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主要以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不足,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单一、低效,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再加上竞争方式的同质性,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反复消长。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着力点。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业规制 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在主要以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不足,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单一、低效,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再加上竞争方式的同质性,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反复消长,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着力点。
一、改变投资体制:由政府投资拉动向需求驱动转变
政府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不宜过多使用,否则将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因此,必须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出发,从积极合理引导消费入手,以消费需求稳定扩大内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不足问题,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由政府投资拉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另一视角看,产能过剩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调,投资过多,消费过少,有效需求不足,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为此,首先,要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再分配制度,使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其次,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以更大的财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其三,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鼓励消费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均得到提升。其四,积极拓展广大的农村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巨大潜在的市场需求真正释放出来。
二、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由GDP至上向多元目标并重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达到一定阶段后,必须改变单纯依靠GDP增速这一指标,转向人均GDP、绿色GDP、国民幸福指数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约束下的社会发展目标等。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而言,更要转变这一方式。为此,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十分重要。首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其次,切断GDP增长和政绩之间的直接关系,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建立动态的监管和调控指标体系,破除盲目追求GDP的倾向。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指标纳入综合政绩考核体系,建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使仅靠GDP指标考核向综合政绩考核、多目标方向转变。最后,要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安排。包括保证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和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
三、健全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弱化经济性规制,突显社会性规制
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必须突显出社会性规制的重要作用和干预分量,改变长期以来经济性规制高于社会性规制的现状。为此,要制定严格的资源、环境、能耗、水耗、能源综合利用,安全、技术、质量等社会性规制目标,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按不同的产业特点实施分类规则,遏制和防范重复建设投资。在产业准入环节,要突出资源利用指标和最低技术指标。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要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在产能过剩行业重点实施开工或开采许可制度。建立资源有偿开发制度,规定新建项目规模要求、资源回采与综合利用等制度。
四、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大创新力度: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必要从行业和产业的高度,实施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突出规模效应。另外,还要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开发差异化产品,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最关键是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为此,首先,应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根据客户自身特点及需求的多样化,创造产品的水平差异。其次,应直接或间接提升产品质量,即合理设计产品,赢得客户的认可,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制造垂直差异。第三,要根据不同情况,实施服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人员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等具体战略,来提升行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郑州大学商学院2009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8(5).
[2]曹海霞.略论中国产能过剩的应对机制与政策选择.经济问题,2008(6).
[3]盛文军.转轨时期我国的产能过剩及政策选择.西南金融,2006(10).
[4]雷利华.探寻金融危机下中国产能过剩的解决途径.市场论坛,2009(9).
[5]张金明.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市场周刊,2009(1).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产业规制 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F552 文献标识码:A
在主要以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不足,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单一、低效,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再加上竞争方式的同质性,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反复消长,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淘汰落后产能的着力点。
一、改变投资体制:由政府投资拉动向需求驱动转变
政府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不宜过多使用,否则将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因此,必须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出发,从积极合理引导消费入手,以消费需求稳定扩大内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动力不足问题,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由政府投资拉动向需求驱动转变。从另一视角看,产能过剩就是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调,投资过多,消费过少,有效需求不足,是一种结构性过剩。为此,首先,要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再分配制度,使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力。其次,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以更大的财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其三,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鼓励消费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均得到提升。其四,积极拓展广大的农村市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巨大潜在的市场需求真正释放出来。
二、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制:由GDP至上向多元目标并重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达到一定阶段后,必须改变单纯依靠GDP增速这一指标,转向人均GDP、绿色GDP、国民幸福指数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约束下的社会发展目标等。尤其是对地方政府而言,更要转变这一方式。为此,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十分重要。首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其次,切断GDP增长和政绩之间的直接关系,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政绩考核标准,建立动态的监管和调控指标体系,破除盲目追求GDP的倾向。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指标纳入综合政绩考核体系,建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使仅靠GDP指标考核向综合政绩考核、多目标方向转变。最后,要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度安排。包括保证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和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立法。
三、健全资源环境约束机制:弱化经济性规制,突显社会性规制
面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必须突显出社会性规制的重要作用和干预分量,改变长期以来经济性规制高于社会性规制的现状。为此,要制定严格的资源、环境、能耗、水耗、能源综合利用,安全、技术、质量等社会性规制目标,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按不同的产业特点实施分类规则,遏制和防范重复建设投资。在产业准入环节,要突出资源利用指标和最低技术指标。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要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的发展。在产能过剩行业重点实施开工或开采许可制度。建立资源有偿开发制度,规定新建项目规模要求、资源回采与综合利用等制度。
四、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大创新力度: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行业、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必要从行业和产业的高度,实施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突出规模效应。另外,还要激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开发差异化产品,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最关键是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为此,首先,应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根据客户自身特点及需求的多样化,创造产品的水平差异。其次,应直接或间接提升产品质量,即合理设计产品,赢得客户的认可,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制造垂直差异。第三,要根据不同情况,实施服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人员差异化、品牌差异化等具体战略,来提升行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作者:郑州大学商学院2009级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8(5).
[2]曹海霞.略论中国产能过剩的应对机制与政策选择.经济问题,2008(6).
[3]盛文军.转轨时期我国的产能过剩及政策选择.西南金融,2006(10).
[4]雷利华.探寻金融危机下中国产能过剩的解决途径.市场论坛,2009(9).
[5]张金明.关于扩大内需的思考.市场周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