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实施刍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作为工具的语文,还要让学生从语文作品中受到人文感梁,提升人文素养。本文以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了当代语文教学如何担负起素质教育使命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能力型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素质教育就是对未来这种挑战的应答,素质教育将一直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
  高中是基础教育与大学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中,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理解能力增强,是一个较好引导和教育的阶段。同时,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发展不平衡性又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比如狂热崇拜歌星影星,幻想一夜成名;过度张扬自我,个性叛逆,反感家长老师的管束等等,都反映了老师要以巧妙适当的教育方式来引导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在此阶段,如果老师和学生不注意沟通,有可能会造成师生的对立情绪。为了让学生懂得沟通,懂得尊重别人,学校有义务让学生受到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
  语文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曾强调:“语文绝不等同于一般的生产工具……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2003年颁布实施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提出要发展学生个性,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等要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新理念。然而尽管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是老师迫于升学压力,在教学过程还是过多地注重解题技巧等针对考试结果的功利性训练,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本身所应有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将生动的语文课堂上成了“语文的肢体解剖课”,呆板枯燥。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对教育作了前瞻性的论述:“教育者,养成人格事业也,如仅为灌输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与人类也。”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振臂一呼,而更应该做的是将这一美好的愿景落实到实处。语文,由于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独特性,很适宜于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中关于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
  下面我以阅读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做得好。 ”对学生而言, 只有他们自愿学才学得好,因此首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关于兴趣的培养,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尝试。《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语文老师要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学生们做一个好榜样,以渊博的学识和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好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乐意上语文课。其次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尝试不同的方式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可以放映一集《红楼梦》的电视剧;在上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播放以这首词填曲的歌;在上小说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或扮演,等等。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比平铺直叙地讲要好得多。
  学生乐意上语文课之后,接下来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和人文内涵,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跟得上社会的步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儒家大师孔子就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就是开导我们要善于变通。结合教学实例,在讲完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之后,我在班级组织了一个讨论: “玛蒂尔德知道丢失的是假项链,赔偿真项链后会怎么样?” ,同学们有的说玛蒂尔德受不了如此沉重打击,从此疯了;有的说她喜出望外,不改本性,又开始了从前的生活,等等。同学尽情驰骋想象,兴致高昂,答案千奇百怪,达到了一种“百家争鸣”的盛况,也达到了我的预期教学目的。讨论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玛蒂尔德知晓真相之后》,因为讨论过,有现成的鲜活的材料,大家写得都很不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 “应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美,大漠落日塞外也是一种美。在一次阅读课上,我介绍的是莫里哀的《巴黎圣母院》,讨论的时候大家都表示不喜欢相貌极端丑陋的卡西莫多。我发现了学生们过于注重外在而忽视内在美的严重问题,对此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我告诉他们卡西莫多虽然外表丑,但是他的内心却是高尚的,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的“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这种无私的奉献和副主教膨胀的私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难道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吗?接着我又联系生活实际,教导他们同学之间不要攀比外表,而是要注重内外兼修,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感知艺术中的美,感知生活中的美。
  在市場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总是把追逐实实在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什么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造成了人文素质滑坡的可悲现状,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在他们人格的定型期一定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而语文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途径。比如,在讲授《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时,既要引导学生领悟蔺相如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又要结合实际教导学生做人要像蔺相如一样谦虚,对待别人要能够宽容忍让,这样陶冶情操的同时又教会了他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善于把德育渗透在智育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怀变得纯洁而又高雅,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越来越成功,对人才的培养也会越来越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完成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进程中应该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 991 .(2)
  [2] 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 刘伟.高中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J].语文教育, 2008 (6):
  [4] 陈琳.论高中语文审美化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旨在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逐渐成长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此,应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飞速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要有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观念
【摘要】每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梦想,但成为教育家却不是想想就来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不但需要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有良好的品质素养、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针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构成和能力要求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 优秀教师 素质教育 品质素养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每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梦想,那么让我们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开始吧。下面针对一名
【摘要】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经济也高速发展,在此环境中生存的中职生面临着广泛的压力,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都不太成熟,其心里与价值观都会受到一定冲击,从而引发各种问题,根据当前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对其进行重视,有利于中职生今后的发展, 本文就中职心里教育健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VTNE018),河南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是,目前社会上却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不高是出现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
【摘要】目前,由于社会工作的各种压力的原因,心理健康疾病正在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它远比自然灾害更加严重。随着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外部空间的领域扩宽了渠道,忽略了心灵的健康。人们过分的追求智力的提高,而减少了对心灵的探索,因此导致人们的心灵感到孤单与落寞。特别是对于每天沉迷于书本世界的学生来说,心灵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和考验。许多调查数据表示,大学生心理疾患率高达20.33%,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有关文献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对我国中职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学管理;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4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伴随着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改善。从而,使我国居民当前的需求
摘要: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程中,设有语文和德育两门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内涵的渗透,所倡导的人格、心灵、道德、观念等都是一致的。本文从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讨性总结,不妨在教学中一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职学校语文课本的设计,根据学生特点和学制性质,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教会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其实,课本中单元选取的文章,蕴涵了许多我们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