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您消灭错别字的多种招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小学时经常用拼音代替生字及受电视、电脑等媒体的影响。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理解,多联想;多阅读、多比较;多渠道、多形式;多比赛、多抽查地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让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 改正错别字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目前,农村中学学生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极为严重。而中学生又处在学习知识较为集中的基础阶段,因此,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开学之初,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的故事》,作文收上来后我十分震惊,有一些学生把“同龄人”写成了“同邻人”,把“座位”写成了“坐位”,把“已后”写成了“以后”,把“一年之计”写成了“一年之际”,把“故弄玄虚”写成了“故弄悬虚”……中学生写错别字,原因很多,但推本溯源,与小学学习有关。有的小学生经常会以拼音代替写不出的汉字,很显然,这种以拼音来识字的方法是有好处的,但它的弊端也是极大的,即学生容易写同音形近的错别字。有的学生上了初中甚至高中,写字时不管对不对都用同音字代替,不重视字形。
  中学生写错别字除了与小时候用拼音代替生字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电视、电脑等媒体的影响。电视中那些铺天盖地的广告用语,如:“居高淋下”、“默默无蚊”、“莫名奇妙”、“咳不容缓”等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电脑网络中经常出现“有木有”、“童鞋”、“杯具”等词语,这些与时俱进的错别字深刻地留在了中学生的头脑中,他们懒得思考,于是乎,就一直这样错下去。综合这些情况,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帮助中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让他们改正错别字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理解,多联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强调汉字的表意特点。汉字与表音文字不同,它是音、形、义组成的,特别要强调形和义的联系。
  一般来说,偏旁是提手旁的字,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是动词;偏旁是口字旁的字,表示与嘴有关;偏旁是“足”的字,表示与脚有关;偏旁是竖心旁的字,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了解了字形的特点,就容易把握汉字的意义。例如:“昏愦”、“振聋发聩”、“溃不成军”,其中加点的字都读“kuì”,学生较容易混淆写错。又如:“川流不息”这个成语,学生常常把它写成“川流不息”,这是因为没有理解“川流”二字。“川”是象形字,表示河流,流是个开声字,形旁表示与水有关,所以“川流不息”应该表示河流奔腾不止,后用来比喻行人车马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再如:“走投无路”学生常常把它错写成“走头无路”,这主要是学生不理解“投”的意思,这里的“投”是“投奔、投靠”的意思,指无法投靠、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偏旁是三点水旁的字,表示与水有关,“洌”就是“清”的意思;偏旁是两点水的字表示与冰有关,“冽”就是“冷”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多阅读、多比较
  要使学生不写错别字,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做到正确无误地书写,学生先在学会流利地阅读。”如果学生能流利地阅读文章,那么他就会得到很美的享受,并且对文章的字词会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坚持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多读课外书。学生读书读得越多,他的字词积累就越多。可以说,一个人拥有的词汇量,是与他的智商成正比的,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能积累很多词汇,积累得多,在运用时就有了比较,比较也是医治错别字的一个方法。
  比如学生对一种已逐渐淡出生活中的物品“汤罐”(一种安放在灶上的烧热水器皿)就不太了解,而且生活中还有一些地方卖这种生活物品,店家对这个东西的写法也不一致。有人写成“搪罐”,有人写成“搪灌”,还有其他的各种写法,出现这样错误百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其实“汤罐”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罐”是一种陶制器皿,因此,“汤罐”是一种烧或存放热水的器皿。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理解了“汤罐”一词的意思与此词的来源以后,就不可能将这个词写错了,也就不会出现上述所说的种种错误了。
  三、多渠道、多形式
  平时,我还经常让学生多留意街镇上的小广告、小标语、宣传海报等,让他们做一名汉字“小医生”,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竟然随身携带笔记本,走到哪就记到哪儿。一段时间后,学生罗列的日常生活中的错别字还真不少,“蛋糕店”写成了“旦糕店”,“寻人启事、招工启事”写成了“寻人启示、招工启示”。
  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关注电视上出现的错别字,很多学生极有成就感,因为他们俨然成为“挑错、纠错高手”,如“必恭必敬”、“留连忘返”,等等。报纸杂志上的错别字也难逃同学们的“火眼金睛”,我的学生还因为帮有关报纸挑出了不少错别字,而获得过这家报刊的奖励,成为这家报纸的“捉虫能手”。学生们用自己的知识换来了成功,别提有多高兴了。
  四、多比赛、多抽查
  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作文中、周记中错别字的修改,如果没有时间,可以让同学互相比赛,个人相互交换自己的习作或周记等,看谁为对方挑选的错别字多。教师再辅以抽查。试想,哪个学生愿意自己的习作中、周记中的错别字最多呢?通过这种形式促进学生正确书写汉字,长此以往,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错别字。
  语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让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但在这些成效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潮流而忽视根本,要相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永远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做好几个“加强”。 
摘 要: 随着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展开,创新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彻底改变了老师满堂灌的局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本文探讨的是在语文教学中遵循新课改要求,实施有效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仔细观察便得出以下结论,某些教师为紧追新课改,在平常上课中穿新鞋走老路,把新课改当成了花架子,并没有达到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主要来自于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并借以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并使情感、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填鸭式”满堂灌,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记忆而轻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背诵课本知识,严重忽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以下简称慢乙肝中重度)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为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及治疗提供生物学依据,指导中医
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论什么时候,阅读教学都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必须从小抓起,打下坚实的基础。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是,既要突出识字这个重点,又要把识字教学和朗读、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很好地向中年级阅读过渡。  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但语言知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复一日地点滴积累。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注重积累,增长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
摘 要: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互动、优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师生互动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课堂上要加强师生互动  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
语文,是人类通过文字的沟通来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以后,语文已不再是简单的读文识字,或对语言文字的探究,涉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语文为“百科之母”,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顺利融入社会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作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搞好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按照教改的要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
摘 要: 浓厚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活动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语文教学成效的有效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可以借助自我满足的积极情感、活泼丰富的专题活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分层分类的教学要求,以及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