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在各科的教学中,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常常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有意识的设置问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恰到好处的设置提问,以浅到深,由点到面,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一 .课堂提问的原则
  1. 提问目的明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就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去点拨,在学生有需要的时侯去指导,既不是简单地告诉,也不是含糊地回避,在提问设计时必须有目的性。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内容目的要求出发,教师要做到有备而问,根据教材特点对症下药,而不能盲目、漫无边际的发问。
  2. 提问语言准确
  提问的语言一定要明了准确,不能含糊不清,问题只说一遍,避免学生养成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提问的对象要明确,发问时要明确是齐答还是个别同学回答。
  3. 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关键的提问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实际水平
  4.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是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过程, 达到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给出思考时间,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在注重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时,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判断,而要求学生说明理解分析的道理来。
  5. 提问要有灵活性
  教师的提问如同新闻记者采访,要灵活多变,同一种答案的提问是多种多样的,也可同中求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就充分体现了这点。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理解,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具有双向性,也即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而在这交流的过程中, 不能排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未曾想到的问题的出现,这时教师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问题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
  6. 提问要有新颖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问题提出来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这样是吸引不了学生的。如果教师在编制一些问题时,多动脑筋,尽量编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有新颖感,那么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
  二.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 问题意思不明
  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罗盘和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实践中常常存在因教师的提问模糊不清而导致学生思维障碍的现象。
  2. 问题的思考价值不强
  难易恰当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课堂上,问题难度不当有两种表现:一是过浅,一是过深。
  问题过浅的情况较多,一些教师上课经常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有的已成了口头禅。这些问题属于单纯性判断,几乎没有思维的价值,这类问题多了,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问题过深的情况表现为教师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提问题思维跨度过大,学生经过努力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课堂出现“休克”状态。
  3. 问题失去实效性
  部分教师对问题的时效性重视不够,无意中设置障碍、兜圈子,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一是问题超前,学生无法思考。二是问题滞后,学生无需思考。三是缺少候答时间,学生没有时间思考。
  4. 问题缺乏艺术性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思维方式以抽象思维为主。正因如此,就更加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乐于思考。许多教师在课堂上犹如背书一般,把备课笔记上的问题一一抛给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师生间的交流处于游离状态,有些教师甚至连眼睛也懒得朝学生看。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学得辛苦。
  三.课堂提问改进的措施
  1.精心设计,目标明确
  问题的清晰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向的定位,影响学生是否回答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水平。因此,教师备课时就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为引入新课?为新旧联系?为突出重点?为解决难点?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不清的提问,保留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所谓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洞,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因此,提问考虑难易适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3.因材施教,注意针对性
  常言道“十個手指不一样齐”,更何况人的学习水平呢?学生的学习必然存在着好、中、差。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统统都让好学生回答,而忽略了学困生,就会造成两节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层次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 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正确的回答乃至创见,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当给予热情的肯定和赞赏,特别是很少举手发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思维会变的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必将自信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答错的学生切不可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的加以赞美,赞语应该实事求是。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同时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总之,数学教学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我校开设校級选修课的实践经验,阐述了校级选修课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并针对开设校级选修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健词:素质教育,选修课  在新时期, 加强素质教育, 不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入多种教学模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思
如何培养低年級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也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所以我对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在提出来希望能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争取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既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要帮助学生养
今天人类社会已迈进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歷史门槛。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社会阶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基础教育知识、经济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前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新的课程教材体制,树立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
去年暑假我校由于规模扩大,班额增加,教师缺口较大,学校公开招聘新教师14名,外加调入人员8名,充实到教师队伍,他们的到来为学校增添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他们年轻,富有朝气,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和学生之间不存在代沟,容易沟通和交流;不足之处是缺乏经验,自我满足感强。新一年级12个班,其中6个是新班主任,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上学期的班级工作总结中,竟然发现一年级12名班主任所交的总结
摘要:实验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使课堂讲授的理论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使学生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测试技术,培养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探讨把学生从知识型向复合型发展转换的一点偿试。  关键词: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独立思考: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教育只重视知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对“全国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有着与日俱增的情结。  一“纸”一“页”总关情。打开我的体育教育教学资料袋,一系列关于“全国中小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红头文件赫然醒目。2007年,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紧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