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歌曲《拉起手》
[设计思路]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其节奏具有稳健而富有活力的特点,给人以不断向前涌动的感受。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两个声部间多用三度和声关系,使得歌曲演唱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针对本课中的一些音乐要素一节奏、力度记号、三度音程等,通过师生之间的问候以及引导、聆听、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正确演唱。二声部的演唱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旋律走向的规律:旋律的三度音程,一、二声部呈平行级进,易于演唱、朗朗上口。歌曲演唱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及音乐美的感受,达到用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能够感受二声部歌曲的和谐优美。并努力去表现二声部配合的演唱;在歌曲的学唱中。倡导友谊、团结与和平这一美好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日常问候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型。并在歌曲中加以巩固,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聆听、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学唱二声部。感受二声部所表现的音乐美,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
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
掌握切分节奏对歌曲表达的作用。学会用自然优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掌握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正确演唱。
2、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是本课的难点。在学习中感受三度(大三度与小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拉起手》,学生在歌声中走进教室,并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拉起手》的歌声中走进教室意图有二:一是给学生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音乐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二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歌曲《拉起手》在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为本课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一、导入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天地!同学们,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音乐更是无处不在的。下面我们就用师生问好来寻找音乐好吗?要求:老师是如何问候你们。你们就如何回应老师,好,开始。
师:非常正确!那你们知道我们的问候中是什么音乐要素发生了改变吗?(节奏)
师:你们能读出分别是怎样的节奏吗?我们再来一遍。老师向你们问候,你们读相应的节奏。
师:第二次的问候是一个典型的切分节奏。来,让我们边读边用手拍出切分节奏。
师领生掌握切分节奏。
设计意图:“抓心”式导入,通过不同节奏的师生问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并能使生立刻进入到本课的音乐学习中去。同时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的节奏来引出切分节奏并加以掌握,打破机械式和填压式的知识传授。
师:你们听,老师的问候还会继续发生变化的,听一听,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在原来切分节奏的基础上“好”字延长了时值,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给它表示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引导。
师:这种跨小节连线我们只需要把时值相加就是所需要的时值。来,我们一起把这种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来读一遍。
师领生采用读、拍击的形式进行掌握巩固。
设计意图:单纯的切分节奏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难,在此基础上加上跨小节连线正是歌曲《拉起手》第一部分连续出现的节奏所以在此环节中利用师生问好做诱饵来领生掌握。
二、新歌教学
1、整体欣赏,初步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同学们,还记得你们进教室时听到的那首歌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请你们竖起会聆听的耳朵寻找我们似曾相识的节奏。
(多媒体播放《拉起手》歌曲演唱视频,生感受。)
生欣赏后找熟悉的节奏。
师:这一节奏就是我们刚才练习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下。
师:歌曲给了我们怎样的情绪呢?(热情、欢快)
2、师范唱,为歌曲划分乐段
师:同学们的表现这么好。老师也想好好表现一下,想亲自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欢迎吗?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在聆听之后回答:
A、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主题?
B、歌曲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
(课件播放《拉起手》的伴奏音乐,同时出示曲谱,师随伴奏演唱,生聆听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是最能直接感染学生的。所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不但能更直接把音乐感染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问题的设置始终能把学生的心抓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师:歌曲《拉起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师: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两个乐段。
3、提出问题、继续欣赏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或感受到歌曲的两个乐段在情绪上和节奏上有什么变化呢?没关系,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欣赏一遍。
(课件分别出示两个乐段的曲谱并分别播放两部分的歌曲。生对比感受欣赏。)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继续让学生带问题欣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循序渐进的挖掘歌曲的两乐段的情绪和节奏。从本课开始到现在算上教师的范唱,这已经是学生完整欣赏《拉起手》歌曲的第四遍了,无形中让学生对这首歌曲已不再陌生,为学唱歌曲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师:歌曲的第一乐段(第1-32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轻巧活泼的表达了我们拉起手的原因:为了友谊、团结、和平。由于连续出现的切分节奏使得歌曲的旋律富有跳跃性。第二乐段使用了附点节奏并加入了重音记号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具有明显的号召性。也表现出了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强烈自信,唱出了拉起手的坚定信念,充满激情。
(课件出示附点节奏,生学习掌握。师在掌握的基础上,再加上“>”(重音记号)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师:让我们带着刚才对歌曲的分析再来欣赏一遍歌曲,进一步感受体会。
4、歌曲学唱
(课件出示歌曲的曲谱)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随老师的钢琴伴奏用“|a”的发音轻声哼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演唱,以及附点节奏和重音记号的演唱。
生随老师钢琴伴奏哼唱。
师根据学生的演唱,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演唱时的坐姿、演唱气息要沉下来,口腔的打开等。
设计意图:生用“la”哼唱旋律的同时师给予相应的指导,为歌词的演唱打基础,即:歌曲演唱所应该具有的正确良好的状态要求。
师: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演唱状态填词演唱。
师给予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切分节奏吗?或者说频繁的使用切分节奏对歌曲的表现起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呢?下面让我们改写旋律,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改写后的旋律即:不使用切分节奏的旋律。)
(师带生共同演唱改写后的旋律引导学生对比感受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旋律的改写更能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切分节奏连续使用对表现歌曲所起到的作用。明白节奏这个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绪,为情感演唱做铺垫。
师:切分节奏的频繁使用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加欢快而富有弹性,表现出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5、视频欣赏,情感演唱
师:请同学们把口腔打开,注意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咬住字头,保持字腹),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注意重音的演唱。
生再次随老师钢琴伴奏演唱。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体会和观察他们是怎样表达这首歌曲的。(课件播放《拉起手》演唱视频。)
师:她们的演唱带给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美的享受!他们演唱时的投入、口腔的打开状态、咬字的清晰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们也能做到吗?比一比,赛一赛,我相信同学一样可以很棒的!(课件出示曲谱并播放《拉起手》歌曲的伴奏音乐。)
师领生再次情感演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演唱,除了分析作品,视频的欣赏也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欣赏精彩演唱状态和情感投入等来直观的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情感演唱做渲染。
6、合唱教学
师:你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拉起手》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吗?(合唱)
师: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首先,让我们来探索第二声部在旋律上和一声部有怎样的关系?老师把我们的音乐朋友“旋律线”请来跟我们一起寻找探讨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歌曲的合唱曲谱,并分别出示歌曲两个声部的旋律线。)
设计意图:两个声部的旋律线的出现更加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发现一声部与二声部的关系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为合唱打基础。
(师指导学生找出二声部的三度关系,并用钢琴弹奏体会,感受与一声部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为正确的演唱打下基础。)
师:请大家用“la”的发音,按刚才的要求,一起来试唱第二声部。
师再次指导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在生完全掌握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把生分声部由师指挥进行合唱,同时给予声音和谐统一的指导。
(根据学生的能力,可以考虑让一声部的学生改唱二声部,二声部的学生改唱一声部,进行多次合唱练习。)
设计思路:二声部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正确的加以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歌曲的演唱的艺术美。
三、情感升华
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拉起手》的视频,请同学们观察与前面我们欣赏的有什么不同?
(课件播放“为奥运放歌”版本的《拉起手》的视频。)
生欣赏。
师请生自由发表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这个视频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为奥运放歌”版本的《拉起手》的视频(演唱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后并自由发表感受,为歌曲要表达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升华。
四、课堂小结
师:是啊,同学需要拉起手,人们需要拉起手,各国更需要拉起手!世界呼唤和平,人们之间需要团结和友谊,让我们也拉起手,一起创造我们美丽的明天!
(课件播放《拉起手》视频伴奏,师生全体起立手拉手,伴随着《拉起手》的视频伴奏音乐共同饱含深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在这师生的美丽歌声中结束本堂音乐课。)
歌曲《拉起手》
[设计思路]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其节奏具有稳健而富有活力的特点,给人以不断向前涌动的感受。歌曲采用了二部合唱的形式,两个声部间多用三度和声关系,使得歌曲演唱和谐、爽朗、充满朝气。
针对本课中的一些音乐要素一节奏、力度记号、三度音程等,通过师生之间的问候以及引导、聆听、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正确演唱。二声部的演唱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旋律走向的规律:旋律的三度音程,一、二声部呈平行级进,易于演唱、朗朗上口。歌曲演唱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及音乐美的感受,达到用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歌唱;能够感受二声部歌曲的和谐优美。并努力去表现二声部配合的演唱;在歌曲的学唱中。倡导友谊、团结与和平这一美好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日常问候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型。并在歌曲中加以巩固,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通过聆听、对比、引导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参与到歌曲的学习中去。学唱二声部。感受二声部所表现的音乐美,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3、知识与技能
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
掌握切分节奏对歌曲表达的作用。学会用自然优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掌握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正确演唱。
2、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是本课的难点。在学习中感受三度(大三度与小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拉起手》,学生在歌声中走进教室,并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拉起手》的歌声中走进教室意图有二:一是给学生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音乐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二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歌曲《拉起手》在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为本课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一、导入
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天地!同学们,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音乐更是无处不在的。下面我们就用师生问好来寻找音乐好吗?要求:老师是如何问候你们。你们就如何回应老师,好,开始。
师:非常正确!那你们知道我们的问候中是什么音乐要素发生了改变吗?(节奏)
师:你们能读出分别是怎样的节奏吗?我们再来一遍。老师向你们问候,你们读相应的节奏。
师:第二次的问候是一个典型的切分节奏。来,让我们边读边用手拍出切分节奏。
师领生掌握切分节奏。
设计意图:“抓心”式导入,通过不同节奏的师生问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并能使生立刻进入到本课的音乐学习中去。同时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的节奏来引出切分节奏并加以掌握,打破机械式和填压式的知识传授。
师:你们听,老师的问候还会继续发生变化的,听一听,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在原来切分节奏的基础上“好”字延长了时值,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给它表示出来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引导。
师:这种跨小节连线我们只需要把时值相加就是所需要的时值。来,我们一起把这种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来读一遍。
师领生采用读、拍击的形式进行掌握巩固。
设计意图:单纯的切分节奏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难,在此基础上加上跨小节连线正是歌曲《拉起手》第一部分连续出现的节奏所以在此环节中利用师生问好做诱饵来领生掌握。
二、新歌教学
1、整体欣赏,初步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同学们,还记得你们进教室时听到的那首歌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请你们竖起会聆听的耳朵寻找我们似曾相识的节奏。
(多媒体播放《拉起手》歌曲演唱视频,生感受。)
生欣赏后找熟悉的节奏。
师:这一节奏就是我们刚才练习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下。
师:歌曲给了我们怎样的情绪呢?(热情、欢快)
2、师范唱,为歌曲划分乐段
师:同学们的表现这么好。老师也想好好表现一下,想亲自为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欢迎吗?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在聆听之后回答:
A、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主题?
B、歌曲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
(课件播放《拉起手》的伴奏音乐,同时出示曲谱,师随伴奏演唱,生聆听并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是最能直接感染学生的。所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不但能更直接把音乐感染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通过问题的设置始终能把学生的心抓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师:歌曲《拉起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师:这首歌曲可以划分为两个乐段。
3、提出问题、继续欣赏
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发现或感受到歌曲的两个乐段在情绪上和节奏上有什么变化呢?没关系,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欣赏一遍。
(课件分别出示两个乐段的曲谱并分别播放两部分的歌曲。生对比感受欣赏。)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引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继续让学生带问题欣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循序渐进的挖掘歌曲的两乐段的情绪和节奏。从本课开始到现在算上教师的范唱,这已经是学生完整欣赏《拉起手》歌曲的第四遍了,无形中让学生对这首歌曲已不再陌生,为学唱歌曲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师:歌曲的第一乐段(第1-32小节)由四个乐句组成。轻巧活泼的表达了我们拉起手的原因:为了友谊、团结、和平。由于连续出现的切分节奏使得歌曲的旋律富有跳跃性。第二乐段使用了附点节奏并加入了重音记号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具有明显的号召性。也表现出了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强烈自信,唱出了拉起手的坚定信念,充满激情。
(课件出示附点节奏,生学习掌握。师在掌握的基础上,再加上“>”(重音记号)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师:让我们带着刚才对歌曲的分析再来欣赏一遍歌曲,进一步感受体会。
4、歌曲学唱
(课件出示歌曲的曲谱)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随老师的钢琴伴奏用“|a”的发音轻声哼唱旋律,注意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演唱,以及附点节奏和重音记号的演唱。
生随老师钢琴伴奏哼唱。
师根据学生的演唱,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演唱时的坐姿、演唱气息要沉下来,口腔的打开等。
设计意图:生用“la”哼唱旋律的同时师给予相应的指导,为歌词的演唱打基础,即:歌曲演唱所应该具有的正确良好的状态要求。
师: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演唱状态填词演唱。
师给予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要使用切分节奏吗?或者说频繁的使用切分节奏对歌曲的表现起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呢?下面让我们改写旋律,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课件出示改写后的旋律即:不使用切分节奏的旋律。)
(师带生共同演唱改写后的旋律引导学生对比感受来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进行旋律的改写更能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切分节奏连续使用对表现歌曲所起到的作用。明白节奏这个音乐要素对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绪,为情感演唱做铺垫。
师:切分节奏的频繁使用使得歌曲的旋律更加欢快而富有弹性,表现出了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5、视频欣赏,情感演唱
师:请同学们把口腔打开,注意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咬住字头,保持字腹),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注意重音的演唱。
生再次随老师钢琴伴奏演唱。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体会和观察他们是怎样表达这首歌曲的。(课件播放《拉起手》演唱视频。)
师:她们的演唱带给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美的享受!他们演唱时的投入、口腔的打开状态、咬字的清晰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们也能做到吗?比一比,赛一赛,我相信同学一样可以很棒的!(课件出示曲谱并播放《拉起手》歌曲的伴奏音乐。)
师领生再次情感演唱。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演唱,除了分析作品,视频的欣赏也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欣赏精彩演唱状态和情感投入等来直观的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情感演唱做渲染。
6、合唱教学
师:你们知道刚才我们欣赏《拉起手》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吗?(合唱)
师:这首歌曲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首先,让我们来探索第二声部在旋律上和一声部有怎样的关系?老师把我们的音乐朋友“旋律线”请来跟我们一起寻找探讨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歌曲的合唱曲谱,并分别出示歌曲两个声部的旋律线。)
设计意图:两个声部的旋律线的出现更加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发现一声部与二声部的关系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为合唱打基础。
(师指导学生找出二声部的三度关系,并用钢琴弹奏体会,感受与一声部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为正确的演唱打下基础。)
师:请大家用“la”的发音,按刚才的要求,一起来试唱第二声部。
师再次指导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在生完全掌握二声部演唱的基础上,把生分声部由师指挥进行合唱,同时给予声音和谐统一的指导。
(根据学生的能力,可以考虑让一声部的学生改唱二声部,二声部的学生改唱一声部,进行多次合唱练习。)
设计思路:二声部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教师指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正确的加以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歌曲的演唱的艺术美。
三、情感升华
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拉起手》的视频,请同学们观察与前面我们欣赏的有什么不同?
(课件播放“为奥运放歌”版本的《拉起手》的视频。)
生欣赏。
师请生自由发表欣赏后的感受,说一说这个视频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欣赏“为奥运放歌”版本的《拉起手》的视频(演唱者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小朋友)后并自由发表感受,为歌曲要表达的情感主题进行情感升华。
四、课堂小结
师:是啊,同学需要拉起手,人们需要拉起手,各国更需要拉起手!世界呼唤和平,人们之间需要团结和友谊,让我们也拉起手,一起创造我们美丽的明天!
(课件播放《拉起手》视频伴奏,师生全体起立手拉手,伴随着《拉起手》的视频伴奏音乐共同饱含深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在这师生的美丽歌声中结束本堂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