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星星同名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引起了公众关注。一颗叫“林元培星”,以著名桥梁设计专家林元培院士命名;另一颗叫“姚贝娜星”,以英年早逝的歌手姚贝娜命名。
  遥望星空,若有一颗行星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何等气派。那么,如何才能与星星同名?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像行星那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小行星的形状很不规则,有的像土豆,有的像石板。 可将它们看作一块块岩石,而非星球。
  它们的大小也和星球相去甚远,最大的直径不过几百公里,最小的仅有几米。
  由于大个头的小行星大多早已被发现,近年来新发现的小行星体积往往很小。正因为如此,天文爱好者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发现小行星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大型巡天望远镜才是发现新的小行星的“神器”。
  人类已发现三四十万颗小行星,由于数量太多,若按西方天文学惯例用神话人物命名,名字根本不够用。于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规定:小行星的发现者对其拥有命名权。
  在天文学领域,小行星是发现者拥有命名权的唯一天体。
  发现者给小行星取的名字可分为多种类型,常用的有科学家姓名、各领域名人姓名、地名、发现者亲人姓名。命名申请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可生效。
  小行星被发现之初,将得到一个临时编号。经过3次回归,并精确测得其轨道参数后,小行星的身份才能被确认,并获得正式编号。
  以林元培星为例。2007年9月11日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发现一颗距地球1.94亿公里的小行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随即给予它临时编号“2007rf119”。
  此后,这颗小行星得到5个国际天文台站的多次观测确认,国际小行星中心因此给予它正式编号“210230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其命名权。
  经协商,紫金山天文台同意以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得者的姓名命名小行星。作为2007年该奖得主,林元培获此殊荣。今年1月5日,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210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林元培星”。
  “姚贝娜星”由香港天文学家杨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发现,正式编号为41981号,后四位数字恰好是姚贝娜的出生年份。这应该是对这位才华横溢、充满勇气的善良女歌手最永恒的纪念。(据光明网)
其他文献
通过采访ADI、TI和凌力尔特,探讨了数模转换器的技术和市场趋势。
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项目之一,要求参赛代表队在现场自行拼装机器人、编制机器人运行程序、调试和操作机器人。根据竞赛规则,比赛场地图和任务只有在赛前
那是一个大雨连绵的午后,我睡眼朦胧地从床上坐起,望了望寝室四周,早已没人,心里一急,糟糕,要迟到了。我猛地跳下床,快速穿上鞋往楼下跑去,到了楼下才发现没带伞。可是就快上课了,已经来不及回去拿伞,何况我也没钥匙。  我心一横,跑过去算了。就在我准备冒雨冲出去时,班主任李老师打着伞经过,见我手中没拿伞,便朝我走来。  “这么晚了还在这,没带伞吗?”  “嗯。”  老师的声音明明很轻柔,可我却害怕得要死
金字塔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虽然我们慢慢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然而最关键的一点一直未被揭开,那就是建造金字塔需要的巨大石块到底是如何运输的?对此业界众说纷纭,最被大众接受的说法是,在巨石下垫上圆木进行滚动运输。  然而,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物理学家们最近有了重大发现,他们从杰胡提霍特普金字塔中找到一幅壁画,上面赫然画着当时人们运送金字塔石块的情形,完全颠覆了以前的所有猜测。  在壁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