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基础文化课程中,设有语文和德育两门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内涵的渗透,所倡导的人格、心灵、道德、观念等都是一致的。本文从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进行探讨性总结,不妨在教学中一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职学校语文课本的设计,根据学生特点和学制性质,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教会学生应用文的写作。其实,课本中单元选取的文章,蕴涵了许多我们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学校和语文教师如果能把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做好,将是相得益彰的事情,而且可以借鉴为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
  一、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可行性分析
  1、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学生从小接触语文教学,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弘扬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因此,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创造了条件。而且,职校语文教学所包含的诸如高尚的道德情操类、正确的思想观念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类、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类等,与职校德育(第二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教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所倡导的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念、行为习惯等是基本相同的,因此,二者之间具有紧密而融合的关系。
  2、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可接受性。德育教育相对于语文教育,干枯和说教多于感人事例和深入心田,所以,学生易于接受语文教学中所渗透的哲理和观点。尤其是从小就接受语文教育的学生,语文在他们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典文章中的典型榜样和所涵盖的做人要具备的素质和潜能,给学生以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在学习文章时,文章所传递的思想,会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甚至指导他们成年以后恰当而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其他学科的不可替代性。
  二、语文教学蕴涵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1、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以第五版上册(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语文教材为例,七个单元都有单元主题,不论是直击灵魂的故事和人物,还是直面社会的美好或复杂,以及作为职业引导的合格员工的要素等,用不同的文学体裁表达出来,学生在津津有味地阅读这些作品时,也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文章所给出的观点。如《一碗清汤荞麦面》,学生们不仅记住了年三十晚上一家三口人共吃一碗荞麦面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家庭发生变故时相依相携、坚强面对困难的亲情,不是更打动学生吗?培养乐观的心态、积极抗压、人性的善良,不都显现出来了吗?此地无声胜有声,从一篇文章中所给予学生的力量能抵得上几堂德育课的教育。《信客》中老少信客命运的描写,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中诚实守信、为人友善、做人本分的宣传吗?正面人物给以学生的感召力,会成为学生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和底线,使社会的风气在众人的努力下向文明、礼仪、健康发展。
  反面典型人物和故事,同样会为学生敲响警示的钟声。如果我们干巴巴地教育學生,不要做贪得无厌、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要视金钱为生命时,处于十六七岁年龄的学生,会抵触、反感、抗拒甚至产生敌意。但《项链》中因贪婪虚荣和浮华而赔上十年年华的主人公,能不震撼学生引以为戒吗?《守财奴》中葛朗台为钱而舍弃亲情、舍弃健康和生命的扭曲金钱观,正是培养理性对待金钱、树立正确财富观的具有说服力的代表人物。诸如此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坚持职业操守,加强道德修养、抵制不良诱惑等,都能从语文教材中找到事例和人物,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故事的同时,也把这些理念深深地植入到学生的心田中,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2、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资源。职校学生语文技能的目标之一,就是学会写作应用文。而学生在练习写《一份家书》时,对家庭的温暖、对亲人的关怀、对长辈的爱戴,就会在书信中表达出来,写信时也播下爱的种子。而《建议书》的写作,使学生对公物、环境、社会现象的关注度更高;《求职信》使学生对自己的有正确评估和客观分析,更能确定比较客观的职业价值观,以此为基础懂得珍惜机会,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日志》则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或者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高兴而激励进一步的努力。通过不同内容应用文的写作学习,学生其实是一个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工作岗位的成长过程,也是老师发现学生思想观点错位的切入点,可以及时予以说服和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在练习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给学生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情感教育,可以说事半功倍。
  三、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1、目标明确型渗透。语文教师要有严谨、周密的渗透计划,能够结合课堂氛围和所学内容利用讲解课文的机会,把德育教育毫无痕迹地穿插在教学当中。也就是做人、做事结合起来,真情流露与自然状态结合起来,用情感要素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自然而然把两者联系起来,不觉突兀和别扭。
  2、潜移默化型渗透。这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任务,语文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是持续渗透,也叫积累性渗透,用时间来换取教育效果;二是熏陶渗透,教师为人师表,与学生朝夕相处,从知识结构、人品情操都要为学生做出榜样,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高洁人格魅力。
  3、教材教法型渗透。语文教材既有故事、散文、小说,也有说明文,古诗词等,所以语文教师要选择适合渗透的文体和内容进行渗透,绝不要生搬硬套,否则只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如《子路曽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生在体味古诗文优美的词句时,教师则可以适时地引进孔子淡泊名利,清澈单纯的人格魅力,来让学生从孔子身上获得感悟和教益。文品和人品交相辉映,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4、营造和谐师生氛围型渗透。在校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密不可分的群体。所以,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氛围,赢得学生的欢迎和信任,教师的渗透教育就会取得成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活动时,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名人轶事讲给学生听,或者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型师生关系。这样,教师灵活揉进德育教育,学生也乐意听,乐意记,乐意按照教师引导的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成功。
  5、把握尺度型渗透。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注意时间、氛围、学生状态、授课质量等因素。特别是时间方面,不要把德育教育喧宾夺主,占用大量的语文教学时间,那样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得不偿失。同时在课堂氛围比较好时,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学生状态正佳时,让一些观点唤起学生的共鸣,效果会更好。当然,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实施策略为好。
  参考文献:
  1、郑湘晋.德育--质量蕴藏其中.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2、许家琴.高职院校语文教师职业发展的新视角.中国成人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新型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呢?  关键词:构建 新型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710  一、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井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平等、尊重、合作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旨在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逐渐成长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此,应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实效,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飞速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要有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观念
【摘要】每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梦想,但成为教育家却不是想想就来的,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不但需要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需要有良好的品质素养、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下面针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素质构成和能力要求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 优秀教师 素质教育 品质素养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0  每位教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梦想,那么让我们从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开始吧。下面针对一名
【摘要】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经济也高速发展,在此环境中生存的中职生面临着广泛的压力,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各方面都不太成熟,其心里与价值观都会受到一定冲击,从而引发各种问题,根据当前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程度,进一步对其进行重视,有利于中职生今后的发展, 本文就中职心里教育健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VTNE018),河南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是,目前社会上却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不高是出现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
【摘要】目前,由于社会工作的各种压力的原因,心理健康疾病正在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它远比自然灾害更加严重。随着现实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外部空间的领域扩宽了渠道,忽略了心灵的健康。人们过分的追求智力的提高,而减少了对心灵的探索,因此导致人们的心灵感到孤单与落寞。特别是对于每天沉迷于书本世界的学生来说,心灵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和考验。许多调查数据表示,大学生心理疾患率高达20.33%,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有关文献进行阅读的基础上,对我国中职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学;教学管理;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4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伴随着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改善。从而,使我国居民当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