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中学阶段的数学问题一般表现为例习题的形式,所以,解题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课本中的例习题更好的发挥其教学功能,解题教学应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要以问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分析综合、联想创新等方面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中的解题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变换例习题的条件,让学生通过讨论,展开联想,探究问题的结论
  例1:从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的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別为A’、B’、C’、D’,求证AA’ CC’=BB’ DD’。
  这个题目中,直线MN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外”这个条件不能少,如果把条件中的“形外”删去,让学生自己探讨该题的结论是否成立,要求学生自己画图,特别是要画出MN与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相交的情况。根据所画图形,让学生观察结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那么能得出AA’、BB’、CC’、DD’四条线段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该题的变换,说明了改变题目的部分条件,结论就不一定成立,随着图形的变换,又有新的结论产生,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通过上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与周围事物都有着有机的联系,要启发学生从事物的联系上去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把课本中的例习题变换成探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有些事例属于某类问题的一个特例,它具体地反映了同类问题的客观规律,具有特殊向一般开拓的功能,这类习题的教学应从习题出发,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得出一般规律,再用于指导同类或与比有关问题的解答,以发挥其潜能。
  例2:△ABC内接于⊙O,AB为直径,∠CAE=∠B,求证:AE与⊙O相切于点A。
  此题可变换为下例。
  例3:△ABC内接于⊙O,AB为非直径的弘,∠CAE=∠B,求证:AE与⊙O相切于点A。
  例2是例3的特例,也就是例3转化成例2进行证明,我们把以上两个例题结合起来还可以改编成以下探索性的问题:
  例4:△ABC内接于⊙O,AB为直径,∠CAE=∠B,(1)求证:AE与⊙O相切于点A;(2)如果AB是非直径的弘,其它条件不变,那么AE是否与⊙O相切于点A,如果成立,请画图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通过上述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争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对课本中的例习题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利用发散思维的特点,启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开阔思维能力,克服刻板与僵化的缺陷,展开丰富的设想和多渠道考虑解题的思维方法,对一些变化题型的问题有迎刃而解的措施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培养。
  例如,一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n,可以根据任一外角与其相邻内角互补,多边形内角和定义及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180°-30°)n=(n-2)180°求解;还可以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及多边形外角的定义列出方程30°n=360°求解。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一题多解”不仅存在于一些较复杂的习题中,也存在于某些较简单的习题中,如果解题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克服为解题而解题的思维模式,明确解题的目的是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作业交流,课堂讨论等活动,互通解法,对持有创造性解法的学生给予表扬,加以激励,他们就能逐渐养成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立体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导致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结果。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克服思维刻板僵化、解题思维狭窄、方法单一的缺陷和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等现象,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是信息高速发展之下所出现的产物,这一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微课程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信息技术授课经验,谈一谈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减少学业负担。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势必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信息技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理解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和阐述了理解算理、发展思维在提高小学生运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有效做法。  【关键词】理解;算理;思维;运算能力  理解就是因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当人们能够灵活地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时,理解就显现出来。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的理解主要指理解算理,即运算过程中的道理,是
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是在大学时,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印象里也只是模糊的情节:在偶然之中菲利普这一家子人碰上了卖牡蛎的于勒,场面很尴尬,这一家子人选择不认、并躲开了他。时,隔几年,如今,换了角色,将要引领学生来读,于是,我再次怀着虔诚的心,做为一个“新”的读者,再次閱读这篇文章。  于是,在慢慢的阅读中,情节再一次清晰,人物的形象也更加的具体,对主题的理解也不再是仅仅批判菲利普夫妇的势利、贪婪与
【摘要】学前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感恩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在主题教育中突显感恩教育特色;其次教师以身作则,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感恩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园、社区携手育儿,在每一处细节巩固感恩教育、体验感恩教育,使感恩教育在幼儿园里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策略  一、相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任务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重要举措。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深入开展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稳步提高朗读水平,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加深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第1小题。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国内研究一般把人口持续净流出3年及3年以上的城市认为是“收缩型城市”,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下图为“钢都”鞍山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2-3题。  2.2011~201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学生广播体操的主要特点,采用不同教法对广播体操的学习效率与准确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带领跟随法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该套操的效率有较好的作用,不同方向的基本姿态导引练习可以作为提高动作准确性的手段而应用于广播操教学中。  关键词:广播操;学习兴趣;看;听;教;练;帮;比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承担了初中的体育教学任务,因此,广播操的教学就成了每学年新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体操
在新课程教学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备受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得到了加强,这就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物理理论、习题讲解得再详尽、准备得再充分,学生仍然掌握得慢、遗忘得快;而对实验课、“做一做”等动手多的知识点教学,大多掌握得较好。可见,对物理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实
【摘要】教学实践中,教师从不同途径去唤醒课堂、唤醒学生的超越意识,觉醒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唤醒学生的创新的灵魂,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期待与动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唤醒;导语;提问;想象  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他们满怀希望,渴望交流,浮想联翩,披文入情,有着高峰体验,这就是唤醒。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去唤醒学生的超越意识
【摘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引导的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积累语言,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积累语言;读写结合;观察生活;小学作文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包括承担学生作文入门的指导。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