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对人的素养培育的教育活动内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青年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学生具有优秀的思想品德是我们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建设的需要。然而,德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和各种讲座等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英语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教学活动和任务。如何完成这重要的教学任务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品德修养
  
  1.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确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宗旨,坚持“言传身教”的原则,做学生思想道德的楷模,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堪称师表。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教师要有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为理想奋斗的信念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2.关爱每一位学生。阅读课堂上对学生的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手段。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按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培养学生,善待并体谅每一位学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循序渐进地渗透德育思想
  
  现行中学课本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現代生活。特别是阅读课文,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扩大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有助于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远大的理想。
  1.利用课文中鲜活的人与事,渗透德育教育,及时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Unit17 Great women中的Alone in Antarctica 时,让学生思考文章给了我们什么重要的启示,那就是“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同时,我们要学习主人公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
  2.利用教材中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渗透德育教育,拓展跨文化交际信息,体现教材内容国际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以高二英语Unit9 Saving the earth 为例,认识了各种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后,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以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尽管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全球范围的环境已有所改善,但要保护公共健康、保护环境,仍然存在许多挑战。我们的口号是: Love the earth, love ourselves. Saving the earth is saving ourselves. 随着话题的进一步展开,“Don’t throw rubbish at will. Don’t litter about. Don’t use one-off chopsticks, lunch-boxes and cups. Don’t wast water or electricity. No smoking.” 诸如此类的社会公德、日常行为准则很自然地就会成为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英语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本中的课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报刊、英文书籍以及观看英文电影等。英语教师要利用课外的辅助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的优秀阅读文章,鉴别音像、网络等文化制品内容的优劣,使学生不受黄色书刊、淫秽影视的危害,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
  
  三、收集与英语阅读教材相关的名人名言,渗透德育思想
  
  把一些有用的名言,挂在教室,写在黑板,每天诵读,时时督促,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害,促进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英语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把德育寓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德育渗透的契机,若英语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提高品德素养。
其他文献
中央电视台迎来了他们的第十一任掌门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  央视历史上第一位工程师台长  公开资料显示,聂辰席1957年7月生,河北灵寿人,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研究生学历,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工程师。财新网评价他是央视历史上第一位工程师台长。因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杨伟光、赵化勇、焦利、胡占凡等央视台长不同,聂辰席既无新闻专业教育背景,也没有一线采编经历,但从履历上
这里是大别山区的老革命根据地,素有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桑蚕之乡、中国野生兰花之乡,这里还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兴村示范县,这里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接英山,南临浠水,山清水秀、资源丰富,更难得是人杰地灵。  “板栗恒久远,一颗就解馋”,罗田是“板栗之乡”,据记载在唐代罗田就是盛产板栗的地区。如今的罗田,拥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与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及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倍加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创新多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为其以后的创新做充分的准备。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只要不墨守陈规,能别出心裁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
何锐志,又名何锐智,东莞市莞城人。1952年出生于东莞,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旋入陆军二师医院工作,1981年转业回莞,从医至今。幼承庭训,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喜习书画篆刻。师从莞邑著名书法家邓祖颉、汪新士、胡宇基、卢秋、袁赤峰、郭建宗等先生,曾得王京盙等名家指授,精微雕,成为东莞继民国王志勤之后,微雕艺术又一人,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粒米”的追忆  微
2l世纪的到来,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旧的教学手段已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变,而现代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旧的课堂结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为,旧的课堂结构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强制记忆性,是为了单纯应付“考试”的需要。而现代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的培养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旧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还是韩麦尔先生?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个人一直倾向于后者,不料最近发现我的看法与人教版初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产生了抵触。仔细阅读教学参考书的补充资料部分,终于发现了许汝让老师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莫非这就是教参的依据?   许老师首先转引《辞海》关于主人公的解释:“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矛盾的主体”。然后指出“《最后一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感受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并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能力,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本文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感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出文意。如何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拓开思维,使课文中的人、事、物、景等在大脑中重现出来,产生真实的感受,从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引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标准下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构建要素。文章侧重论述了其构建要素,主要包括:(一)生活化的课程内容;(二)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三)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四)创新开拓的新型教师;(五)丰富先进的教育技术;(六)积极开放的学习评价;(七)社会生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实践基地。  [关键词]生活化 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 学习评价    一、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及其基
摘要: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和韩国高中地理(社会)课程标准,着重从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和内容选取两个角度分析两国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特征,以期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调整和高中地理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理课程;内容标准;比较分析  一、中韩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分析  1.中国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结构  我国最新地理课程标准的最大特点是突破学科中心、知识中心的传统理念,建立模块和主题形式的地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