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及多尺度上下文信息的深度学习城市绿地分类

来源 :测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可高效、准确地进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绿地分类,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用于城市绿地分类的语义分割模型没有充分利用多尺度上下文信息,因而很难应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丰富的空间信息与一些零星、不规则的城市绿地带来的挑战,难以满足对多种城市绿地子类型分类(乔木、灌木、草地等)的数据需求.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模型Res2UNet-Modified(Res2UNet-M),从3个方面提高模型对多尺度上下文信息的提取和利用能力,实现对多种城市绿地子类型的较高精度分类.
其他文献
由于地震构造环境是有机的整体,需要结合岩土水热构造带进行综合考虑,对1986年以来邢台老震区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结合老震区分层,包括盖层,基底和震源层,研究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环境.邢台7.2级地震烈度线形态特征和新构造格局有一定关系,地震构造环境对蠕滑地裂缝产生影响.
为研究乌什台水位观测一致性,利用时间序列分解与滤波技术,将新46井及体应变辅助水位、气温、气压等数据进行分解,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新46井水位与体应变辅助水位的一致性,并探讨其主要周期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新46井水位与体应变辅助水位在月波、年波、趋势变化等频段观测结果上基本一致.(2)新46井水位与体应变辅助水位在日波、半日波频段观测结果上不一致,且均与理论固体潮无关.(3)气温、气压不是水位的趋势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4)水位年周期变化与气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位滞后约55 d.
通过对新疆区域2015~ 2019年地下流体数据跟踪分析,梳理5种自然环境干扰和3种场地环境干扰因素.分析各类干扰因素的成因和干扰曲线的变化特征,列举部分典型干扰事件,提出有效减少或避免环境干扰的措施与方法.最后,建议尽快建立包括观测环境、观测条件和人为干扰等组成的新疆地区地球物理观测干扰数据库.
为分析安徽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0年、200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地学信息图谱,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1980—2000年、2000—2018年两个时间段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土地利用涨落势变化图谱和耕地利用变化模式图谱,探索研究区1980—2018年间各地类数量结构化和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8年耕地和林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林地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
该文提出一种新型负泊松比非充气轮胎支撑体结构,由三层凹四边形微结构组成,具有“压缩-收缩”的负泊松比特性.建立新型凹四边形负泊松比非充气轮胎有限元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样件,进行沉降-载荷实验,以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通过ANSYS软件对不同支撑体结构参数的负泊松比非充气轮胎进行仿真分析,获得轮胎的应力水平和刚度特性,并选出性能最优的结构参数.与同规格下的六边形蜂窝非充气轮胎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负泊松比非充气轮胎在应力水平、刚度特性和侧向稳定性方面有较大提升,其最大应力减小4.81%,径
国土空间规划涉及海量的时空地理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如何准确刻画这些数据之间的时空关系并进行可视化表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态势分析角度,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多维态势信息建模分析方法,该方法重点在于挖掘不同类型国土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进而构建具体的态势分析函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时序态势的概念,用于研究多维态势信息的时空变化.目前,该方法已集成到研发的国土空间大数据规划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已成功进行示范应用.
高分七号立体卫星影像,具有相较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更高分辨率的立体测图能力,按其设计目标,能满足1:10000 DEM数据生产的精度要求.本文以四川省成都、达州等区域为试验区,利用已有高分七号卫星立体像对数据,采用不同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进行区域网平差,获得最佳布点方案.在试验区内选取1:10000标准比例尺图幅4幅(含4种地形类别),基于像片控制点最佳布设方案的区域网平差成果,开展数字高程模型(DEM)产品的生产试验,并对试验生产的DEM产品成果进行精度验证.
以中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53个滨海城市2012—2018年拟态与现实人居环境指标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及趋势面分析等对我国滨海城市拟态与现实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时空规律进行研究.结论如下:①滨海城市拟态与现实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度整体上比较稳定,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②滨海城市拟态与现实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下降,由濒临失调阶段逐步转向轻度失调阶段;③滨海城市耦合度分布呈现非均衡特点,区域差异性较大,峰值分布在大连、天津、上海、深圳及广州等市,其他城市大多处于磨合阶段,个别城市如三亚等属于拮抗阶段和低水平耦
2021年9月4日皮山-叶城双震为“前-主-余”型地震序列,利用2021年9月3~29日新疆地震台网记录的皮山-叶城双震波形数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此次事件进行重新定位,得到结论:(1)皮山Ms5.1地震的定位结果为37.829°N,77.902°E,震源深度18.6 km;叶城Ms5.0地震的定位结果为37.818°N,77.856°E,震源深度19.4 km.(2)皮山-叶城双震的破裂是非均匀、沿断层向SE方向迁移,深部破裂尺度较小.(3)皮山-叶城双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南与青藏高原西北交界处的西昆仑
应用东北地区地磁观测台站地磁Z分量观测数据,计算2008~ 2017年地磁Z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系数,结合东北地区Ms≥4.5地震震例资料,分析该方法对于提取地磁观测数据震前异常信息的有效性,初步得出地磁Z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性出现异常对东北地区短期内发生Ms≥4.5地震映震关系.设定分析Z分量日变化异常参考相关系数后,对震前Z分量日变化相关性异常变化持续时间、Z分量日变化相关性异常结束后发震时间、震中位置等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地磁Z分量日变化空间相关性对中强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