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摘要:分析了图书馆网络化的特点,浅析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论述了电子图书与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关系。
关 键 词:电子图书;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代信息社会的全面覆盖,快速推动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拓展社区图书馆服务提升、提高书籍全面推广,将成为广大城镇居民对图书信息获取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时代图书馆通过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得自身发展。图书馆建设顺应时代要求,开辟社区文化服务新领域,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推动社区精神文明生活建设显著发展,促进城镇居民阅读文化的大力提高。
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化以及网络建设的全面发展,电子图书阅读的使用趋向大众化。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从新闻记事、技术材料、信息资料、各类论文、文学小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网上全面获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通过电子阅读被广大读者的接受。电子图书作为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使传统纸质图书馆的得到了重要补充。
一、电子图书阅读的优缺点
1、电子图书突破传统图书的出版模式,无纸化出版的实现和使用,在利用网络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节约了自然资源的损耗,降低了造纸、印刷等方面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电子图书阅读所使用光盘等存储介质来实现数字信息存储,具有存储的信息密度大、存储量大的优点。所使用的介质维护方便和存储简单,同时利用网络做到传输地点不受限制,也绝不会出现孤本、绝版的信息书籍,更不易出现损毁等问题出现。
3、电子图书阅读时突破传统图书仅可以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画。在使用时实现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信息方式,具有声音、图画、视频等方式使阅读者在获取信息时的兴趣更浓。电子图书阅读的实现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对于信息检索与各类信息统计快速准确,在大量的图书信息中快速找出使用者所需的书名、目录、信息资料的同时,快速获取所需文章的词句,并查找出参考信息,同时统计出该词句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等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4、电子图书的成本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较为低廉。同时电子图书的出版降低了传统图书出版发行、运输、存储等所需的费用。在信息获取方面电子图书满足了多人在线阅读和下载,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高效化、多面化。电子图书使用方便,仅需汁算机和网络,便可随时获取各类信息资料。同时电子图书在阅读时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例如文章的字号大小、字体风格及颜色等等,实现人性化阅读,使读者能够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5、电子图书阅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依靠计算机进行阅读,与传统图书相比无法像纸质图书一样,依赖性较强。电子图书因存储介质导致所制作的图书存储资源不同,使用电子存储格式较多,部分电子图书格式还需专用浏览器来进行阅读,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二、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图书馆的对于广大使用者具有知识的宝库、教育的课堂、信息的源泉、文化的乐园、共享的平台,在进行文献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公众的同时,保存人类文化精髓、发掘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播信息资料。作为公共图书馆类型之一的社区图书馆,是社区里的文化阵地,在社区文化工作中发挥着开展全民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重要职能。
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人员构成等决定配置圖书的数量与类型。结果是必然导致部分阅读者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结合电子图书的穿插使用,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传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完美结合,依靠宽带网络的使用与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满足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社区居民存在文化背景、教育基础、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建设社区公共图书馆时要考虑设立社区图书馆规模大小、馆藏数量、服务方式等多种因素。主要以满足社区中各类人士,如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的特殊需要,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要具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等特点,在办理借阅、网上阅读等程序上更为简便,服务更为人性化。
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目的是为了方便城镇社区群众读者的需要,在设立的时候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后再进行建设,竭力做到提供的阅读服务深入到不同的读者层中去。在建设社区网络化图书馆时考虑好网络资源的链接,将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形成由省级图书馆为支撑,高校等图书馆为辅助,社区(村)图书馆构建为资源最大化共享平台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同时建成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他类型图书馆为分馆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结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化、全面化、人性化的服务。
三、结束语
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和电子图书使用的发展的共同目标是方便读者可以轻松阅读。电子图书的使用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目前大多数使用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于社区里部分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来说,使用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对社区图书馆网络化后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作为工作人员本身要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图书的各个步骤,能够热情耐心对使用者进行辅导。提供细致耐心的服务来帮助使用者,这样才能令读者真正享受电子图书的优点。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电子书的使用就是要借助社区图书馆和电子图书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方式,实现现有传统图书馆为平台,电子图书为资源的新服务平台,让更多的城镇居民闲暇时能走入图书馆、来了解图书馆、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资源,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居民的文化素养,为加快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关海燕《推进和深化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的思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 8)第4 期
[2]周筱萍《如何加强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 图书馆工作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8 卷第28 期》
[3]田蔚蔚 《中国社区图书馆发展途径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 第20期
[4]李禾 《和谐社会的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吉林省图书馆长春 第8 期(总130 期) 情报探索2008 年8 月
关 键 词:电子图书;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代信息社会的全面覆盖,快速推动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拓展社区图书馆服务提升、提高书籍全面推广,将成为广大城镇居民对图书信息获取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时代图书馆通过走向社会,深入社区,才能求得自身发展。图书馆建设顺应时代要求,开辟社区文化服务新领域,加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多样化,推动社区精神文明生活建设显著发展,促进城镇居民阅读文化的大力提高。
电子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化以及网络建设的全面发展,电子图书阅读的使用趋向大众化。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从新闻记事、技术材料、信息资料、各类论文、文学小说,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网上全面获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通过电子阅读被广大读者的接受。电子图书作为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使传统纸质图书馆的得到了重要补充。
一、电子图书阅读的优缺点
1、电子图书突破传统图书的出版模式,无纸化出版的实现和使用,在利用网络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节约了自然资源的损耗,降低了造纸、印刷等方面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电子图书阅读所使用光盘等存储介质来实现数字信息存储,具有存储的信息密度大、存储量大的优点。所使用的介质维护方便和存储简单,同时利用网络做到传输地点不受限制,也绝不会出现孤本、绝版的信息书籍,更不易出现损毁等问题出现。
3、电子图书阅读时突破传统图书仅可以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画。在使用时实现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信息方式,具有声音、图画、视频等方式使阅读者在获取信息时的兴趣更浓。电子图书阅读的实现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对于信息检索与各类信息统计快速准确,在大量的图书信息中快速找出使用者所需的书名、目录、信息资料的同时,快速获取所需文章的词句,并查找出参考信息,同时统计出该词句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等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4、电子图书的成本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较为低廉。同时电子图书的出版降低了传统图书出版发行、运输、存储等所需的费用。在信息获取方面电子图书满足了多人在线阅读和下载,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高效化、多面化。电子图书使用方便,仅需汁算机和网络,便可随时获取各类信息资料。同时电子图书在阅读时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例如文章的字号大小、字体风格及颜色等等,实现人性化阅读,使读者能够得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5、电子图书阅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依靠计算机进行阅读,与传统图书相比无法像纸质图书一样,依赖性较强。电子图书因存储介质导致所制作的图书存储资源不同,使用电子存储格式较多,部分电子图书格式还需专用浏览器来进行阅读,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二、社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图书馆的对于广大使用者具有知识的宝库、教育的课堂、信息的源泉、文化的乐园、共享的平台,在进行文献资源信息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公众的同时,保存人类文化精髓、发掘智力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播信息资料。作为公共图书馆类型之一的社区图书馆,是社区里的文化阵地,在社区文化工作中发挥着开展全民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重要职能。
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是根据社区的人口数量、人员构成等决定配置圖书的数量与类型。结果是必然导致部分阅读者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结合电子图书的穿插使用,对有需要的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使传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完美结合,依靠宽带网络的使用与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满足开展社会教育与传递文献信息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社区居民存在文化背景、教育基础、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在建设社区公共图书馆时要考虑设立社区图书馆规模大小、馆藏数量、服务方式等多种因素。主要以满足社区中各类人士,如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家庭妇女等的特殊需要,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要具有普及性、新颖性、娱乐性和休闲性等特点,在办理借阅、网上阅读等程序上更为简便,服务更为人性化。
社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目的是为了方便城镇社区群众读者的需要,在设立的时候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后再进行建设,竭力做到提供的阅读服务深入到不同的读者层中去。在建设社区网络化图书馆时考虑好网络资源的链接,将信息资源最大化共享,形成由省级图书馆为支撑,高校等图书馆为辅助,社区(村)图书馆构建为资源最大化共享平台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同时建成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他类型图书馆为分馆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结构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化、全面化、人性化的服务。
三、结束语
社区图书馆网络建设和电子图书使用的发展的共同目标是方便读者可以轻松阅读。电子图书的使用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目前大多数使用社区图书馆的读者,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熟悉,特别是对于社区里部分老年读者和少儿读者来说,使用操作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对社区图书馆网络化后的工作人员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作为工作人员本身要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图书的各个步骤,能够热情耐心对使用者进行辅导。提供细致耐心的服务来帮助使用者,这样才能令读者真正享受电子图书的优点。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和电子书的使用就是要借助社区图书馆和电子图书相结合的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方式,实现现有传统图书馆为平台,电子图书为资源的新服务平台,让更多的城镇居民闲暇时能走入图书馆、来了解图书馆、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资源,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居民的文化素养,为加快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关海燕《推进和深化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的思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 8)第4 期
[2]周筱萍《如何加强社区图书馆(室)的建设》 图书馆工作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18 卷第28 期》
[3]田蔚蔚 《中国社区图书馆发展途径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 第20期
[4]李禾 《和谐社会的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思路》 吉林省图书馆长春 第8 期(总130 期) 情报探索2008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