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风景,看过之后留在头脑里的印记,终会被时间慢慢磨掉,而这些以“物质”的方式存在的形态,却能让那些风情长久地保存,让每一趟旅行都伸手可及!
CHAPTER1.旅途
事实上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乐得平静,讨厌迁徙,但我喜欢旅行,尽管尚不能尽兴。
这些年问,随着父母天南地北蹦达了一圈之后,忽然就发现自己真的不愿停下来,想长久地站在异乡的土地上,想总是呼吸不同味道的空气,鞋底沾着不同地方的泥土,背包里有三亚的海螺,有西双版纳的项链……想想都觉得自豪。
我所向往的旅行很简单,轻装上阵,存满音乐的MP3不需要,小说也不用带,在列车上就看大片的田野、一晃而过的房屋,听天南地北的人们谈话,在飞机上就看奇异的云海,感受天空之中的静谧。
我并非像某些浪漫主义者一样,只乘火车或者用双脚去感受旅行,毕竟飞机比较舒适,且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感觉很好。偶尔的奢侈,其实也是旅行中一种别样的快乐。
扯远了一些,我想说的是,乘火车的时候总会让人想起很多事。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急速后退,也许会看到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也许会看到一群干完农活结伴回家的农家女子,也许会看到冲着疾驰的火车招手微笑的可爱小孩。可是那都是一瞬间的事,再想多看一眼时已消失出视野。然而列车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在继续:白鹭悠悠飞在天空,女子嘻笑地看着打架的狗,可爱的小孩们一路跳跃欢叫着回家……
在车上,透过一扇小窗,我们可以读到那么多故事的开头,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阅读生活,可以将这些开头,想象发展成为任意一个故事,这多有趣。
CHAPTER2.购物
山川美景,无疑是旅行中无法忽略的魅力。而现代旅游团让大多数人很讨厌,因为“购物”这道大菜,总是让人很败胃口。而我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
记得在海南的旅行团,五日的旅途,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了购物上,从一个馆窜到另一个馆,无非是买些形形色色的特产。椰林、海滩、阳光……美丽的海岛风情仿佛已沦落为陪衬。
我却很享受。即使是冬天,海南也挺热,在海滩上玩耍不过半个小时,便要躲到阳伞下吃椰子才受得了。这时候倒宁愿去景点的卖场转转,买些特产。印象最深的是三亚珍珠馆和水晶馆,场面很大,现代装修风格里融入了很多自然风情。在珍珠水晶的世界里甚至还有异彩纷呈的室内植物园,看得很爽心。在两个地方搜罗了很多零碎玩意儿,虽然价格不菲,也看见导游在我们购物之后便乐呵呵地到收银台拿发票兑回扣,心情却出奇的好。
转悠了一大圈回到海口市的寓所时,美滋滋地把那些海螺啊水晶啊玩赏了好几天,还尝足了好吃的椰子糕、形形色色的海鲜、热带水果,很是尽兴。导游带着我们买了很多在别的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各有所得,既新鲜又好玩,为什么要生气呢?
那两年旅行回来,家里摆满了各地的纪念品:三亚的椰壳娃娃、西双版纳的木雕、青海的藏刀、乌镇的小团扇……每一样都是一地的风情。很多风景,看过之后留在头脑里的印记,终会被时间慢慢磨掉,而这些以“物质”的方式存在的形态,却能让那些风情长久地保存,让每一趟旅行都伸手可及!
CHAPTER3.体味
看过余秋雨先生的很多书,并不怎么欣赏。读它们只是想透过文字努力去寻找那些我暂无法涉足的地方,然而太难。
譬如《行者无疆》和《千年一叹》,对两个不同文化区域的探寻,秋雨先生用了太复杂的眼光去寻根究底。为什么看到佩特拉的玫瑰色城堡就一定要询问文字外的文明?为什么访到海德堡的巨型酒桶就一定要指责它单调的口味是生态上的另一个监狱?
历史是漫长而无终的东西,那些首尾相接、横纵联系的脉络,使得历史成为意识形态上的另一个宇宙。倘若寻访到一地便要揪出其历史说上千把字,那么,所谈及的也只能是管中窥豹的片段,并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原貌。
断了经脉,历史就无法成其为历史,任何一地的史实都有其复杂的前因后果,要说清或者还原是一个庞大而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秋雨先生固然学识丰富,却总觉得他的文字多了些虚张的架势和卖弄的味道。就如对海德堡巨型酒桶的质疑,他认为:“再大也只能贮存一种酒,那么它所许诺的几十年,对于这个小小的城堡而言在口味上是否过于单调?几千几万个醉态醉梦都如出一辙,这岂不成了生态上的另一个监狱?”并最终把这归结为海德堡“庞大的无聊”。
我无法理解。
这同种口味的酒难道不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民族特点的一种凝聚?同样的酒在不同的人口中,难道不会有不同的味道?同样的酒,连结起不同的心,凝成一样的情,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在意识上的坚强防守?
秋雨先生的结论似乎总下得过于自信和武断。再复杂的历史,也只是在表述它的现实,为何不能用单纯的眼光去赞赏它的存在,用谦虚的态度去阅读它的沧桑?旅行的意义,不过是放松生活,追寻并且欣赏历史的脚步,何必用艰涩的学术来割断它现实的生动?
CHAPTER4.行走与想象
关于旅行,竟然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事实上,我仅仅是位被学习搞得焦头烂额的高二学生,对旅行的向往,更多的时候,只是贯穿我生活的幻想。
没有关系,无法上路时,看看精致华丽的旅游杂志,在心中模拟出每个出现在纸上的地域,一次理想中的旅程便已成形。无拘无束,恣意纵行,身未动心已远,至少,生活因此不会被死气沉沉的考试弄得索然无味。
CHAPTER1.旅途
事实上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乐得平静,讨厌迁徙,但我喜欢旅行,尽管尚不能尽兴。
这些年问,随着父母天南地北蹦达了一圈之后,忽然就发现自己真的不愿停下来,想长久地站在异乡的土地上,想总是呼吸不同味道的空气,鞋底沾着不同地方的泥土,背包里有三亚的海螺,有西双版纳的项链……想想都觉得自豪。
我所向往的旅行很简单,轻装上阵,存满音乐的MP3不需要,小说也不用带,在列车上就看大片的田野、一晃而过的房屋,听天南地北的人们谈话,在飞机上就看奇异的云海,感受天空之中的静谧。
我并非像某些浪漫主义者一样,只乘火车或者用双脚去感受旅行,毕竟飞机比较舒适,且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感觉很好。偶尔的奢侈,其实也是旅行中一种别样的快乐。
扯远了一些,我想说的是,乘火车的时候总会让人想起很多事。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世界急速后退,也许会看到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也许会看到一群干完农活结伴回家的农家女子,也许会看到冲着疾驰的火车招手微笑的可爱小孩。可是那都是一瞬间的事,再想多看一眼时已消失出视野。然而列车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在继续:白鹭悠悠飞在天空,女子嘻笑地看着打架的狗,可爱的小孩们一路跳跃欢叫着回家……
在车上,透过一扇小窗,我们可以读到那么多故事的开头,可以用很快的速度阅读生活,可以将这些开头,想象发展成为任意一个故事,这多有趣。
CHAPTER2.购物
山川美景,无疑是旅行中无法忽略的魅力。而现代旅游团让大多数人很讨厌,因为“购物”这道大菜,总是让人很败胃口。而我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
记得在海南的旅行团,五日的旅途,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了购物上,从一个馆窜到另一个馆,无非是买些形形色色的特产。椰林、海滩、阳光……美丽的海岛风情仿佛已沦落为陪衬。
我却很享受。即使是冬天,海南也挺热,在海滩上玩耍不过半个小时,便要躲到阳伞下吃椰子才受得了。这时候倒宁愿去景点的卖场转转,买些特产。印象最深的是三亚珍珠馆和水晶馆,场面很大,现代装修风格里融入了很多自然风情。在珍珠水晶的世界里甚至还有异彩纷呈的室内植物园,看得很爽心。在两个地方搜罗了很多零碎玩意儿,虽然价格不菲,也看见导游在我们购物之后便乐呵呵地到收银台拿发票兑回扣,心情却出奇的好。
转悠了一大圈回到海口市的寓所时,美滋滋地把那些海螺啊水晶啊玩赏了好几天,还尝足了好吃的椰子糕、形形色色的海鲜、热带水果,很是尽兴。导游带着我们买了很多在别的地方买不到的东西,各有所得,既新鲜又好玩,为什么要生气呢?
那两年旅行回来,家里摆满了各地的纪念品:三亚的椰壳娃娃、西双版纳的木雕、青海的藏刀、乌镇的小团扇……每一样都是一地的风情。很多风景,看过之后留在头脑里的印记,终会被时间慢慢磨掉,而这些以“物质”的方式存在的形态,却能让那些风情长久地保存,让每一趟旅行都伸手可及!
CHAPTER3.体味
看过余秋雨先生的很多书,并不怎么欣赏。读它们只是想透过文字努力去寻找那些我暂无法涉足的地方,然而太难。
譬如《行者无疆》和《千年一叹》,对两个不同文化区域的探寻,秋雨先生用了太复杂的眼光去寻根究底。为什么看到佩特拉的玫瑰色城堡就一定要询问文字外的文明?为什么访到海德堡的巨型酒桶就一定要指责它单调的口味是生态上的另一个监狱?
历史是漫长而无终的东西,那些首尾相接、横纵联系的脉络,使得历史成为意识形态上的另一个宇宙。倘若寻访到一地便要揪出其历史说上千把字,那么,所谈及的也只能是管中窥豹的片段,并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原貌。
断了经脉,历史就无法成其为历史,任何一地的史实都有其复杂的前因后果,要说清或者还原是一个庞大而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秋雨先生固然学识丰富,却总觉得他的文字多了些虚张的架势和卖弄的味道。就如对海德堡巨型酒桶的质疑,他认为:“再大也只能贮存一种酒,那么它所许诺的几十年,对于这个小小的城堡而言在口味上是否过于单调?几千几万个醉态醉梦都如出一辙,这岂不成了生态上的另一个监狱?”并最终把这归结为海德堡“庞大的无聊”。
我无法理解。
这同种口味的酒难道不是当地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民族特点的一种凝聚?同样的酒在不同的人口中,难道不会有不同的味道?同样的酒,连结起不同的心,凝成一样的情,这难道不是一个民族在意识上的坚强防守?
秋雨先生的结论似乎总下得过于自信和武断。再复杂的历史,也只是在表述它的现实,为何不能用单纯的眼光去赞赏它的存在,用谦虚的态度去阅读它的沧桑?旅行的意义,不过是放松生活,追寻并且欣赏历史的脚步,何必用艰涩的学术来割断它现实的生动?
CHAPTER4.行走与想象
关于旅行,竟然不知不觉就说了这么多。事实上,我仅仅是位被学习搞得焦头烂额的高二学生,对旅行的向往,更多的时候,只是贯穿我生活的幻想。
没有关系,无法上路时,看看精致华丽的旅游杂志,在心中模拟出每个出现在纸上的地域,一次理想中的旅程便已成形。无拘无束,恣意纵行,身未动心已远,至少,生活因此不会被死气沉沉的考试弄得索然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