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fuc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观察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 724例,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2 41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动脉瘤1 307例。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血管内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各41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及动脉瘤复发率。

结果

开颅手术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为22.9%(95/415),高于血管内治疗组的17.3%(72/415)(P=0.046)。术后并发症方面除了继发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及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为开颅手术组高于血管内治疗组(均P<0.05)。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33.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分别为0.7%(3/415)和2.9%(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组预后好于开颅手术组(P<0.05)。

结论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均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动脉瘤复发率相对较高。

其他文献
彩色血流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是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基础上,通过后处理软件(iFlow或Angioviz软件)处理得到彩色编码图像,从而定量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参数变化的技术。CC-DSA具有不额外增加辐射量、耗时短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各有其侧重点,本文介绍了在脑血管病方面应用较多的几种血流评价方法,并重点对CC-DSA在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进
[目的]进行浙贝母药材的品质区划研究,指导浙贝母的合理栽培。[方法]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采样,收集浙贝母药材样品和分布信息。基于浙贝母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的含量,以及生态环境因子和空间分布数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HPLC-ELSD)、Arc地理信息系统(Ar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ArcGIS)的空
目的 筛选哈蟆油和青蛙油中的差异蛋白质,发现这些蛋白质与高膨胀度和临床功效相关.方法 采用iTRAQ结合质谱技术建立哈蟆油和青蛙油蛋白质组数据库,通过比较两个蛋白质组数据
[目的]研究清代名医王清任“五逐瘀汤”的核心活血药及制方思路,为活血化瘀法的临床运用提供借鉴。[方法]以《医林改错》“方叙篇”和“少腹逐瘀汤说篇”所收录的五首逐瘀汤以及全书所载33首方剂为研究对象,结合《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等著作中的相关论述,对33首方剂及“五逐瘀汤”的药物运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王氏“五逐瘀汤”以“川芎-当归-赤芍-五灵脂-桃仁-红花”为核心活血药,其选取基于气血关系、药物质地、寒温属性等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