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业“题柳”作品的文体学和思想史意义

来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说书艺人,吴伟业与之交厚,并用诗、词、传、赞、引五种体栽写下“题柳”篇章,造就文学史上罕见的“一人同题多体”现象.通过相关分析,我们既能把握“文各有体”“文体互渗”等规律,又会对“柳敬亭题材”的本质及吴伟业的创作特征拥有更为深细的理解.同时,这些“题柳”作品又是晚明“儒学转向”进程中内在紧张的生动体现.身份寒微的柳敬亭能唤起吴伟业的膜拜,是“士庶合流”趋势下的有趣现象.但归根结底,柳敬亭在吴伟业笔下不过是一个政治寄寓.吴伟业的“题柳”作品为明清之际士人积极地走向群黎百姓,却无法完全背离精英意识的心理状况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其他文献
张岱的暮夜书写鲜明地表现着晚明之世时人时文的日常化、大众化特征.在由以雅化俗、高士体验、幽赏审美所构成的暮夜生活美学范式之中,张岱融通了彼此异质的市人、诗人与士人
本文意在阐释“快”的诗学内涵,同时对其在诗学批评中的特殊位置、确定和展开情况进行分析、勾勒.由于语义复杂,“快”作为诗学术语,不能简单地划分到某一类诗学范畴中.它自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作家的评价往往会产生落差,江总即是典型的例子.南北朝至唐代,他的作品被普遍接受,备受尊崇,而到了两宋时期,他的评价一落千丈,遭受大
从明代嘉靖至晚清民国时期,“说部”一词广泛使用,其概念处于动态之中,导致人们难以明确阐释其内涵.本文以“说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说部”概念的使用,以其实际语境下的指
朱熹由于接受了郑樵《毛诗小序》不可信说,在他的《诗集传》对于《诗小序》阳违而阴奉,而取得显著成绩;但他又坚信郑樵“兴不取义”说,每章所标赋比兴,与对诗意解释却又发生
金圣叹评点深受八股文批评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评和改两方面:在评上,金氏在八股尊题的影响下,形成尊题意识,运用一系列题目和解题术语,突出题目之于文章的统领意义,与此同时,
《国语》人物叙写与《左传》、《史记》等经典史学作品风格大相迥异,体现了人物叙写过程中言与行的详略失衡,人物性格的单一与固化,同一人物群体中性格品行的趋同性,人物身份
北朝人对“文笔”内涵的认识与区分多沿用前人或南人的观念.其区分“文”、“笔”的行为多产生于后期,主要是基于二者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轻重判断.大致而言,北朝后期主流文士
本文以唐代道世(?—683)撰集之佛教百科全书《法苑珠林》①为中心,对于佛教故事的分类与经典化历程,作一鸟瞰式考察,而尤其着重于本生、因缘、譬喻以及志怪.本生故事最为重要
针对何良俊研究中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涉及层面不足,理论术语表达相互矛盾歧义不断的问题,本文对何良俊诗文、戏曲与书画三大领域、五种艺术形式的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何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