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商的收藏往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scu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一条起自福建武夷山,溯长江、跨黄河,穿越中原山水,横跨戈壁草原,经恰克图,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长达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成为中国茶叶向外销售的黄金通道。得益于这条堪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商贸通道,中俄蒙三国沿线城镇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并留下了无数文化遗产。
  随着中俄蒙三国将万里茶道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许多尘封的往事被人们发现,当年那些驰骋在万里茶道上的大茶商和他们的收藏往事,也成为媒体聚焦、大众注目的热点。而榆次常家、祁县渠家、何家、乔家等茶商家族的收藏,尤为精彩。
  乔家:大院中有藏书楼
  乾隆年间,乔家在包头创立“广盛公”“复盛公”商铺,领跑包头商界一百多年。包头城至今仍流传“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乔家第三代乔致庸时,将乔家商业推向全盛。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从乞丐手上偶然得到一张百年商路地图。乔致庸冒险重新疏通因太平军活动而尘封多年的万里茶路,开设大德诚号,兼营钱庄和茶庄。把握商机,又进入票号业,终于使乔家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据说乔致庸素性恬淡、酷嗜读书,在带领家族事业发展之后,急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孙,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据《祁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戴氏丹枫阁,清中叶颉氏松鹤楼、乔氏黄叶楼,晚清何氏对蒙轩、乔氏昆仲之有融斋、息影园均为藏书万卷之所。
  乔家第四代乔超五,字朗山,同治十年(1871)任直隶知县,光绪初补新城知县,颇有政声。喜好读书,嗜书成癖,收藏丰富,据记载所藏元明版书甚多,有宋版《博古图》、《李太白集》等数种,其孙乔晋枚曾请书业诚店员为其整理,造书目一册,分装六十余大木箱。当时的有融斋、息影园即是以乔致庸为首的乔家的藏书楼。乔家的藏书,于1948年流落民间。《祁县人民文化馆收藏古书登记册》上,记载的捐书人有渠仁甫、乔贞士、何晓楼等,祁县有关部门曾经认为,乔贞士是乔家后人,她捐献的古籍366种应为乔家所有,后来访问渠家后人,得知乔贞士是渠家媳妇,所捐之书,为渠家另一支所有。
  乔家还有不少人喜欢收藏古玩、文物,如乔景僖、乔映南父子。据说乔氏父子收藏的鼻烟壶就有数十个。乔家还收藏有《文昌帝君阴鸷文》,这篇文章选用七八十块寿山石、青田石等名贵材料,由明代著名篆刻家文彭操刀刻制的印章,每块上面刻文一句,合起来是一篇。此物原为清贵族端方之物,端方和乔家素有来往,曾经在乔家住过。后来端方遭暗杀身亡,此物便归乔家。无奈此物归乔所有时就缺一块,乔家常引为憾事。
  乔家虽然富有,但玩起收藏却深谙买卖之道。一次,古玩商贩携几件名贵玉石到乔家,乔映南见内中有一块印章,上刻“欲广福田须平心地”几字,正是所缺的印章,心中大喜却不露声色,反而说:“这些破玩艺儿也拿来,快拿走吧!”
  贩客连忙说:“不敢,不敢,知道这几件不入尊目,以后我有好的再来孝敬,不过年前手头有些拮据……”映南说:“早说不就完了,谁让咱们是老相识呢!”遂让人从账房支50银元交给对方,贩客千恩万谢,坚持要把东西留下。
  乔映南说:“既然你过意不去,就把这块印章留下让孩子们托个福,我也不白拿,再给你50元,好好过年吧。”古董贩商喜出望外,高兴而去。乔映南以较低的代价使整篇成为完璧。
  常家:法帖深藏育人才
  山西榆次车辋常氏家族,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驰骋万里荒漠,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创了中俄茶叶贸易之路,成为一支数百年长盛不衰、堪称中国外贸第一世家的名门望族。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外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常万达于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子孙相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沿袭200多年,尤其到了晚清,在恰克图十余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堪称为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
  常家九世第三子常万达生逢康乾盛世,中年时代又适逢中俄贸易在《尼布楚条约》的引领下蓬勃发展。常万达审时度势,为开辟新的经商路线,于乾隆十六年(1751)决定率三子由张家口迁居中俄边境的重要通商口岸恰克图。常万达的远见、谋略和信义,赢得了俄商及俄国政府的重视,同意他把茶叶生意做到了俄国境内的莫斯科、新西伯利亚等十余个城市,以后又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使其茶叶之道延长到13000多公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常万达及其后辈子孙采茶武夷山,纵贯全中国,横穿大戈壁,万里牵骆驼,绵延150年,把数千万篓的红茶、绿茶、砖茶、盒茶销往欧洲,又把数亿万两的白银运回国内,成为名震四方的富豪。
  常氏家族秉承“学而优则贾”的家规,注重以儒学孝义树立品德,这种尊儒重教的优良家风,抚育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商业管理人才。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常氏家族考取进士1人、举人10人、秀才75人、国子监监生60人,总计146人。
  常家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广为收藏历代书法的神妙精品之作,并将这些收藏品与宅院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雅诗、书、 画品与气势宏大民居建筑群珠联璧合、水乳交融,展示了主人的审美格调,同时寄托了文化情怀。常家庄园仅书法篆刻就有八种之多,即宋代二亭双绝帖、清代名人名联帖、恽寿平画跋帖、石芸轩法帖、听雨楼法帖、常氏遗墨帖、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帖。
  《听雨楼法帖》共收集了上至唐代、下至清代中叶50余位大书法家的作品,其中有颜真卿、李邕、贺知章、 怀素、欧阳询、郭子仪、苏轼、米芾、文徴明、傅山等书法珍品,可谓名家荟萃。此书法篆刻均由太谷县孙阜昌刻制于咸丰元年(1851)。孙阜昌,太谷县人,世代经商,因熟读经书, 酷爱书法,自号“白石傻子”。尤喜收藏历代名家真迹及金石碑帖。拥有《名家兰亭碑》《岳飞出师表》《倪元潞碑》等多种珍贵碑帖。在道光年间,将珍藏的历代名帖、名家手迹,请江南名匠刻勒于砖,置于家中花园。到了清末孙家败落,常家十五世常运元不惜重金将此篇幅浩大的碑帖从太谷购回,置于家族南祠堂院中。   《石芸轩法帖》是清嘉庆十四年(1809),太谷著名书法杜大统74 岁的作品,自书自刻,刀笔双佳。此碑砖刻共收集大字青砖132方。是由常家十三世常立方,由太谷重金购回。常立方是著名书家学者,久慕杜氏之名,在清光绪四年(1878)终于寻访到此碑,遂嵌于石芸轩书院。
  弟子耳濡目染,常氏家族内不乏书画名家。从其九世到十五世的二百余年间,有资料可查的书画家就有数十人之多。十二世常炳的柳体、常佶的双钩、常怿的行楷,十三世常维豫的楷书、常立屏的行草、常立德的颜体、常立爱的榜书、常立方的楷篆行隶,十四世的常赞春、常旭春兄弟,都是名扬省内外的名家。
  常赞春(1872—1941)与其弟常旭春为晋中地区书法翘楚。喜读书,酷爱收藏古籍碑帖。光绪三十三年( 1907) ,将家藏《二十四史》、《十三经注疏》、《朱子全书》等捐赠凤鸣学堂图书馆(后归县文庙图书馆) ,知县沈继焱申禀山西巡抚及提学史,由巡抚恩寿题赠“士诵清芬”、提学史锡嘏题赠“芬惠士林”二匾。他寄赠山西省图书博物馆( 现存山西省图书馆) 的《四部丛书》及方志等巨著约二万册,并编有储书目录一册。
  渠家:为藏典籍开店铺
  祁县渠家素有“渠半城”之称,渠家开办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据《清稗类钞》载,渠氏资产为白银三四百万两。
  长裕川茶庄早期在福建武夷山贩茶,中期转入湖南安化,后期开辟了湖南、湖北交界地的羊楼洞、羊楼司茶山。在长达150多年的茶叶贸易中,“长裕川”人创造了“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以国内外茶叶市场为导向;以“川”字牌三和、砖茶为名牌产品;以湖南、湖北茶山为优质生产基地;以“茶庄-茶行-茶农”为组织载体;以“行商遗要”为标准化操作规程的一条龙经营模式,成为长裕川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也是晋商万里茶路文化的一个闪光点。据说,极盛时,每箱茶竟获利二至七两白银。每个账期,每股可分红白银七八千两,按当时的20股计,分红总额在十四至十六万两白银。
  渠家的收藏活动,最主要的是渠本翘与渠仁甫叔侄。渠本翘进士出身,集官、商、绅于一体,是一位积极的爱国者和精力充沛的社会活动家。晚年,致力于收藏与著述,一面广收珍版古书与名家字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印发行。1915年,他印发了刘奋熙诗集,并撰写了序言与生平事略,置诸卷首。次年,应榆次常赞春之请,助资石印了戴廷栻著的《半可集》。
  渠仁甫从1917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私人工商业改造,渠仁甫经营商业40年。前后有八大商号,其中3个是继承祖业,5个是他亲手创建的。渠仁甫喜读书,好诗文,“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善书法,尤精小楷,80岁的时候仍能作蝇头小楷,至今尚存四五十万字的文钞、诗钞。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籍善本及书画作品,其主要方向是碑帖及明清书法作品。家中的藏品中,多半为书法作品。
  为了便于收藏,渠仁甫还专门开了“书业诚”古籍书画店,主要业务是收购古籍书画,凡书店收到的书画珍品和古籍善本首先要让渠东家看,只要是他喜爱的就留下。这种收藏到“七七事变”前达到顶峰,渠仁甫也成为山西和国内著名的藏书家。当年藏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百衲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皇清经解》、《五礼通考》等古籍善本2000余部,共六七万册。收藏古籍善本10万余册,字画碑帖三四百件,仅傅山的作品就有12件之多。渠仁甫的收藏除少数是继承祖传藏品外,大多是清末民初从众多山西著名书画收藏家,祁县戴廷栻、渠爵庵,太谷孙阜昌、曹铁轩,代县冯志沂,平定李谷人等后人手中购得。
  1937年秋天,侵华日军逼近祁县之际,57岁的渠仁甫带领全家外出逃难,仅带走了少量易于携带的书画藏品。随后渠家大院成为日军司令部,家中保存的贵重物品被掠夺,书画收藏品被洗劫一空。
  后来长裕川、书业诚的店友伙计,趁日本兵外出扫荡之际,抢运出一部分书籍物品,存放在书业诚书店库房内。这其中就有傅山的手卷《太原三先生传》和《治学篇》。渠仁甫的收藏中,这件手卷以及傅山为戴廷栻所书的《丹枫阁记》、《临黄庭坚诗立轴》都是其中的精品。解放后,渠家人1951年回到太原,当时老家那边还有字号,店员把从日本人扫荡后清理出来的东西,包括衣物、家具、古籍书画,成箱成箱地运到太原渠家。
  1954年渠仁甫将商号店员从日寇手里保留下来的古籍清点完善,将其中477部1.14万余册捐给祁县图书馆,1955年又将其中550部捐赠山西省文史馆。如明代著名的毛氏汲古阁刻本《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津逮秘书》、《李文公集》、《陆状元通鉴》、明正德九年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唐类函》以及康熙、乾隆年间清宫武英殿本《南巡盛典》、《钦定佩文韵府》、《五色批古文渊鉴》等都在其中。
  即使经过大规模的捐赠之后,渠家的藏品仍然数量惊人。“文化大革命”抄家时,把家中的所有书籍、字画查抄一空,拉走了十几卡车的东西。所幸渠仁甫1976年平反昭雪后,这些书籍、字画又回到了渠家。
  何家:对蒙轩中藏宋本
  祁县何家称雄商界数百年。何家在明代时经商就初具规模,清军入关,何家依靠茶庄、烟庄、当铺等产业逐渐做大。何家为儒商世家,世代流传家训“做官不可与同僚太近,做商不可与同行太争”,重视诗书传家。
  永聚祥是何家开办于清道光年间茶庄之一,资本达到了4.5万两白银,收购、加工、贩运、批发一条龙。采茶地区原先在武夷山和安溪,加工后的茶叶由产地陆运至江西省铅山县老河口,再水运经信江、鄱阳湖、长江至汉口。 一部分在汉口批发给俄英等外商,一部分由汉口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省社旗镇,由此驼运继续北上,经洛阳,过黄河,入太行山,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在鲁村换畜力大车继续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归化(今呼和浩特)。继续北上至俄国腹地莫斯科至圣彼得堡。
  何家到其后代何遵先时,以藏书刻书名闻三晋。何遵先(1844—1894),字绍庭,一字葑蒙,清末藏书家、刻书家、金石家、文学家。何遵先“屡入乡闱不售,遂弃举子业,从事纂述”。据记载,何遵先藏书数万卷,其中尤多周秦铜彝、汉魏石墨,其半生精力所注,只在金石一门,每得一品,常常考证年代,辨别款式,录文字而细细考证。何遵先撰述很多,存留下来的主要有《山右四影诗》、《王太史稿》、《山右金石文钞》等;他还出资刻书清光绪本《四库全书目录》;他藏书质量高,现存山西省博物院收藏的万历纂修、崇祯二年重修的《山西通志》,在书的扉页上钤印“昭余对蒙轩”珍藏,祁县图书馆“镇馆之宝”,宋绍定二年(1229)池州刻本《昌黎先生集考异十卷》,由何家后代何晓楼捐赠给祁县图书馆。何家捐赠给祁县图书馆馆的古籍文献有946种,其中捐赠的珍贵的地方志就达47种之多。
  对蒙轩的藏书,有些是名家旧藏。《昌黎先生集考异》有汲古阁毛氏、徐乾学、季振宜的藏书印;嘉靖本《甫田集》、连筠簃本《永乐大典目录》,都是灵石耿文光的旧藏,有耿氏题跋;华希闵刻本《遗山先生文集》,有张石州的通书批校,是后来道光三十年张穆校刊《元好问集》的底本;明万历本《汉魏诸名家集》,有孙尔准的批语。祁县乔煌黄叶楼、孟介臣槐荫堂、太谷孙阜昌的藏书,有些也归了何家。
  现存山西省博物院图书馆的明万历纂修、崇祯二年重印的《山西通志》,是海内孤本、国家一级文物,扉页上写有“昭余对蒙轩珍藏”的字样,也是何氏旧藏,1963年,从祁县图书馆调走了;山西博物院所藏《甘氏印集》,函套也题有“昭余对蒙轩珍藏”,且有“介臣鉴藏”、“叔仁珍玩”等印,是祁县著名篆刻家孟介臣的旧藏,也是1963年从祁县图书馆调走的。
  清民鼎革,抗战军兴,何家后人星散各地,家道逐渐衰落,大院有些房屋卖给了外姓人,住户增多,藏书楼也无人看管。建国后,有个小孩子经常爬上楼,从窗户钻进对蒙轩里,拿几部书出来,给一个买祁县特产“贾令熏肉”的老人用作包装纸,换点肉吃。卖肉的老人和这个小孩子逐渐有了默契,多少年来,贾令熏肉一直是祁县人餐桌上的常见菜品,每来一个顾客,老人就要撕下一张纸来包装,经年累月,不知对蒙轩中有多少珍本古籍经过了这样的毁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从窗户里钻进去拿出书来用,直到后来,祁县文化馆的王又生先生在买肉时发现,包书的纸竟然是很有价值的书,才顺藤摸瓜,发现了对蒙轩这个宝藏。最后,王先生等人建议县政府出面,和当时何家后人何晓楼先生商量,将书捐献给文化馆。
  藏书之外,何遵先还曾经编辑刊刻过数种书籍。其中最能体现目录学修养的,便是他编的《四库全书目录》,这是一部将四库著录书与存目书合刊的“目录之目录”,相当于无提要的《四库全书总目》。此外,他还编刻了《山右四朝诗》,辑录山西唐宋金元诗人作品,汇而刊行;戴廷栻所刻的《王太史遗稿》,到清末已经极稀见,何遵先觅得旧本,重新翻刻。
其他文献
在物理教学中、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用文字来叙述、用公式来表示、用图象来表征、这三者都是帮助我们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三者在物理教学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在统
<正> 一、突出决策研究的依据毛泽东同志说,政策与策略是党的生命;领导干部的职责,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邓小平同志讲,从原则上说,党的领导机关的主要职责,一是掌握方针政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一般方法是去分母法,特殊的分式方程可用换元法,现将同学们在解分式方程时的常见错误归纳分析,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一
在对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除了掌握基本方法外,还常常要进行一些变换,才能顺利解题。常用的变换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种: When factorizing polynomials, in addition to master
在中学阶段,既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由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说过:“应当先学会观察。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重视化学 The famous scientist Pavlov said: “You should learn to observe first. You
在经验问题上,现在至少有两个误区。一是把科学型领导和经验型领导对立起来,大讲要从经验型领导向科学型领导过渡,但什么是经验型领导却搞不清楚。二是把经验和经验主义联系
怎样处理同一溶液中存有两种或多种弱酸的有关计算呢?对这一问题我们已注意到下面两个应用:(1)在任何一种弱酸水溶液中实际存在两个电离平衡,因为除了酸的电离HX+H_2O(?)H_3
新的学年又快开始了,升入初三的同学将接触一门崭新的学科——化学。化学这门课,概念多,实验多,计算也不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
近几年,我市对虾人工养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特别是1993年,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达80%,造成严重的损失,大大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改革养殖工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