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超高层建筑建设是反映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展示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的有力佐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适当地修建高层、超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的高度不断增长,高层建筑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结构复杂,因此施工难度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
  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及基本特征
  超高层建筑的定义尚无明确统一的标准,较权威的有1972年联合国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中所作的超高层建筑定义,即高度超过100m或楼层4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随着现代施工技术的应用,超高层建筑已由最初的框架结构向框-剪、框-筒、剪力墙、框架等结构形式演变,单一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扩展为包括钢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内的多元化建筑形式,并逐步向“更高、更大、更深、更复杂、更齐全”的发展方向迈进。
  由于超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施工应用技术的差异,其施工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投资大,工期长,资金压力重;
  2高度大与独特的建筑造型效果,增加了结构施工难度;
  3基础埋置深,混凝土基础底板和裂缝控制施工要求高;
  4作业空间狭小,对作业时间、空间增加了组织难度;
  5多处于繁华地段,交通、环保、场地等因素给施工平面布置带来较大困难。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重点
  如前所言,随着超高层建筑工程规模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随施工难度与施工环节的变化不断革新,其施工技术路线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主楼施工为重点:突出工期保证措施,通过统筹规划,尽量提前主楼施工,尽可能地缩短资金回收周期;
  2以建筑安全和稳定性为核心:结合超高层建筑作业环境和特征,着力于优化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为缩短工程总工期创造条件;
  3以高效的垂直运输体系为支撑:针对垂直发展建筑物高空作业环境差、作业面狭窄、施工进度紧等特征,尽可能地应用科技进步成果以提高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垂直运输体系的施工效率;
  4强化总承包管理,重点提升施工作业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结合超高层建筑逐层施工的作业面特点,有序组织各楼层空间施工,实现建筑施工空间的立体流水作业,使各工种、工序紧密衔接,尽可能地削弱作业面狭窄对建设工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超高层建筑项目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1逆作法
  所谓逆作法,其施工原理主要表现为:于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和柱,并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使其作为建筑施工底板封底前承受施工荷载、上部结构自重的重要支撑;由此逐层下挖土方并浇筑地下各层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裙房地下室、深圳地王大厦地下室就是采用逆作法、半逆作法完成的。
  与传统高层建筑的顺作施工相比,超高层建筑的逆作法技术应用具有下述技术优点:
  逆作法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超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工期的差别,除地下一层占绝对工期外,可保障地上结构与一层以下地下室的同时施工。
  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逆作法施工增加了施工时的底板支点,跨度减小,可有效满足抗浮要求并解决底板配筋问题,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
  逆作法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踩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2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
  超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如核心简体、剪力墙、框架梁等竖向结构,是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由于进入标准层后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缩短工期、减少模板及外架周转,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采用的整体滑模法能有效保障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减少附着、运转、管网敷設及高空交叉作业,有助于扩展施工作业面、保障安全作业,综合效益显著。因此,该施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应用。整体滑模法则主要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钢筋砼筒壁结构,通过在沿构筑物底部墙、柱、梁等构件的周边组装滑升模板,分层浇筑砼,并以液压提升设备使其滑升至需要浇筑的高度为止。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工艺的结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工艺,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整体滑模法与整体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只需一次模板组装,可缩短施工周期;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一定限制。其主要区别仅在于滑模是浇筑过强中通过模板和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滑动完成施工工序的.而爬模则主要是利用浇筑、提升模板完成施工的,其间并不存在模板与浇筑的砼之间的相对运动。随着建筑施工的劳务费用的增长、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的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上也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先进的滑模或爬模工艺技术可有效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综合成本,实现施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因此,继续深入有效的拓展爬模或滑模工艺技术的应用范围仍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3钢结构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应用,重点包括高层重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问钢结构、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等领域。钢结构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因此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就钢结构强度来说,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钢结构施工技术关键是要认识这一问题;即钢结构建筑耐高温性差,其稳定性主要保持在常温至250度之间,当温度超过300度时,建筑钢材的强度就会随温度上升而开始下降,且由于钢材的良好导热性能,超高层建筑极易因此招致毁灭性的危害。因此,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考察包括防火围护、防火涂料及紧急避难所等在内的配套设施设计与施。此外,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严重依赖于大型塔吊,塔吊起重能力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安装效率,因此吊装机械安装、拆除以及钢结构的吊装、测控、焊接等技术标准也相对更为严格。
  4超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泵送技术
  超高层建筑建设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超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体量大、强度高,要确保浇筑功效,不仅需要配备相当多的混凝土泵机、布料机,对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双掺技术”即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反映了配合比设计、泵送设备、泵管布置铺设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混凝土泵送高度也随之逐次突破,上世纪90年末所采用的一泵到顶技术即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高空浇筑地点,使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浪潮的继续突进,超高层建筑会越来越常见,建筑的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而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超高层建筑的功能会更加完善,其在城市中的标志性作用也会展现得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方镇华. 浅谈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 技术与市场. 2010(12)
  [2] 张新凯. 基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 企业导报. 2011(16)
  [3] 马维生.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概况[J]. 科技风. 2009(16)
  [4] 陈辉战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中国非金属矿业导刊.2008(8).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从传统的与城市公共空间相分离到如今的建筑城市一体化,其城市性、标志性、活力性等特点日益凸显,随着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入发展,建筑公共空间以城市为“底”的设计方法将成为发展集约型社会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建筑公共空间、建筑城市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人类一直没有停下改造自然环境的脚步,城市公共空间
摘 要: 本文对影响锅炉再热器壁温的因素进行了归类,并根据各类原因提出建设性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可为制定降低再热器壁温的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锅炉;再热器;超温  中图分类号: TK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简述  由于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受热面积增大,同屏管子数目增多,如何设计合理使得热量及流量等分配均匀成为我国锅炉设计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大量文
摘要:本文以福祉类建筑中养老建筑的发展、变化及老年人宜居空间特征为研究基础,以世界老龄化为背景,通过对中国、日本、美国、瑞典等国家的养老建筑的相关资料整理和分析,从养老建筑的历史发展、文化变迁、空间特征三个面层入手,针对国内外养老建筑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养老建筑的发展脉络与特征,为福祉建筑的研究及老年人宜居空间的设计、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福祉建筑 老年人 养老建筑 历史文化
[摘要]安全工作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起的,是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标准化是我们日常生产中避开危险的一项重要内容,海洋平台标准化建设时保证采油设备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海洋平台、安全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关于安全工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习总书记近期对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批示: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
摘要:针对LNG的低温深冷和易燃易爆的特性,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如何能通过计算机、控制器、仪表、设备等产品和配套系统,来有效地、安全地管理LNG气化站的生产运营。  关键词:LNG站;安全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8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LNG(液化天然气)目前已成为无法使用管输天然气供气城市的主要气源或过渡气源,也是许多使用管输天然气供气城市的
论文摘要:分析了图书馆网络化的特点,浅析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论述了电子图书与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关系。   关 键 词:电子图书;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代信息社会的全面覆盖,快速推动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拓展社区图书馆服务提升、提高书籍全面推广,将成为广大城镇居民对图书信息获取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时代图书馆通过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地铁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地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介绍了地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地铁土建;混凝土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地铁工程发展迅速,地铁隧道和地铁车站,混凝土浇筑较多,更需要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开裂直接影响了结构的稳定和使用,也是始终困扰着地铁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