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培养和提升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实现书院制管理模式,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培养和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状况:1、通识教育强化了辅导员的教师角色,明确了职业认知,增强职业价值感;2、学生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职责,提高职业技能;3、实行辅导员等级化管理,制定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了职业发展的动力。最终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状况,促使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职业认同;书院制;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辅导员职业化是指辅导员把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个人谋生的手段和终身从事的职业,其中,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1]。辅导员职业认同作为辅导员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实行书院制管理模式,为培育和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开启了有益的尝试[2]。
  现代大学书院制是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以学生生活区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专兼职老师、辅导员)工作为核心,通过学生宿舍文化内涵建设、通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弥补专业教育职能的不足,实现通识教育专才教育相结合,达到教育目标均衡,从而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3]。在书院制建设中,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是“去行政化”,把辅导员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在书院环境下专心解决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通识教育。
  一、通识教育强化了辅导员的教师角色,明确了职业认知,增强职业价值感
  在“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管理模式下,书院承担着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是开展通识教育的特殊场所。书院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通识教育平台,开展非形式教育、多元文化交流和社会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思维习惯,养成自我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从而构建大学书院制下的特色通识教育[4]。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传统模式下,多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基本上不从事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其教师角色被弱化,教师身份受到质疑。在书院制模式下,辅导员需要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和活动,承担教学任务,完成科研目标,强化了教师角色,提高了科研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树立了辅导员教师的职业形象,提高了科研和学术能力,增强了职业自感感、成就感和价值感。
  二、学生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职责,提高职业技能
  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是对工作进行专业分工,而书院制为辅导员提供了专业化的职业环境。在书院制下,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实行规范程序化管理,主要被分为思想政治辅导、党建辅导、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辅导、社团发展指导等若干模块。模块化的分工要求辅导员结合自身的特长或专业优势,开展专业化的指导服务和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与技能培训,学有所长,攻有所专,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型、职业型人才。书院制改变了传统模式下辅导员单独负责所有板块事务的全能式工作模式,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心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明确了工作职责,走现代化的专业分工道路,使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成为可能。
  三、实行辅导员等级化管理,制定多样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了职业发展的动力
  为使辅导员成为一种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书院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专家型辅导员,使其成为开展学生事务工作的专有主体。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初级、中级、高级”的分类,制定完善了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对辅导员进行等级化管理。建立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通过工作内容调整、岗位转换、待遇提升等系列措施,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促进辅导员队伍分级分类发展,从而使辅导员坚定职业意志,从而增强工作稳定性、工作成就感和个人价值感,最终促使辅导员队伍朝着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发展。
  在书院制管理模式下,辅导员教师角色得到强化、工作地位得到提升,有利于辅导员明确了职业认知,增强职业价值感;学生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职责,提高职业技能;等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了职业发展的动力。书院制管理模式为辅导员职业认同度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为探索辅导员职业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郭胜忠,连灵.职业认同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4,28(5):63-66.
  [2]赵树江.书院制下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潍坊学院学报,2013,13(1):107-108.
  [3]温旭.以书院制管理模式完善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探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4):19-23.
  [4]通识教育: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的“生命”-以肇庆学院为例[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2):71-74.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家庭作业是教师为了巩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考量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其意义对学生而言:及时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之转移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它的的设计与布置,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把握教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外语兴趣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英语;家庭作业;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教与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口腔工艺专业;教材;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以技能操作为主要特点,而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该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