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外知识引入的课堂教学策略选择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丰富知识储备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初中物理沪科版“家庭用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家庭电路知识储备引用至课堂中能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课堂的宽度,但太多的引入也能带来对课堂重点知识的干扰。
  关键词:课外知识;课堂教学;课例研究;家庭用电
  课例研究是教师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教师课堂真实轨迹的反映,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一次完整的课例研究能够以客观的数据分析课堂,并依据特定的研究变量促进教师的反思及成长。张老师的课堂学生都很喜欢,课堂教学中总是不知不觉讲到下课,但是知识经常讲不完,其课堂的教学方式争议性较大,原因在于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生活经验储备,喜欢和学生分享一些和课本内容相联系的知识,导致讲太多,时间不够用。基于此,本次以沪科版“家庭电路”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主题确定为“课外知识储备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课堂时间为变量进行分析和观察,得出课堂最合适的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先自行尝试,展示潜意识里这部分知识的模型,随后在课堂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一分析,让学生在分析、反思中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激趣引入、创设悬念、迅速进入课堂
  环节一:展示生活中闸刀开关、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空气开关、触电和高压危险标识。提示学生关注课件上的注意和禁止等文字。教师预设30 s,共用时60 s。
  环节二:展示三个图片情景,图甲为人站在绝缘凳子上单手触碰火線,图乙为人站在地板上单手触碰零线,图丙为一人站在绝缘凳子上左手触碰火线右手与站在地板上的人相牵。要求学生快速在30 s选一幅图上的一个人当自己。先不解释和分析,将在本节课最后揭示“阵亡”的对象。预设1 min,实际用时30 s。
  环节三:展示并提问,小鸟站在没有绝缘层的高压输电线上,会不会触电?将小鸟换成人,人蹲着是否有事?低压的家庭电路,有些老旧小区的旧冰箱,为什么容易发生触电的事故?本环节教师再次抛出问题,不解答,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预设2 min,实际用时2 min。
  课例分析:教师采用具体图片将生活带进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采用具体案例设置问题,以游戏的方式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悬疑进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虽然单个环节预设时间与实际用时有轻微出入,但整体用时相同,且课堂的生成达到教师的预设。
  2  认识基础、了解进户线、学会使用测电笔
  环节四:介绍进户线。L为火线(介绍红色或黄色),N为零线(介绍黑色或蓝色),地线为双色线。火线与零线间存在电位差,火线与大地存在220 V的电压差,提问并分析有电压是否能产生电流?介绍零线与大地之间没有电位差。预设1 min,用时2 min。
  环节五:展示人体安全电压、家庭电路电压、动力电路电压、低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具体数值。提问低压是否都是安全的?拓展生活知识,有些超标电动车的电压72 V,是否超过安全电压?是否安全?师生共同分析。预设1 min,用时2 min。
  环节六:拿出测电笔,问学生怎么用?学生介绍,教师演示正确操作方法。介绍测电笔的用途——鉴别零线、火线。强调,使用测电笔前先确认是否完好。教师介绍测电笔的结构,提问为什么里面有一个高阻值的电阻?分析得出电流小,对于人体是安全的。延伸电流对人体的影响,问:电疗是否有感觉?电刑呢?介绍电流对人体的危害。预设2 min,用时4 min40 s。
  环节七:展示测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错误使用方法。并用欧姆定律计算人使用测电笔安全且没感觉的原因是因为人体电阻大。介绍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阻值范围。预估1 min,用时3 min。
  课例分析:本模块教学教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其预估时间为5 min,实际用时11 min40 s。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多占用的时间有三个方面:(1)补充的生活中用电常识,如:介绍电路装修中导线的颜色,介绍超标电动车的电压;(2)复习前面以学过的知识,如:电流产生的条件,欧姆定律计算测电笔通过人体的电流;(3)基于学生的生成和教师预设的矛盾,教师在环节六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生成已经将环节七内容讲解,但教师因课件的预设,再分析一次,导致环节六与环节七的教学存在重复。
  3  自主研究电路、依据生活经验尝试连接家庭电路
  环节八:学生演示实验,要求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上个人推测,尝试将家庭电路的用电器、开关、插座、总开关等连接起来。先不管电路是否正确,小结你连的家庭电路特点。学生活动:两位学生上台连接家庭电路实物板(总电源未接)并用文字写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连,其他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中家庭电路电路图,教师观察学生的作图情况。完成后教师不总结,不评论,进入下个环节。预设5 min,用时8 min。
  课例分析:本模块的设计亮点在于用实物和电路图结合,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自主连接。让学生去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但是在时间的控制上抓紧些,效果会更好,如学生已连接好实物电路后,不写连接的依据。
  4  分析家庭电路、对比实际连接、反思内化并应用
  环节九:观察家庭并分析每个元件的作用。介绍闸刀开关、空气开关、思考教材中的闸刀开关下有火线和零线上都有熔断器是否合理?预设2 min,用时2 min。
  环节十:展示总开关结构并介绍作用,分析为何闸刀开关的静触头一定要在上边,切不可倒装。插入分析环节八中学生在实物连接中没有将空气开关放下来,故这俩同学理论上已经“阵亡”。预设1 min,用时2 min。
  环节十一:介绍保险装置,展示保险丝的符号,介绍保险丝作用、材料、使用注意事项。展示规格为4 A的保险管实物。问:为什么不能用铜丝或者铁丝替换。展示教室空气开关。实物展示空气开关,1个按钮、2个按钮、3个按钮。预设3 min,用时4 min。   环节十二:介绍两孔插头、三孔插头,展示插座并引导学生观察插座孔径大小的不同,并展示不同孔径的插座不能插入。展示插座,介绍左右孔的连接方法,介绍地线连接要求。提问为什么三线插头中间的E那个脚更长一些?图形展示插座的连接,要求两线连接中间一定要打点,对比分析学生探究八所连接实物电路并纠正。预设4 min,用时7 min。
  环节十三:介绍三脚插头的优势,展示并分析冰箱外壳接地的原因。解决课前老旧小区冰箱容易触电的原因。预设2 min,用时2 min。
  环节十四:介绍港版、大陆版、欧版不同类型的插头,由此引申介绍其他地方的电压值,拓展,日本购买的家用电器回家能不能正常使用?布置课后研究作业,请查阅资料并分析家庭电路电压110 V好还是220 V好?预设1 min,用时3 min。
  环节十五:图形展示灯泡、开关的连接方法,介绍螺口灯座的连接规范。并用测电笔结合实物演示板演示开关接在火线上,即使开关断开测电笔仍然会发光。预设5 min,用时2 min24 s。
  课例分析:理论分析后及时联系环节八所连接的实际电路。学生在原先作图基础上结合教师分析,逐步自行领悟并纠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而本模块时间超过的原因在于,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生活化经验,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上会拓展较多,展示大量生活事物,如:(1)提出火线和零线都有熔断器是否合理;(2)总开关和空气安装上下是否可以颠倒;(3)在教室内依次实物展示保险管;(4)展示多个不同按钮的空气开关;(5)拓展不同空气的插头不能混用;(6)介绍不同地区的插头和电压值。
  5  结语
  经过本次课例分析,虽然教师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会不尽兴,但教学更加集中在教学内容的周围,根据预设的时间,有意识的调整课堂教学进度。教研组教师在共同分析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一节45分钟的课堂准备30分钟容量,将课堂备课的宽度变小,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生成适时将知识加宽加深,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2)教师在预设自己目标的容量后,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再次压抑自己的教学性格,将课堂的知识和内容局限在一个范围内,避免大量跑偏。(3)教师教学课件不建議做太细致,避免因学生生成不同打乱教学顺序,使得知识点再次重复呈现。
  虽然经过研究后教师刚开始的转变和调整很难受,但是课例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数据,让更客观反思和思考自身课堂,促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反思并自主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提升往后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永春. 开展课例研究 促进教师成长[J]. 教学与管理,2008(22):20-22.
其他文献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常见细菌之一,它通过分泌肠毒素作用于肠道细胞受体,产生恶心、呕吐、痉挛性疼痛、腹泻、休克综合征和心内膜炎等食物中毒症状。由S.aureus污染引起的食物性中毒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基于选择培养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些方法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并且涉及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严重限制了S.aureus的检出和报告。因此,开发出一种快速、灵敏的S.aureus检测方法对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日常检测
茄子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具有降血脂、预防Ⅱ型糖尿病、保肝等多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茄子常温贮藏过程中极易腐烂变质。冷链流通和冷藏保鲜是目前商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的贮运保鲜技术。但茄子作为冷敏性果实,不适当的低温环境,极易出现冷害症状,从而失去食用品质及商品价值。冷激处理是物理方法,具有无化学残留、操作简易且与采后预冷结合使用等优点。目前,有关冷激处理减轻采后茄子冷害及相关生理机制的研究仍鲜有报道。为此,本文以“大龙”茄子为试材,研究冷激处理抑制茄子果实冷害的效果,对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相关酶及膜脂
黄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C,是一种大众喜爱的果蔬,低温是黄瓜保鲜的有效方式,但黄瓜是一种冷敏性果蔬,贮藏温度低于7-10℃就会发生冷害,出现表面凹陷和水渍状斑点直至霉变腐烂等冷害症状,从而降低黄瓜的商品价值,限制了黄瓜的冷链流通。因此,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减轻黄瓜采后冷害问题。热激处理是一种无毒、无农药残留的物理处理方法,在果蔬贮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热激处理对减轻黄瓜冷害作用的研究虽已有报道,但热激处理的条件及其减轻冷害的作用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水果黄瓜为试材,先用响应曲面法得出减轻黄瓜冷害的最
低温贮藏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产品采后保鲜技术,但西葫芦是一种冷敏性果蔬,对低温较为敏感,在低温环境下长期贮藏极易发生冷害而失去商品性,同时限制了冷链的流通。近年来,有关物理或化学等保鲜技术对西葫芦冷害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处理对减轻西葫芦冷害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研究了5、10、15和20mmol·L-1GB处理对西葫芦果实冷害的影响,筛选能够减缓果实冷害的最佳处理浓度,并进一步探讨最佳浓度处理对减缓果实冷害的可能机理。为西葫芦果实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
摘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从命题方向到命题形式都有了变化。唯有认清变化,追寻变的依据,明确导向,转变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依托教材,为学而教,精准设计,精准分析学情,扎实落实,才能达到精准备考之效果,决胜2021年中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统编教材;精准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17  2020年中招命题突出
期刊
摘要:微任务是“三微”教学理念下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微任务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教师通过微任务的设计,有助于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因此,本文以《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课程中的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知识点为例,谈谈微任务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有效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微任务;中职财会;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
期刊
摘要:尺规作图是全国中考的高频考点,考法新颖多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尺规作图方法,还要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题目信息转化一次或多次,得出要作的基本尺规作图。近三年福建省中考尺规作图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的,既要求尺规作图,还要求几何证明、几何计算。所以要拿到本题的满分,就要教师“高屋建瓴”,准确把握尺规作图的关键点教学。  关键词:尺规作图;转化;教学关键点;动手操作;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创客教育逐步走进中学课堂。OLSME创客教育模型包含明确学习目标、数字化学习、评价标准、创客时光、展示评估五个环节,运用在创客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中,效果良好。OLSME创客教育模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式,是深度融合理念下中学创客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关键词:创客教育模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部颁布的《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动物细胞培养”为例,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亲历“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得出一般规律,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指导健康的生活。阐述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学习生物学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
期刊
摘 要:针对2020届武汉市高三质检理综卷的一道电场知识点的选择题进行剖析,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展开数值模拟,呈现清晰物理图象,探寻选项中的物理本质规律,旨在让学生掌握的更加透彻,提升物理水平。  关键词:高三质检;电场;数值模拟;本质规律  电场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各类模拟考试的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电场的不可视性给学生的掌握增加难度。武汉市2020届高三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的理综卷第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