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趋质”:顾璘文学思想的坐标意义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璘是明代中期南京地区复古派的代表作家,寿高位显.其早年作为复古派,曾劝同人陈沂放弃对宋人的学习,晚年则重视台阁体式的文统和淡泊的口味,赞赏唐宋文派的新趋向,不过在诗歌领域,仍持守复古派立场,批判新起的初唐、六朝风.这与其晚年的职司和精神转向有关,其变化过程可概括为“由文趋质”,即从早年的重文辞到晚年的重义理,精神也转向更为靠近传统的理学和新兴的心学.在明代正德嘉靖之际复古派一片“变”的转向声浪中,其文学思想姿态具有较为重要的坐标参照意义.
其他文献
金圣叹评点深受八股文批评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评和改两方面:在评上,金氏在八股尊题的影响下,形成尊题意识,运用一系列题目和解题术语,突出题目之于文章的统领意义,与此同时,
《国语》人物叙写与《左传》、《史记》等经典史学作品风格大相迥异,体现了人物叙写过程中言与行的详略失衡,人物性格的单一与固化,同一人物群体中性格品行的趋同性,人物身份
北朝人对“文笔”内涵的认识与区分多沿用前人或南人的观念.其区分“文”、“笔”的行为多产生于后期,主要是基于二者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轻重判断.大致而言,北朝后期主流文士
本文以唐代道世(?—683)撰集之佛教百科全书《法苑珠林》①为中心,对于佛教故事的分类与经典化历程,作一鸟瞰式考察,而尤其着重于本生、因缘、譬喻以及志怪.本生故事最为重要
针对何良俊研究中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涉及层面不足,理论术语表达相互矛盾歧义不断的问题,本文对何良俊诗文、戏曲与书画三大领域、五种艺术形式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何良俊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吴伟业与之交厚,并用诗、词、传、赞、引五种体栽写下“题柳”篇章,造就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人同题多体”现象.通过相关分析,我们既能把握“
许奉恩《文品》看似对《二十四诗品》多有摹拟,实则从名目、意蕴到核心理念均与《诗品》有很大差异.《文品》从桐城派古文风格论中吸收了大量元素.同时它对于桐城派的古文风
谭献是晚清骈文大家,其骈文批评理论内容丰富,包括骈散合一,回归汉魏的骈文思想;推崇“于绮丽丰缛之中,能存简质清刚之制”的骈文风格论;重视骈文潜气内转的文气论;梳理骈文
民国时期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无非朴实与议论两途,朴实者大多是就文献整理与校勘方面进行,议论者则各驰骋其评骘.总体而言,朴实派的研究受黄侃先生影响甚大,黄侃先生俨然成
韩愈曾提出“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结合后代古文家的评点进行剖析,可以看出韩文与六经、诸子、西汉人之间的具体关联,这是韩愈的“师古”层面.苏轼曾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