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路上追梦人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had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速描:卢春梅,广东省潮州市城南小学、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广东省小学特级教师,广东省首届名校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德育标兵;主编《主体互动 创新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两主两全 和谐育人》,著述《阳光下成长》等4部专著。
  
  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辖区,有一所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城南小学。创建于1901年的城南小学,有着淳朴的校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110年的办学历程中,城南小学不但见证了潮州教育史的变迁,还培育了李春涛、蔡英智、柯国泰等英雄先驱,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原中顾委委员、著名翻译家梅益,毛泽东第一任俄语翻译柯柏年,左联作家薛汕、碧野,国学大师饶宗颐,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中国驻芬兰大使郑锦炯等社会栋梁。
  在潮州市,卢春梅和她的城南小学绝对是块响当当的教育品牌。她开创了潮州教育“双语信息教学”的先河,并成功引进民资创建城南中英文学校,以全新理念引领学校构筑阳光校园。“阳光”的办学理念,铸造了阳光德育,擦亮了城南教育品牌,使这所百年老校走上了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构想阳光的校园
  办学百年,城南小学已有着深厚的发展根基,生源优质,师资优良,作为校长,只要稳住“船舵”,就能领着学校顺利前行。然而,卢春梅没有安于现状,她在翰墨芬芳、英才辈出的校园里潜心思考,努力找寻与时代节奏更为合拍的学校发展新路径。
  在卢春梅看来,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种种弊端,教育呈现出的是“灰色”的态势:学生情感淡化,心理疾病增多,人格扭曲,能力渐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充满矛盾和悖论,好坏交织,利弊并存,让人爱恨交加,一言难道;我们的教育一向声称培养人,但事实上,在由机械操练、强行灌输所构筑起来的教育模式里,学生原本鲜活可爱的人格被割裂、被剥蚀,风格迥异的个性被忽视、被压抑,这种教育模式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是必然结果。
  最让教育者焦心的是,随着独生子女的日益普遍,学生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孤僻、自私、自闭、自傲、自卑、消沉、怯懦、情感冷漠、言行过激、意志脆弱、性格倒错等人格扭曲或不健全现象。除此之外,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自制能力、生存适应能力等都比较差,就是与学习有关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适应能力差,缺少高昂的激情,创造欲望和能力低弱,形象灰暗等种种问题。
  如何还教育以本来的面目,给学生和学校发展以光明的出路?卢春梅从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中,找到了对教育本质理解的切入点。
  在卢春梅看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生命健康发展,实现幸福人生。从个体的生命价值看,生命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人格、心理的健康;从幸福人生观看,幸福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慰藉。简言之,幸福是一种心态,一种平和乐观而积极向上的心态。物质无止境,唯精神永恒。教育不仅要关注作为个体生命的知识营养,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心灵营养和精神面貌。加强学生的人格、道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也是落实人本教育、幸福教育的首要目标。
  最终,卢春梅从阳光的自然特质和现实借意里找到了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提出了“阳光教育”的办学构想。
  阳光,光芒万丈,温暖蓬勃,散发着无穷无尽的热力与能量。卢春梅心目中的“阳光教育”,就是为学生美丽人格播种,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基,即以人为本、激扬生命、提升人格、释放潜能、激发创新,促进师生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和谐发展,并以此贯穿学校办学全过程,逐步形成“以人育人、以智育智、阳光互动、和谐发展”的阳光文化,建构“阳光管理、阳光教师、阳光德育、阳光教学、阳光少年和阳光家教”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块,培养学业优良、性格开朗、身心健全、团结乐群、勇于超越的一代新人,促进师生生命的健康、和谐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改革在全市有榜样力,教育品牌在全省有辐射力,教育模式在全国有影响力。
  “阳光教育”的宗旨是用生命去撼动生命,用生命去感召生命,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生命去温暖生命,让师生的生命都能在阳光与微笑的“教育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成就师生平凡生命中的快乐与成功。
  “阳光教育”,孕育的自然是“阳光校园”。“阳光校园”充满阳光的气息,阳光的味道,阳光的体量,阳光的胸怀,是生命激扬的场域,也是师生成长的乐园。
  在卢春梅看来,“阳光校园”必须激扬生命主体,唱响自主创新的时代文化,使师生具有“主动、进取、愉快、关爱”的时代精神风貌,让校园荡漾爱的春风,抒写自主向上的精神;让校园飘扬浓墨的书香,刻录勤学创优的足迹;让师生充满阳光般的笑脸,阳光般的情怀和阳光般的意志,快乐健康地成长。
  
  打造阳光的德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建阳光校园,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德育举措。于是,打造明亮、温暖、和谐、向上的“阳光德育”,成了卢春梅带领师生实现阳光办学的重要抓手。
  实施阳光德育,播种“美丽人格”,需有一个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行动载体,并以此把德育与学生生活、学习、成长融合而一,如水乳交融,浑为一体。实践中,卢春梅带领老师们探索出了以“七渗透”为主要载体的阳光德育模式。
  阳光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载体,在打造阳光德育的过程中,卢春梅特别看重创设“阳光课堂”,并逐步形成了“把课堂交给学生,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把生活引进教材,活化教材整合资源的学习理念”“把活动引进课程,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模块”“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优化学科教学手段”的“多维互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激活了师生的创造力,放飞了师生的创新翅膀,架起了让课堂飞扬、课内外共成长的学习天桥。
  阳光德育渗透于读书活动。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的是最大的财富。”对此,卢春梅深以为然,并倡议“以书养校,以书养性,以书养德”,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书香学习”活动。学校还由此推广开来,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把书香引进家庭,让知识的微光激活孩子的生命能量。
  阳光德育渗透到生本管理。“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德育与学习要启动学生的内在燃动力,即一切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此,卢春梅一是带领老师们创设阳光自主的德育机制,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来,通过学生的自治管理、自我感悟,感受“阳光小主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推行“阳光自主的德育评价”,把传统的由教师操控的评价改变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阳光成长过程。
  阳光德育渗透于班级创建。在卢春梅看来,阳光德育必须以建设“阳光班集体”为基础工程,而阳光班集体必须以建立“阳光同桌”“阳光小组”“阳光图书角”为标志性活动,形成团结乐群、奋发向上、勤奋学习、文明守纪的阳光班级独特风景线。
  阳光德育渗透于审美教育。美育不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更是实现阳光德育,美丽人生的重要手段。为此,卢春梅引导教师探索特色音乐课、美术课的教法,做到以美怡人;开展创美艺术综合活动,努力创美育人。
  阳光德育渗透于“阳光少年”实践活动。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阳光”的品质,卢春梅引导教师借助少先队这一活动载体,以“自主体验,做阳光少年”为主题,从“绿色小天使、文明小天使、读书小天使、爱心小天使、卫生小天使、孝亲小天使、劳动小天使、创造小天使”等层面拓宽活动渠道,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明辨事理、身心健康的阳光少年。
  此外,卢春梅还根据学校实际,倡导教师把阳光德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开展“阳光课间踢毽”活动,把“快乐游戏”引进课堂,组织“亲子快乐体育”比赛,开设“军体”特色课程,坚持冬季“阳光晨跑”,让“三棋”活跃体育课教学等,使学生不仅注重强壮身体,还努力追求健美怡情。
  随着阳光德育实践的推进,卢春梅也在思考着如何建立一个更具开放性的阳光大德育体系,并从实际出发,通过课题研究践行阳光德育理念,开始了“两全两主、阳光育人”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一条德育即学习、即生活、即做人、即处事的阳光德育之路。
  阳光德育的实施,不仅使德育不再面目可憎,而变得生动活泼,让老师们感受到人格育人、爱心化育乃育人的金钥匙,用爱心关怀、教育学生是育人成功的重要秘诀,而且,在“阳光”的校园里,教师的美丽人格像一股股暖流,润泽了学生心田,滋养了学生心灵,净化了学生心境,以致学生在“心灵日记”中,“感恩绿叶清风,给我凉爽和生机”,“欣赏同学朋友,收获了快乐感动”,“认识了诚实的可贵,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培养阳光的主人
  在卢春梅看来,阳光教育理念的落实,在于哺育“阳光校园”, 使之慢慢蜕变成一种具有稳定性的特质,植根于每位师生的心灵和性格之中。构建阳光校园,需要由阳光校长统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培育一代阳光少年,简言之,就是培养阳光的主人,让师生的生命形态如阳光般灿烂。阳光校园由阳光校长、阳光教师、阳光少年、阳光家长构成平等的教育运作主体,逐步完成从阳光教育理念的创立到办学理念的传递,从学校管理的操作到阳光少年成长的一系列历程,从而衍生成阳光校园里完整的教育生态链条。
  在阳光校园里,如果说所有主体都是太阳,那么校长无疑是最大、最亮,热度、热能最高的那一颗。校长应以阳光的奉献精神作为教育人生的终级追求,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时代的需求。对学校的管理应纵揽全局,将万物揽于怀中,以温度鼓舞人,以温情亲和人,使阳光师资团队同心同德。阳光校长犹如太阳般光明磊落,坦荡为人,依法治校,以身作则,给师生树起有高度、有亮度的形象。这种认识,使卢春梅在接任校长伊始,即倾力推行“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情感教育,并结合自身多年教育实践,概括出多看一眼学生,多笑一笑脸孔,多拍一拍学生肩膀,多握一握学生手,多摸一摸学生脑勺,多玩一玩游戏,多谈一谈心,多夸一夸学生,多说一说“想想你能行”,多问一问寒暖的“爱生十多”顺口溜,在校园广为流传。
  在办学的链条上,老师是与学生直接链接的一环。培养阳光少年,最直接的任务落在每位教师的肩上。在创建阳光校园的探索中,卢春梅把塑造阳光之师作为重点,组织“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案例研讨,通过与“优秀教师”对话、结对,“阳光教师”演讲、评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教师直观体验和感悟阳光教师的高尚人格品质,正面渲染、塑造“阳光之师”的优良品行,形成以优秀教师为荣的文化氛围,打造魅力四射的阳光教师团队。
  卢春梅提倡教师做快乐的阳光教师,开朗乐观面对人生,光明荡坦面对学生,在校园里寻找亮色,在教室里寻找快乐,在阳光少年的笑容里寻找成功,在社会的认可赞誉里寻找幸福。因此,比之春蚕、红烛,卢春梅更愿意把老师比作阳光,照亮别人,通过光辉的映射、热力的传递,把自身存在的价值种植在下一代的生命中,从而充分放大,最终达到与天地共存的终极理想,这就是阳光教师的最高境界。
  少年,本身即未来、光明的象征,所以人们往往把少年比作阳光,谓之阳光少年。阳光少年蕴育着朝气活力,代表着未来生机,显示出开放上进,满含着热情憧憬,拥有好奇心、责任心、感恩心、宽容心、朝气蓬勃、热情开朗、奋发向上、主动学习、勇于探索、敢于超越、乐于奉献、充满爱心等美好品质。在城南小学,学生要求坚持写“阳光日记”——
  “每一个人,每一天,都生活在绚丽的阳光之下。无论多么困难,无论多么苦恼,只要摘下一缕阳光,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你都会有莫大的收获。”
  “是啊,我心目中的阳光是七彩的,像彩虹般绚丽多姿:有红色,有黄色,有蓝色,有绿色,有紫色,有青色,有橙色。生活的任何时候,我都微笑着,那是我对阳光最好的诠释。”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在孩子们的心灵中,阳光是希望,是温暖,是友爱,是力量,是创造的象征。
  阳光校园需要阳光家长的支持。因为,家是学生永恒的课堂,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所以,在卢春梅的设想里,阳光家长是热情开朗、积极向上、深明大义,具有家庭责任感的家长;阳光家长是以身作则、行为表率的家长;阳光家长是理念先进、科学育子的家长;阳光家长是尊重教师、支持学校的家长。
  在创建阳光校园的过程中,卢春梅开拓了“协同家长、联动发展”的思路,通过巧设形式多样、立体开放的“阳光家校,联动平台”,以及“阳光热线、心灵信箱、家长心桥、教学开放活动、校长咨询日、写给老师一封信”等联动方式,让家长参教议教,化解家校的差异和困惑,建立起和谐阳光的友好家校关系,并渐成学校办学特色。
  有了这些阳光的主人,“阳光校园”就激扬着生命意志,荡漾着爱的春风,教育更加人性化、多样化、生活化,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走在撒满阳光的校园里,体味花香鸟语,卢春梅愿意让阳光校园笑声、心声、书声齐飞扬,做人、做学、做事共发展;在“阳光校园”里塑造学生美丽人格,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在“阳光校园”里培养学生智慧头脑,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感受阳光的恩泽
  在城南校园,几乎每一堵墙、每一扇门窗、每一棵树木、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无言地渲染、传递着卢春梅阳光校园的文化理念,其中的阳光教育心语形成了学校独一无二的阳光办学特色,彰显着百年老校独有的文化底蕴。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师生文化、课堂文化、制度文化、动态文化形成城南新时期“以爱育爱、以智启智、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阳光特色文化。阳光之师和阳光少年的成长足迹,生动地勾画出一道城南阳光校园独特的风景线。
  阳光教育让教师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职业是用生命在催生新生命的幸福过程,使教师站在一个尊重生命的角度去诠释教育、理解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教师们把在城南当教师的辛苦当成一种幸福。而城南阳光校园也因此成为培育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的摇篮,学校青年教师连续六年代表潮州市参加省级各学科教学观摩比赛、说课比赛和基本功比赛,12人次获奖,7项课题研究获省级学术奖,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8篇,学校出版研究性专著3册,其中《阳光下成长》一书更成为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的教材。
  在阳光教师的熏陶下,孩子们如沐春风,充满健康活力;智慧之星、艺术之星、品德之星、科技之星,群星璀璨,满园芬芳。6年来,共有50多位学生获广东省思想品德奖;在省小学生信息技能大赛、省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中小学艺术大赛等竞技场上,城南学子表现不凡,屡次抱回冠军奖杯。卢春梅理想中的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激活生命的“阳光教育”课题研究在城南播下点点新绿,为师生的自主成长铺就了金光大道。
   学校阳光教育在中国大地上洒下片片绿荫。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汉语言文字示范校、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示范单位、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小学英语科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唱游引导”“角色扮演”的方法运用,使课堂情景教学模式更佳。  【关键词】情景创设;小学英语;应用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一种知识,所以若英语脱离语言范畴,就难以进行表达。情景教学活动的开设之所以能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究其原因是由于情景教学更能接近语言情景创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自己的语感。  一、情景创设的意义  情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英语课程已经把提升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小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不断启发小学生的英语思维,提升英语学习的思维品质,促进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品质;策略  【作者简介】毛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是一种“双主”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适用。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都要有科学的教学评估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和作用,对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也是一样,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对项目教学法有效的教学评估。本文就项目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评估策略进行探析,旨在为大学
明朝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其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响亮,使人为之一震;结尾要有韵味,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课堂教学也需如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清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新课导入情有独钟。固然,“导语”安排巧妙,确实能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激发兴趣的作用;然而课堂教学的“结束语”也不可小觑,安排得当,更能产生画龙点睛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翻译问题越来越频繁,解决这类翻译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成功的翻译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根据翻译目的论的指导准确、灵活地运用归化或异化这两种策略以保证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文化差异;翻译目的论;翻译策略;异化;归化  【作者简介】何九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一、引言  目前,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语言、交际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应该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自觉。费孝通教授最近几年反复强调“文化自觉”的问题,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特色和发展趋向。它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也不是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
摘 要:交往类题材是品德课程的重要内容,行之有效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教学必须立足学生生活,观照学生立场,课前充分把握学情,了解交往问题;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最终更要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的学会交往,实现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学生立场;交往类题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0-0035-03  品德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相应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难以充分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讨论,综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建议,加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提升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关
摘 要 基于“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的文本分析,能够发现教科书对公共生活的具体内涵、实现方式以及基本主体进行了叙事。基于对这些叙事文本的深入反思,需要在教科书研制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公共生活教育叙事的进一步完善。  关 键 词 公共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教育叙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09-00-04  公共生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1986年,中师毕业的冯晓旭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初登讲台的她对教育充满了憧憬,也充满了迷茫:该怎样当好班主任、怎样上好语文课等等问题成了她每天思考的重心。她为此潜心学习,一方面从书本获取方法与策略,另一方面请教身边的优秀同行,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探寻教育的真谛。经过在实践中的反复求索,渐渐地她把“责任”纳入了自己的教育主张,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并由此构建了作为语文教师与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