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探究和引领,提升学习层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和发现是获取知识、促进领悟的重要方式,但学生的探究需要教师引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探究和教师引领间的关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
  [关键词]探究;引领;学习层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4101
  生本课堂是尊重学生主体、突出学生地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成为选择课堂发展方向、掌控课堂节奏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采用探究和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引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等待学生自己去探究、去顿悟。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领探究式学习,促进深入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的,能促进学生深层次领悟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引领学生的探究,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尝试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用某某方向和某某距离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是不够精确的,于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在确定位置的时候需要加上角度这个因素,但在交流中产生了认知矛盾:有的习惯以水平方向为起点来测量角度,所以将零刻度线对准水平方向;有的事先预习过教学内容,认为必须以南北方向为基准来确定位置;还有的认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位置,认为确定的位置更偏向于哪条线就要以哪条线为基准。我在听取学生意见的过程中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方法,突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又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现其实不管是以南北方向为基准确定位置,还是以东西方向为基准确定位置,任意一个点的位置都是唯一的,而且这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是可以相互進行转化的。于是,我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这两种确定位置的方法都是可取的,但是因为地球本身是个磁场的关系,所以教材规定以南北方向为基准确定位置。”……在上述教学中,学生面对问题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对方法的讨论,促使他们进行深度剖析,提升了自身的认识水平。在放手让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基础上,我再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教学既不影响学生的探究,又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有益的。
  二、凸显发现式学习,实现广泛学习
  有些教师之所以对发现式学习不重视,很大的原因在于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愿意给学生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在给予学生充足发现的时空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他们会更专注数学学习,这样教师在组织交流展示时,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体验也会更加丰富。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先从带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圆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到圆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再让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到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非常专注,先在组内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按照分工去展开探究。汇报交流时,学生的“演出”很成功,有的小组介绍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告诉大家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有的小组展示了圆的对称特点,知道折出几条直径能确定圆心;还有的小组介绍了几种画圆的方法,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从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的情况来看,虽然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点相对较多,但学生掌握得比较扎实。
  三、融入引领式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虽然探究和发现是提升学生学习层次的重要手段,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排斥自身的引领作用,不能生硬地让学生去展开探究,不能因为畏惧套上“灌输”的名头就让课堂从头到尾都是学生的探究。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探究是难以习得的,或者说效率低下,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引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仍以“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张齐华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半径时做了这样的尝试:和学生一起画圆的半径。在画的时候,张齐华老师从圆心出发,约定由学生喊“停”。在画的过程中,张齐华老师问学生“可以停止了吗”,学生回答“没有”。等到学生喊“停”的时候,张齐华老师故意将圆的半径延长了一些。这时,学生提出质疑:“这不是圆的半径!”张齐华老师顺势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在这样的问题下,学生自然地说出“终点在圆上”,这样的说法给了圆的半径一个准确的定义。其实,学生对圆的半径的定义是明晰的,但是怎样促使学生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义,张齐华老师的做法给了我们启示:学生的发现需要教师的引导。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发现就会水到渠成,学生的表现就会超出教师的预期。
  总之,学生探究与教师引领并不是对立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关系,将两者巧妙融合,以此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2019年9月,证监会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试验田应该包括CDR。在日益壮大的科创板申报队伍里,出现了CDR。第一个是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准备发行不超过7040.92万份CDR,预计融资20.77亿元,申请已被上交所受理,目前的审核状态是“已问询”。原本第一个是小米集团。去年6月,小米集团披露拟发行CDR的信息,投资者对此兴奋不已。于是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对话教学模式,创设对话情境,变换对话训练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对话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对话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英语对话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对话教学;教学方式;创设;变换;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1004801  课堂教学中,对话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
为了使学生能够快乐、幸福地阅读,教师应指导、督促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创建书库,使学生有书可读;多
绘本作为低年段道德与法治创新性教学的载体,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增加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托媒体,使绘本有声有色;链接生活,使绘本真实可感
针对小批量多品种环境下成组工序生产中存在着多个变异来源,通过数据的变换以及对多变异方法进行方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多变异分析(MVA)的质量分析方法,由此确定过程质量特征值
注重从小问题入手,注重细节,在节约教育研究中,调动一切有效手段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崇尚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约行为习惯,以更加切实有效的方式去
为解决拖锥自动收放系统双电机转速同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ID交叉耦合补偿的转速同步控制方法,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电机参数变化及负载干扰情况下的双电机转速同步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