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纵观全局,广开思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表现为思路宽广,善于在问题涉及的范围内进行多方面思考。思维的广阔性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思维的表现。解题中,引导学生多方面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1 已知(c-a)2-4(a-b)(b-c)=0,求证a+c=2b.
证明1 整体观察发现,已知等式的左端为a的二次三项式,可以考虑以a为主元展开左端。
由已知得
证明2 整体思考发现,已知等式的左端有判别式Δ=b2-2ac的形式,于是可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设
∴u=1为方程的二重根,从而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知,b-ca-b=1×1,
∴a+b=2b.
证明3 由a+c=2b得a-b=b-cs于是可设a-b=t然后证明b-c=.设a-b=t代入已知等式得
(t+b-c)2-4t(b-c)=00,
整理得
t2-2t(b-c)+(b-c)2=0,
于是t=b-c,
又a-b=t
∴a+c=2b.
二、一题多变,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式、展开式思维,是数学创造性活动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对典型题目巧妙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种途径去分析、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3 如果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交流探索,寻求一题多解:
解法2:(代入法)由abc=1,得a=1bc,代入得
解法2:(常量代换)将1=ABC代入,得
解法3:(换元法)由abc=1,可设a=xy,b=yz,=zx,从而
三、一题多析,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不受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束缚,善于发现新的条件和新的因素,找到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教学中,适当选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改变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化陌生为熟悉,化繁杂为简约,化阻塞为通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 4 二次函数过 (-1, 0 ), ( 3, 0 ), ( 1,-5 )三点,求其解析式。
解法1:设所求解析式为
四、一题多辩,防止遗漏,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实现数学创造的前提,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发现与纠正错误。对某些几何题,若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不止一个,则应对所有可能情况加以考察,可以防止因缺乏周全思考而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5 已知线段ACcm, BCcm,求线段 AB的长。
解:由图1,得:AB=AC-BC=18-7=11(cm),
学生往往只是得到一个解,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事实上,图2也是符合题意的,于是
AB=AC+BC=18
+7=25(cm)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发现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更多、更好的新方法、新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
一、纵观全局,广开思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表现为思路宽广,善于在问题涉及的范围内进行多方面思考。思维的广阔性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思维的表现。解题中,引导学生多方面分析、探求解题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例1 已知(c-a)2-4(a-b)(b-c)=0,求证a+c=2b.
证明1 整体观察发现,已知等式的左端为a的二次三项式,可以考虑以a为主元展开左端。
由已知得
证明2 整体思考发现,已知等式的左端有判别式Δ=b2-2ac的形式,于是可引入一元二次方程。设
∴u=1为方程的二重根,从而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知,b-ca-b=1×1,
∴a+b=2b.
证明3 由a+c=2b得a-b=b-cs于是可设a-b=t然后证明b-c=.设a-b=t代入已知等式得
(t+b-c)2-4t(b-c)=00,
整理得
t2-2t(b-c)+(b-c)2=0,
于是t=b-c,
又a-b=t
∴a+c=2b.
二、一题多变,触类旁通,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式、展开式思维,是数学创造性活动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对典型题目巧妙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启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种途径去分析、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3 如果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交流探索,寻求一题多解:
解法2:(代入法)由abc=1,得a=1bc,代入得
解法2:(常量代换)将1=ABC代入,得
解法3:(换元法)由abc=1,可设a=xy,b=yz,=zx,从而
三、一题多析,打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不受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束缚,善于发现新的条件和新的因素,找到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教学中,适当选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改变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化陌生为熟悉,化繁杂为简约,化阻塞为通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 4 二次函数过 (-1, 0 ), ( 3, 0 ), ( 1,-5 )三点,求其解析式。
解法1:设所求解析式为
四、一题多辩,防止遗漏,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实现数学创造的前提,表现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发现与纠正错误。对某些几何题,若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不止一个,则应对所有可能情况加以考察,可以防止因缺乏周全思考而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5 已知线段ACcm, BCcm,求线段 AB的长。
解:由图1,得:AB=AC-BC=18-7=11(cm),
学生往往只是得到一个解,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事实上,图2也是符合题意的,于是
AB=AC+BC=18
+7=25(cm)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批判性、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发现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更多、更好的新方法、新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