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解读回归了经典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296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要个性化,阅读也要个性化。这一主张对于摆脱长期以来程式化阅读的弊端,使阅读回归真实、走向科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结合名著导读和《中国小说欣赏》所进行的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活动,无疑是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个性化解读 中国小说专题 回归经典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排名四大名著之首,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实在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欣赏。然而,我们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阅读情况是很不理想的,竟有90%的学生没有读过或未读完原著。其未读(看)完和不读(看)的原因是:读不懂,不好看;有的学生甚至说,古代的东西读来有什么用。可见,学生与《红楼梦》这一经典存在着较远的心理距离,有一部分学生对其甚至有排斥心理。其实,现在学生的阅读现状,用三句话可以概括为:学生不热爱阅读,学生更不热爱经典阅读,学生特别不热爱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传统经典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鉴赏提出了很高要求:“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需要进行超越性的、深层次的解读。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的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某种民族精神,表现了全人类的某种普遍文化心理。而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要个性化,阅读也要个性化。这种主张对于摆脱长期以来程式化阅读的弊端,使阅读回归真实、走向科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是文学作品本身内容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决定的。同时,阅读者个性的性格、学养、阅历等又是千差万别的,对同一部作品可能会产生不同联想想象、不同感悟,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和体验。而人教版必修3“梳理探究”中特意安排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形象甚至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丰富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这样的个性化解读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好奇心。
  为此,我们在上学期指导学生进行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名著导读和《中国小说欣赏》,本学期进行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的尝试活动。活动中,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小说《红楼梦》,安排了一周的时间,称为“《红楼梦》学习周”,课内课外师生共同阅读《红楼梦》及与之有关的资料,共同探讨的话题也是《红楼梦》,并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最后指导学生写出读书报告或随笔,并编辑了文集。
  《红楼梦》的作者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将这本文集命名为《解味〈红楼梦〉》。虽然,学生们的认识还很肤浅,短短的一周时间,体会也不甚深厚,但是,同学们都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考证、探讨、比照等等不同的随笔方式,无一不体现出学生们的个性化解读,而且实践证明:学生们的阅读热情特别高,讨论特别热烈,写作也特别踊跃。总之,“《红楼梦》学习周”的个性化学习活动,让语文老师看到了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希望,让学生增加了阅读经典作品的浓厚兴趣。
  小说的世界精彩纷呈,而《红楼梦》的世界更是流光溢彩。其中有鲜活的生命、浓郁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也有许许多多或缠绵或欢乐或悲伤或刚烈或优雅的故事;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有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阅读《红楼梦》的过程就是精神巡礼的过程。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放弃了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就等于放弃了阅读中最美丽的部分。而经典教学与时文教学是有所区别的。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在时尚文化的进攻已经让经典文化溃不成军的今天,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眼光更多地集中在经典文化的传承上。这虽然有难度,但通过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活动,我们看到了希望。
  [附]“中国小说专题学习之个性解读”活动设计
  一、走进《红楼梦》
  让我们走进《红楼梦》的世界,步入作者的心灵,体会人生的内涵,领悟生活的真谛,感受丰富的情感,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一)通读《红楼梦》。
  (二)精读讲析部分重点篇目。
  (三)指导学生阅读“红学”资料。如:《曹雪芹与〈红楼梦〉》、《〈红楼梦〉诗词鉴赏》、《〈红楼梦〉人物情态》、《豪兴·隽才·厄运》。
  (四)推荐给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如:周汝昌的《红楼小讲》《红楼十二层》《红楼夺目红》、张锦池的《红楼十二论》、刘耕路的《红楼梦诗词解析》、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段启明的《解读红楼梦》。
  (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上网查阅《红楼梦》有关资料。
  二、解味《红楼梦》
  指导学生鉴赏研究《红楼梦》,写出个性解读随笔或读书报告,召开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并编辑读书报告文集。
  三、个性解读探究参考题目
  (一)凤姐篇:《女中豪杰数熙凤》、《才干与心机堪称女强人》、《随机应变看凤姐》、《我是这样看凤姐的》、《话说凤姐》。
  (二)黛玉篇:《黛玉性格纵横谈》、《让我如何不爱你》、《令人佩服的女才子》、《黛玉不哭》、《黛玉之泪》。
  (三)宝玉篇:《英俊多情说宝玉》、《真的不愿读书吗?》、《原来可以这样看人啊——也说宝玉论人论物之奇处》、《宝玉的愁与恨》、《宝玉之痴》、《心疼宝玉众人相》、《从宝玉挨打说起》。
  (四)宝钗篇:《宝钗是如何做人的》、《宝钗性情谈》、《宝钗与黛玉该选哪一个》、《宝钗的心机》。
  (五)综合篇:《谈谈人物性格》、《说说人物出场之妙》、《贾政之泪》、《红楼笑声》、《红楼泪》、《宝黛恋爱观与现代恋爱观异同》。
  (六)其他篇:《说说袭人》、《说说晴雯》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总结了我校80年代初期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五步教学法”的优缺点,尝试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五步教学法”,即:自学——发现(质疑)——探究——训练——总结。  【关键词】五步法 新课程 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
【摘 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入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领域。在品味到诗歌学习乐趣的心理体验中,真正进入诗歌营造的美妙世界,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引发对中国古典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  【关键词】古代诗歌 赏析 写作    既然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上的个性提升,那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完成了选修课程的提升任务,这是选修课程的
【摘 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是语文人文教育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感 意境 想象 比较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
【摘 要】《短文三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三篇短文的作者不同,作者国籍不同,写作的时代也不同,内容似乎也无甚关联,但不能把它们作为三篇不同的哲学小品文割裂开来分别解读,而应该用有关生命哲学的探讨为主线,将之作为一篇文章来领悟三个思想家对生命的理解。  【关键词】生命 热爱 思想 信条  “人是什么?”“人的生命价值在哪?”“人应该怎样生活?”  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问。在我们生存的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写过一首诗,题为《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
《唐诗宋词选读》在致同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阅读诗歌是探寻美的过程”。是的,诗歌美的探寻需要我们沉进去,沉潜玩味;需要我们读出来,高声吟哦;更需要我们拓展眼界,比较同与异,鉴别优与劣,探寻每首诗歌的独特魅力,体会每个专题的深刻内涵,领略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如何进行文本、专题的拓展阅读呢?我想教师的课前设计引导和课堂拓展是十分必要的。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的题目为“‘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在进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的两则著名商品广告的修改为例,说说广告用语中存在的语言逻辑问题。  【关键词】广告语 创意 语言逻辑  广告虽然带有很浓的商业味道和极鲜明的商业性质,但是,广告内容还是离不开语言和逻辑的范畴。下面就以浙江省的两则著名商品广告的修改为例,说说广告用语中存在的语言逻辑问题。  第一则广告的内容说的是杭州千岛湖啤酒,该啤酒是采用纯净甘甜的千岛湖水酿造而成的,所以该啤酒味道醇厚,多少
【摘 要】:对《荷塘月色》思想感情的狭隘理解直接导致了对全文写法的否定,对荷花的比喻和《采莲赋》与《西洲曲》的引用诟病尤多。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已往过分社会化的角度,完全从人性化的角度,主要是知识分子对理想爱情的精神追求方面,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阐释。将有关描写、引文、注释做整体性的理解,真正使读者体会到原文出神入化的情景交融,体会到经典的魅力。  【关键词】误读 人性化
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学生的作文读来平淡无味,缺乏感染力,主要由于缺少细节描写。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是制约作文分数的瓶颈。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短板”,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本文通过分析三个课堂案例。指出文言文教学不能“言”“文”割裂,而应该“言”“文”并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言文 “言”“文”并举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蕴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样的文言文文美而意丰,引起我们无穷的遐想和思考。使我们俗世疲惫的心灵在阅读中获得了休憩,寻找到心灵的归宿。但是,中学生却有一句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