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时代汽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续多门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本文依托3D打印技术成本低、可个性化创意制作的特点,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策略及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创造力,以求达到优化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3D打印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教学改革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utomobile chassis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course based on 3D printing technology
  He Jun
  Abstract:Automobile chassis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is a core course of Automobile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s mastery directly affects the learning of many subsequent automobile specialty cours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st and personalized creative produc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redesigns the teaching strategy and teaching process of automobile chassis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course, so as to effectively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tap students' creativity, so a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Key words:3D printing; Automobile chassis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reform in education
  1 引言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其中“教法”的改革要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1]。
  但近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及汽车后市场岗位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专业学生数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各高职院校均面临着任课教师少、实训设备不足等问题。汽车底盘课程教学更多是依托PPT展示来完成,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思维开发不足、产研能力低下,教学效果难言满意。3D打印技术以其成本低、可个性化创意设计制作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实训设备不足、缺乏真实或仿真教学环境等问题,为汽车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2 教学分析
  2.1 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该课程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底盘四大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构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具备初步分析、判断、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能力,为后续《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汽车维护保养》等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 课程内容分析
  我院教师在授课过程通常选择自主编写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校本教材,该教材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体统及制动系统各构件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2]。四大系统中各构件的运动过程相对复杂,学生想要彻底掌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液压及电气控制等基础知识,同时需要教师借助实物对知识点进行生动讲授。
  2.3 学情分析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他们之中大部分已经或者正在考取驾照,驾照考取过程离合器、变速器等构件的操作经验都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开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他们对底盘知识的了解也紧紧停留在这些功能性表面,对各构件的实际实现过程是不明白的,他们渴望对各构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对汽车底盘一些常见故障现象能够自我分析及排除。同时,他们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并不喜欢教师只是照着课本为他们传授技能知识。正是处于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好该门课程的决心。
  2.4 教学目标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汽车底盘四大系统各构件的组成、性能、工作原理进行全面了解及掌握,对底盘常见故障现象具备初步分析及排除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归纳、发现问题及解決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点能够做到“一理通,百里用”,为日后成为该领域能手打下好的基础。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汽车底盘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各构件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汽车四大系统的各种故障现象分析与排除是本门课程的难点[3]。
  3 教学策略
  课程教学依托3D打印技术成本低、质量轻、可个性化制作特点,对底盘构件进行教具设计制作,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导学、课后拓展的形式组织教学[4]。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准备
  4.1.1 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率先通过3D打印技术对教学结构零件进行打印制作,并将零件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学习通”发布的课前学习内容,对課堂知识点进行预习并将模型进行装配仿真。同时教师还需准备相应教案及多媒体资料,对学生可能遇到的疑点、难点做好讲解准备。教师课前还需提前准备好实训室相关实物及拆装、检测工具。
  4.1.2 学生课前任务
  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接收教师所发布内容进行预习,并根据学习内容对打印零件进行装配运转,学生在动手中初步领会相关知识点,并对预习过程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记录,同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分析,为高质量上好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4.1.3 学生分组
  由于3D打印技术成本低,可批量制作教学模型,很好的解决了实训室设备不足问题,可将学生8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习,避免小组人员数量过多,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影响学习效果。
  4.2 课堂教学
  4.2.1 情景导入
  教师有意识的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通过讲解一段与与课程相关的新思想新政策,国家榜样、工匠精神,社会新闻现象等内容引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通过生活实例进入学习情境,极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能逐步学到一些关于汽车安全常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2.2 难点分析
  课前,同学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前预习,对学习要点进行了小组讨论,并对模型进行了装配仿真,对课本各结构原理有了一定掌握。按照分组情况,每组学生选取一名代表对装配模型边运动仿真边讲解其工作原理,并提出小组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点、难点。授课教师对各小组学习过程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归纳,通过图片展示、PPT演示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教师在对各难点讲解完成后,指定学生回答指定问题,并对正确回答问题学生进行加分,在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参与活动的信心。
  4.2.3 实物拆装检测
  通过3D打印模型的装配及运动仿真,学生已经对汽车构件组成及工作原理有了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汽车底盘构造实训室,按照实训指导书要求,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对构件有针对性性地进行拆装检测,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实训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4.2.4 总结评比
  课堂最后,教师需对课程学习内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分数由小组互评成绩、教师点评成绩及拆装实训成绩3部分组成,占比分别为20%、40%及40%,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3]。
  4.3 课后拓展
  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修理行业,想要成为行业里的能人,不仅需要拥有的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学会“妙用原理”,对一些故障现象修理能举一反三,做到一里通百里用。故在课后,布置一些课堂相关的实车故障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诊断并进行故障排除,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在对那些课程知识掌握好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可对汽车构件进行大胆创意设计、改装,并依托3D打印平台进行前期验证,从而深度挖掘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5 小结
  为切实解决汽车专业学生数量多、实训设备少、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思维开发不足、产研能力低下问题,提出了基于3D打印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课前通过3D打印模型装配仿真学生提前探索知识要点并激发学习兴趣;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实训室实物拆装检测等手段解决课程重点、难点;课后布置实车检修任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并依托3D打印平台鼓励学生将创意思维付诸实践,充分挖掘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贵州省教育厅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ZJ-Q2020015):3D打印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忠华.“三教”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N].中国建设报,2020-04-08.
  [2]何君,颜圣耘.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第1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3]鲁磊.信息化背景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时代汽车,2020(14):60-61.
  [4]陆昌年.《汽车保养与维护》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汽车,2019(14):61-62.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院校始终面向区域经济市场需求,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别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遵循以学生自主能力为导向的学习、行动导向的学习、整体化的学习、自我管理式的学习等原则。  关键词:职业院校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t
期刊
摘 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勇于担当、视野宽阔、心态开放,基础理论实、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能力和较强就业创业能力,能从事汽车技术服务、汽车金融、汽车营销服务、汽车售后服务、车辆评估与鉴定以及交通规划等工作,旨在培养服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的落地与实施不仅推动职业教育迎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转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够帮助社会培养创新型复合技能人才。本文论述了株洲市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株洲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发现存在政策制度不健全、产教融合缺乏平台、产教融合缺乏资源配置机制、校企人才共享度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系列产教融合提质增效的建议。  关键词:株洲市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Research on th
期刊
摘 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机电系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本文将通过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在五年制高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利用“云班课”教学空间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五年制高职 “云班课”教学空间 课程评价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Effect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嘉应学院理工科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围绕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训评价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为提高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实训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训 编程与加工 理工科专业 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NC Lathe Progra
期刊
摘 要:“鲁班工坊”是我国职业院校拓展与 “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办学的新形式。本文总结之前开展过的海外培训经验并优化“鲁班工坊”建设方案,将我国优秀职业教育成果与世界分享。  关键词:鲁班工坊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一带一路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
期刊
摘 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举措,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行,给汽修专业内涵建设带来革新,使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教师的培养,教学资源的开发,实训条件的改善等带来了全新的变化。本文结合职业院校在“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给专业内涵建设带来的改变,提出了汽修专业内涵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专业内涵建设  Exp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提出了一套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方法,即以1+X证书制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岗位调研等三个方面为基础,结合课程性质明确思政目标,进而与拆分后的课程知识点有机融合,形成课程思政案例。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课程为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课程思政模式构建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职
期刊
摘 要:新能源汽车中由于应用了高压和大电流的大功率电子变换装置和驱动电机,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干扰噪声。因此电动汽车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比传统燃油汽车更为复杂和严重。本文以新能源车电机控制系统为案例,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测试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 电机控制系统  New Energy Vehicle Part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
期刊
摘 要: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是基于人的形象思维,发展人的逻辑思维的教学,是让学习者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的教学,是提升学习者职业素养的教学。中职机械专业实训课程“仿真”教学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构建企业生产情境,模仿企业生产环境展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技能操作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  关键词:中职机械专业 实训课程 “仿真”教学  Research on the T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