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思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的主体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思想教育的特点和时代要求,阐明了在英语教学中,教书育人应做到 “四个坚持的结合”, 才能为国家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知识过硬的接班人。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 教书育人 “四个坚持”
  
  教书育人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教书是实现育人的手段,育人则是教书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中的公共课程,其教学工作也应以此为宗旨。为此,教师要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把教书和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坚持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知识传授过程和思想教育过程相互渗透、共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不仅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以及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英语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按英语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首先,英语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要利用各种现代工具,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站在教学前沿,掌握知识发展的最新动向。只有这样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最新、实用的知识。其次,要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中。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和时代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手段,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制作成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富有启发意义的课件,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逼真的英语交际环境中学习,还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社会中的一些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可让学生朗读课文,或把课文改编成短剧让学生表演,或充分利用Warming up让学生讨论。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I中有一篇题为“A Good Heart to Lean on”的课文,讲述一位残疾父亲乐观对待人生的故事,在讲述课文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年近七十的母亲几十年来如何照顾自己的残疾儿子的故事,当时很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我乘机提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other?2.If your mother were crippled,how would you treat her?等。之后,我再让学生看课文讨论总结文中父亲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不但学到了英语知识,而且懂得了父爱、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一个人要学会自尊、自立、乐观对待生活。还有一篇题为“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的课文,讲述一位在父亲临终前尽心尽力地照顾这位老人的年轻人,结果只是与老人真儿子同名但并不认识的一位战士。在课文结束时,我问学生: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并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了:人间有真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真正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坚持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在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他们几乎没有吃过苦,没有社会阅历,虽然他们已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但他们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还有很多不良习惯。因此,严格要求他们,也是对他们的帮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就要求他们做到守时、不缺课、按时完成作业等,并宣布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当然严格要求也要有个度,要根据学生的生理、性别、个性等区别对待。严格要求要与关爱相结合,就像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我的教育经验中的若干结论》中所说的:“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要和学生建立互信、互尊、互爱、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上课时,老师有时候会碰到学生迟到,在学生给老师解释理由时,老师就应该充分信任他。有了对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对老师信任,学生才愿意跟老师交流,交流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人生观,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才能促进教学。教师要抛弃传统教育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和“教师权威”的陈腐观念,以平等、民主的心态面对学生、尊重学生。许多学生就是由于喜欢这个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教师要尽力尽快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现在大学里有很多老师上完了一学期课也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学生常因为没有几个老师认识自己而感到悲哀。英语教学是小班教学,这就有利于老师尽快了解和认识每个学生,比如在提问时,老师应叫出学生的名字,而不是用手指着说“这个同学”或“那个同学”,要让学生感觉老师尊重他、重视他。教师应以爱为先,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变化,教师都应该加以关注,一句问候、倒杯水,都会让学生终生永记。我记得在我生病时,很多学生都给我发短信、QQ留言表示关心和问候,让我体会到了师生之间的互爱。师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现在学生更喜欢把老师当朋友,希望老师平等看待他们,如:主动给学生打招呼,礼貌回应学生问好等。只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英语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三、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
  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述做人的道理等,这些言传只是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要让学生获得理性上的认识,教师就要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注重身教,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来教育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自己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一名好的英语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本职工作,要有标准的发音、大量的词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很好的口才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师德修养,要让自己的言行、衣着外表等与教师身份相符合,要语言文雅、着装得体、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努力塑造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形象,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值得亲近、值得信任、值得敬重,既能激起学生的认同感,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四、坚持树立自信心和培养挫折意识相结合
  自信心是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莎士比亚认为:“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学生积极、正面、肯定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在教学中,要多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做到对学生不强迫、不斥责、不辱骂、不急躁、不讽刺打击,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在备课时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当学生有进步时,要给予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给予赞赏;当学生受到委屈时,要给予安慰;当学生犯错误时,要给予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给予鼓励。要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长处,并作出积极的分析评价,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挫折意识,正确看待挫折,正如爱默生所说的那样:“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一次考试不及格并不代表学习永远的失败;一时名次的落后并不意味着成绩永远的倒退。不要在挫折中颓废,要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只有经历过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总结,才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才能适应社会。
  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外语教学的新途径,教好书育好人,为国家培养政治思想合格、专业知识过硬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树棠主编.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杨荣树编.课堂学生跳跃性思维初探.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3]陈红,蔡朝辉,戴祝君编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 演进与变革.2009.
  [4]王初明编著.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为中职学生创造一些“特殊的成功环境”,减少“破网断链”的产生,还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破网断链”的知识补起来。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数学学困生 “破网断链” 修复    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他们在初中时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成绩基本上处于中等及以下的层次。进入职业学校后,随着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的不断增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态度
摘 要: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合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初、高中数学的不同特点,初、高中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等方面分析高一新生数学难学的原因,并从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指导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关键词: 高一新生 高一数学 要点    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后,许多学生都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这是部分高一新生数学
现代的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数学教师要跟上课改的步伐,适应课改的需要,就必须对数学课程教学在教案的设计和课堂的授课方式上进行革新,让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主动和富有个性,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充分发展。我就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在课堂的趣味化、内容的生活化、方式的自主化和师生关系的互动化等四个方面的革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化  “好奇”是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空间,给“顿悟”加点催化剂,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会感动,进而学会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把爱给学生,特别是中等生,不要给予他们太大的期待,以免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建构主义 SOLO分类评价法 心理规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现在的教学,学生是主体,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构造者”,而老师却是以了解学生实际出发,深入了
一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随之改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大力推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国际数学教育界已把数学语言列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
已知某数列的递推公式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很多学生却感到较难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递推关系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来求解。本文为同学们介绍由递推数列求通项的技巧。  1.形如a-a=f(n)型  若f(n)为n的函数时,可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a.  例1:已知数列{a}满足a=,且a=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  解:由题意知,-=,又a=2,即=  ∴=(-) (-
一  二次根式运算学生之所以感觉难学,知识点较多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概念理解含糊,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对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思路不明确。如:1.a≥0是为二次根式的前提条件,,,,(x≥1)是二次根式,但,都不是二次根式。2.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不要将式子“化简”,如是二次根式,不能因为=2而错误地判断是整式。3.二次根式有两个要素: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
农村学校教学工具简单,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学生见识面不广,所积累的生活素材匮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必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学校做好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对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农村学校怎样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呢?  一、全员动手求质量,重视收藏出效益  数学课堂需要大量的教具、实物、图片或模型,单靠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近与远、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一、数学课多媒体课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