进行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范围大、形式多样、干扰应诉多,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必须不断组织与协调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教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如果分班上课,教师采用分班不论换的组织形式,减少了不安全因素,更方便教学组织管理。
  (三)有利于合理安排运动量
  学生在中学阶段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男女生理发育、体质等出现差异,承受运动负荷能力存在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男女生分班教学有利于运动负荷的和理安排,教学更容易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男女生各自发挥自身的最大优势。
  (四)场地和器材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极大的使学校体育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根据不同的排班方法选出两名体育委员,每班一位,辅助体育教师观组织管理课堂,这样一来在体育课上为分组教学提供了便利,使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更加严谨,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男女生分班上体育课时教师的对象性别只一种,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从时间上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的顺利实施,使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落到实处;实行男女分班教学,体育教师按照设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技能教学的完成过程,每个单元只设定一个项目的技术学习,这样就能够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教会学生,这也就保证了体育教学技能学习的系统性。而男女和班教学就得设定男女生各一个项目或层次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大打折扣。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教师数量不足,是制约“男女生体育课分班教学”的重要因素。女生体育课分班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女生班最好由女教师授课,这样教学内容比较容易符和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按目前教师队伍中女教师的比例看,还远不到这个数量,而男教师为女生班授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所受的制约比较大,男老师很少能教健美操、舞蹈这类深受女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反过来看,女教师又不具备男教师在一些项目上的教学能力,如篮球、足球、举重等。因此,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的情况下,要求男女教“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二)建议
  男女生分班的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防范教育,在进行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开展运动伤害事故的防范教育,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要加强教研活动管理,提高教研工作的规范性,为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出发,开展教研活动,增强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引导体育教师关注体育教学,关注日常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28-129.
  [2] 陈国英.试析高中体育课男女分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学校体育.2002(3):32.
  [3] 杨文轩,杨霆著.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李健.体育课男女分班上课的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2..
  [5] 本社著.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篮球是一项以得分决定胜负的体育项目,在打篮球过程中,传球、接球是十分重要的,团队之间只有具有良好的传接球技术,才能顺利得分,赢得比赛。文章从篮球传接球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中职篮球传接球技术的有效教学措施,从而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篮球 传接球技巧 有效教学  篮球在体育运动及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体操运动不仅能够培养人们的勇敢、拼搏的优秀品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还能提高人们力量、柔韧、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学体操教学影响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改善中学体操教学现状的合理化建议及对策,为中学体操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作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可增加知识的容量,激发学习兴趣,使复杂的技术动作直观化;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对克服教学中一些难于示范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去尝试、去合理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关键词 多媒体 体育教学 教学手段 激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在本论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体育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而后对优化体育实践教学过程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体育实践教学 优化 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的课程教学改革也获得了更进一步地发展。作为初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体育教学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体育课程改革这一新理念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和关键就是自主学习,这也是对学习方式的一次根本的改变。本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并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使用,因材施教,定制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空间,使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兴趣得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师要心怀使命感,从育人角度和服务社会层面精心布局体育教学,让学生深谙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基础知识理论,在头脑中进一步夯实体育健身理念,形成始终如一的体育运动习惯,更要科学谋划体育教学设计,将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整合浓缩成万千晶体,镶嵌在体育教学肌体中,成为育人的血脉
In this letter,Constructive Neural Networks (CNN) is used in large-scale data mining. By introducing the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NN and pointing out i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篮球课程作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篮球教学中人文理念的缺失仍然是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情感教育、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