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而做出的著名论断。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个必然”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两个绝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两个必然” “两个绝不会”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两个必然”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基本理论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论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1848年欧洲工人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对资本主义成熟程度和工人革命形势的过高估计作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论断作为补充,完善了“两个必然”理论。
一、“两个必然”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
首先,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前提。高级社会形态不是凭空出世的,它必须在旧社会的母体中孕育成长,汲取其养分摒弃其糟粕。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客观上为新的社会形态的诞生作了物质准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其资本组织形式、劳动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化管理事实上推促社会主义的发生。资本雇佣劳动产生了工人阶级,生产力滚雪球般扩大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工人阶级的产生和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主义运动的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的基本生存方式是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无限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并提高劳动生产,这直接造成了个体资本的大生产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由此产生: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最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任何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生产力都有一个临界点,一旦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这个临界点,那么该生产体系的最终死亡时刻也就来临了。
二、“两个绝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
1859年马克思科学总结了欧洲革命失败的原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任何社会的发展历程一般讲要经历孕育、出生、兴盛、衰落、凋亡的整个生命过程,而主导这一生命旅程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当旧的社会形态还能提供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源,它就不会灭亡。新的生产关系必须在旧社会的母体中发育成熟才会出现。
首先,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相当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任何社会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历史来看,奴隶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出现和灭亡在世界各国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是比以往任何阶级社会都要高级的进步的社会形态,资产阶级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艺术,其资产阶级专政比以往任何阶级专政都更加强大、更加“合理”、更具有迷惑性,指望资本主义迅速推出历史舞台是极为不现实的。第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推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发生,而且他国家依然将长期处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形态。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必须经过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才会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客观上推迟了社会主义的到来。第三,资本主义还处于旺盛生命期,还具备极大发展生产力的能力。
其次,社会主义的孕育成熟也是相对较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还很落后,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还“不够格”,不能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实现社会主义所要求的那种生产力水平。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承担了本应资本主义所承担的那部分生产力发展任务,还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言下之意也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就使得现实社会主义还有很多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还不成熟。第二,现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接受了若干社会主义成分,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孕育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合理因素克服自由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党推行部分企业国有化和企业股权社会化,实行社会福利等措施,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第三,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国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还很落后,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才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还没能“怀胎”,更遑论孕育了。
最后,“两个绝不会”理论主导下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会长期和平共存。“两个绝不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条件,然而现实资本主义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力量还相对处于弱势,资本主义也没有力量消灭现实的社会主义,二者只能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一方面,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具有统一性。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而存在的,二者的继承性不可分割,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合作互补,为世界的长久和平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资本主义追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长期共存的主要内容还是二者的斗争性,这种斗争性主要不是武力较量而是哪种制度能够比对方更快更优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竞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3]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2.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两个必然” “两个绝不会”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两个必然”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基本理论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的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科学论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1848年欧洲工人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对资本主义成熟程度和工人革命形势的过高估计作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论断作为补充,完善了“两个必然”理论。
一、“两个必然”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
首先,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前提。高级社会形态不是凭空出世的,它必须在旧社会的母体中孕育成长,汲取其养分摒弃其糟粕。一方面,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创造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客观上为新的社会形态的诞生作了物质准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其资本组织形式、劳动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化管理事实上推促社会主义的发生。资本雇佣劳动产生了工人阶级,生产力滚雪球般扩大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工人阶级的产生和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主义运动的爆发也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资本主义的基本生存方式是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无限扩大资本主义再生产并提高劳动生产,这直接造成了个体资本的大生产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由此产生: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最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任何社会形态所能容纳的生产力都有一个临界点,一旦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这个临界点,那么该生产体系的最终死亡时刻也就来临了。
二、“两个绝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
1859年马克思科学总结了欧洲革命失败的原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任何社会的发展历程一般讲要经历孕育、出生、兴盛、衰落、凋亡的整个生命过程,而主导这一生命旅程的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当旧的社会形态还能提供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源,它就不会灭亡。新的生产关系必须在旧社会的母体中发育成熟才会出现。
首先,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相当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任何社会制度一旦建立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历史来看,奴隶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出现和灭亡在世界各国都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是比以往任何阶级社会都要高级的进步的社会形态,资产阶级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和历代统治阶级的统治艺术,其资产阶级专政比以往任何阶级专政都更加强大、更加“合理”、更具有迷惑性,指望资本主义迅速推出历史舞台是极为不现实的。第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推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的薄弱环节发生,而且他国家依然将长期处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形态。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必须经过长期的资本主义发展才会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客观上推迟了社会主义的到来。第三,资本主义还处于旺盛生命期,还具备极大发展生产力的能力。
其次,社会主义的孕育成熟也是相对较长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还很落后,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从生产力角度来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还“不够格”,不能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实现社会主义所要求的那种生产力水平。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承担了本应资本主义所承担的那部分生产力发展任务,还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言下之意也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就使得现实社会主义还有很多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还不成熟。第二,现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接受了若干社会主义成分,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孕育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合理因素克服自由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社会党推行部分企业国有化和企业股权社会化,实行社会福利等措施,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第三,第三世界民族主义国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还很落后,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才刚刚开始,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还没能“怀胎”,更遑论孕育了。
最后,“两个绝不会”理论主导下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会长期和平共存。“两个绝不会”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条件,然而现实资本主义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力量还相对处于弱势,资本主义也没有力量消灭现实的社会主义,二者只能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一方面,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具有统一性。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而存在的,二者的继承性不可分割,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双方可以互相借鉴合作互补,为世界的长久和平作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要求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与资本主义追求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长期共存的主要内容还是二者的斗争性,这种斗争性主要不是武力较量而是哪种制度能够比对方更快更优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竞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3] 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2.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