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盲从,回归理性

来源 :素材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土耳其东部的一个村庄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天,牧民们将羊群赶到一片草地上,忽然,一只头羊跳下了悬崖。紧接着,1500只羊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从悬崖上跳下去。速度之快,动作之疯狂,令牧民目瞪口呆,却无计可施。最终有450多只羊丧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材料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我们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分析材料对对象的感情色彩,由故事的结果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故本文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基础等级
   一、从头羊的角度看。可将其与“领导者”进行类比,材料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倾向,故从两方面立意:
   一是领导者必须做一只好的“领头羊”,因为他是权威,是引路者,是决定整个团体发展前进甚至生死存亡的关键。
   二是做一只好的“领头羊”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关键时刻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最佳的选择,引领“羊群”走向“肥美的草地”,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将羊群引向死亡!
   二、从羊群的角度看。羊们不看情况不辨形势,一味盲从,材料对其明显充满着批判色彩,由此类比联想,发散引申,得出结论:随大流,跟风,在盲从中丧失基本的判断力,更不用说创造力了。这也是人类的劣根性。据此,我们可以立意为“拒绝盲从,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亦步亦趋跟在他人后面”、“坚持独立思考,反对盲目跟风”等等。
  
   发展等级
   一、论述人为什么盲从,剖析盲从背后的历史、社会、个人等原因。比如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会让人盲从;精神空虚,缺乏爱会让人盲从;没有知识,愚昧会让人盲从;没有坚定的信念会让人盲从;没有勇气会让人盲从;一味听信会让人盲从……
   二、论述盲从的社会表现及其危害。比如盲从会让我们丧失生命财产;盲从会断送我们的前途;盲从会阻碍科技发展,人类进步……
   三、论述怎样避免盲从。比如内心世界丰富让人理性,避免盲从;用知识武装自己让人理性,避免盲从;有坚定的信念让人理性,避免盲从;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让人理性,避免盲从;具有怀疑精神让人理性,避免盲从……
  
   “抢盐”一阵风,“追星”一阵风,“出国”一阵风,“择校”一阵风,“复古”一阵风……中国人似乎就在一阵又一阵风中度过的,静下深思,跟风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国民的盲从心态,拒绝盲从,回归理性,这也许是当今社会更应该思考的问题!就文体而言,本题充满思辨色彩,因此,比较适合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写因事说理的记叙文,总之,要侧重于说理。
  
   ●名人名言●
  ●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是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纪伯伦
  ●有恬静的心灵就等于把握住心灵的全部;有稳定的精神就等于能指挥自己!
   ——米贝尔
  ●理智像太阳,它的光是恒久的,不变的,持续的;而想象,则像发光的流星,不过是稍瞬即逝的闪耀,其活动无规律,其方向亦不固定。
   ——塞·约翰生
  ●人和兽的区别:人有理性,兽无理性。人的爱不只是生理上一时的冲动,而是爱能在他们的精神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子。
   ——谢觉哉
  ●人要少一分盲从,多一分醒悟;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力;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分豁达坦然。
   ——徐特立
  
  ●事实论据●
  国民抢盐风波
   日本发生核辐射没几天,中国大地上就掀起来一阵“抢盐风”,都说核泄漏之后,盐就受到了污染,海里的盐就不能吃了。还有的说核辐射能污染中国,而盐,却能防辐射。于是,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开始了“抢盐大行动”。没几个小时,超市里,店铺中,根本找不到一粒盐。有的人可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一起加入了抢盐的队伍中去。可是他们哪知道,这核泄漏根本不会危及中国食盐。况且,我们所食用的盐都取自地下井,绝不会受到危害。那些盲目从众,跟着大伙去抢盐的男女老少其实并没有得到所谓的“利益”,而现实却是,抢盐越疯狂的人,最后吃的亏越大。疯狂的抢盐,向我们揭示了拒绝盲从的真理。
   【素材点金】
   小小食盐,居然在中国上演了这么一出疯狂闹剧。在闹剧结束之后,是不是应该理性反思呢?不难看出,中国人心理脆弱、分辨谣言能力差、凑热闹心态及盲目行事等因素为这场闹剧推波助澜。
   【话题链接】拒绝盲从 理性思考
  
  法布尔的“毛毛虫”实验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 的习性,总是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布尔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 20 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坚忍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法布尔在实验笔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在这么多毛毛虫中,其实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便立刻会避免死亡的命运。”
   【素材点金】
   追求要有正确的目标,奋斗要有正确的方向。每个行动都有成功与失败之分,每个行动都有有效与无效之分。如果你的行动是无效的,你做得越多,失去的也越多。所以,在行动之前,请先确定目标对不对。
   【话题链接】奋斗与目标 独立思考 拒绝盲从 理性思考
  
  苏格拉底的苹果
   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气中是否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经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有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的回答:“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素材点金】
   生活中很多人习惯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只凭自己经验就妄下结论。然而,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作出与众不同的判断。伟大的人物,无一不喜欢独立思考,他们因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视角而有所发现,进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话题链接】 独立思考 拒绝盲从 理性思考 敢于质疑
  
  【素材演练】
  拒绝盲从 ,学会选择
   毛毛虫有种“跟随者”的习性,只管跟从前面的虫子爬,把它们排成一个圈,首尾相接,整个毛毛虫队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就跟着他前面的虫子爬啊爬,周而复始,最后精疲力竭。不难看出,毛毛虫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从而进入了循环的怪圈。所以我说:拒绝盲从,学会选择!
   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到处都是跟风争相抢购食盐者,盲从的人很可悲,很容易受别人的支配人云亦云,只有拒绝盲从学会选择,人生之路才会畅通无阻创造人生的辉煌。
   拒绝盲从学会选择是打破禁锢的智慧。做为学生的亚里士多德发现老师柏拉图的观点错误时,毫不客气地否定了柏拉图的观点而选择维护正确的观点,他留下了一句旷世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用行动证明不能盲目地追随别人,他打破禁锢,选择了真理,这是一种智慧,它打破了大多数人盲从的思维禁锢,做到了理性的选择。正是亚里士多德不盲从禁锢不盲从权威,选择了真理才成就了他无比的才华。
   拒绝盲从学会选择是绝境重生的英明。近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最初认为,中国落后是由于国民体弱多病,日本富强则是因为其医学发达,于是他便到日本攻读医学。后来他发现很多身体健壮的中国人却精神麻木,他意识到只有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才可以拯救国家。他没有盲从,没有进行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一人之力所难及的大事,而是选择了拯救国民的精神鲁迅最终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的伟大选择,给绝境中的中国带来了曙光,若鲁迅没有拒绝盲从,不以选择民族大义为重,那么中国文学史上就会失去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
   拒绝盲从学会选择是傲视权力的勇气。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族欺凌时,拒绝盲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选择了以民族大义为重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开启了国共联合抗日的序幕,正是有了两位将军的不盲从权力,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终生自由甚至是性命,才换来了联共抗日。假使张学良将军盲从于蒋介石的权力,选择明哲保身坚持剿共,那么得有多少热血男儿没有亲手歼敌却死于同胞之手呢?
   拒绝盲从学会选择,让我们更有智慧更英明更有勇气更有自信,不受别人的支配拥有主见不屈从于任何压力,而不是亦步亦趋拾人牙慧。
  
   【点评】
   文章从毛毛虫实验及国民抢盐现象入笔,剖析盲从的危害及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而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拒绝盲从,学会选择。并用亚里士多德、鲁迅、张学良等实例论证之,最后再次呼唤拒绝盲从,学会选择。文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说理深刻!
其他文献
【导语】   “青春像一场大雨,虽然我们曾被淋得感冒了,但我们还是想要再来一次。”青春像辽阔的大海,我们像海中的鱼儿,借着青春自由自在地游荡,欢笑和泪水都淹没在海洋。海水是咸的,那是我们青春流过的泪水;海水是蓝的,那是我们青春清澈的心灵。2012年,风靡台港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登陆内地,很快凭借剧中有关青春的热血和情怀,引发了80后、90后青年观众的强烈共鸣。    【影片解读】  
期刊
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席”,就让我们一起品味古诗文中那沉淀生命的酒和那独树一帜的“酒”。   饮一杯恬淡的酒,在山水间畅游。陶渊明“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欲说还休便于无形中将内心的悠闲自得融入到与世无争的淡泊名利中。在俗世不堪的喧嚣中“问君何能尔?”,贴切自然的一句“心远地自偏”就应答了千年不解的疑问。这般情愫也正如欧翁所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而便寻找到了自身的快乐,因为“
期刊
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  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  你说水静莲香,惠风和畅;后来云遮薄月,清露如霜。  你说幽窗棋罢,再吐衷肠;后来风卷孤松,雾漫山冈。  你说红袖佯嗔,秋波流
期刊
语段一   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如果因为仇恨而相识,不可否认的是,你们的心里已经牢记了对方的名字。如果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那么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或许,因此你可以多一个可以谈心
期刊
没有造作,也没有美化;不需要什么高尚的情操,也不需要什么海誓山盟。生活有泪水,也有笑声,生活以温情为底色,真实而感人。余华以细腻的笔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勾勒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生活让余华和他的作品总有一种亲情的力量无限向外延展。这种力量蕴涵在大量的生动而感人的细节描写里,这让我们的生命能够时时浸润在生命的暖流里。     我最喜欢的是傍晚来到时,坐在农民的屋前
期刊
记叙文离不开写人记事,写人就要塑造人物形象,记事就要把情节说清楚。要想做到这两点,细节描写必不可少。细节描写被称为“一滴水中的太阳”,它是指抓住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具体情节,加以准确、细致、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细节描写主要包括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细节描写(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三个方面,其中,后两者比较常见,
期刊
【导语】   文学是会抚慰所有人的灵魂的,只要你亲近过她,那么不管你是在怎么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的操持,是烈日下挥汗如雨的劳作还是在空调室里噼里啪啦打字,她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为你添置可以供世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这种美是永不凋零的,而不像表面的东西是才过了几年,就过时了,失去了光泽,人们就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哦!   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里得到那些和世俗不一样的
期刊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用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材料,这些材料对其他同学来说也是常见的,没有新鲜感可言,作文往往也因此落入俗套。因此,哪个同学掌握有新鲜素材,他的文章一般都会更有新鲜感。但事实上同学们大多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经历,或者说知识面都大体相当,因此运用新鲜素材对于同学们来说并不容易。其实,常见材料并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学会巧妙运用,让枯木开花,让旧素材翻出新意。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素材进行深加工
期刊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作文  材料略。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近日,通过QQ认识了中华旅游服务公司的导游伟华,他主要负责接待国外游客,向游客推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建人文景点。这里从他的博文中选出三则,让你触摸中国崛起的脉搏,听到中国崛起的脚步声!
期刊
编者按   “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要想写出好作文,离不开丰富而独到的素材。作文素材大抵可以分为人物素材和事件素材两大类,而事件素材也离不开人物,且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大多都在人物素材上下足了功夫,可见人物素材在作文中的重要性。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博大精深,其间有多少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让我们逸兴遄飞;世界上有多少前贤先哲,留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使我们钦佩不已。恰当地使用这些人物不仅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