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世纪的人才要求我们增强创新教育的意识,大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数学这样一门具有基础性与实践性的学科,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努力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寻找问题,以学习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挥创造性思维,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教育的意义不但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那么如何授之于渔,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应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殿堂走的更远,不至于被历史前进的脚步所淘汰。
  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反映数学活动的结果——理论,而且还要反映得到这些理论的思维活动的过程。从现代人才观念上来说,后者尤为重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只有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力来激发创造力,只有用发展变化来使学生适应并实现发展变化,只有用人类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来使学生懂得人类已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和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东西,懂得创造和超越已有的东西不仅是可能性的,而且是必要的。用这样的观念来设计整个学科教学,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预期目标。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1.换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能灵巧地从一种思路转向于另一种思路的能力,能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爱因斯坦把思维的灵活性看成是创造性的典型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当思维受到阻碍时,如何去调整转换思维。在实际解题中,当条件变更时,应引导学生能迅速找到新的方法,从已知条件中看出新的条件,从隐蔽的数学关系中找到问题的实质。
  例如:已知:⊙O1、⊙O2外切于P,外公切线AC切⊙O1于A,切⊙O2于C,AB为⊙O1的直径 AC,BD切⊙O2于D, P.
  求证:AB2= BP·BC.
  分析:(1)欲证BD=AB,根据经验连接AD,故只需证∠BAD=∠BDA即可。
  (2)欲证∠BDA=∠BAD,思维受到阻碍怎么办?这时应及时调整思维,尝试新的方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探索证题途径。
  (3)探索过P点作内公切线PE,交AC于E.连接AP、PC、BP,则可证∠APC=90°,∠APB=90°,故B、P、C三点共线。根据已知条件,有BD2=BP·BC,探索AB2=BP·BC吗?
  (4)欲证AB2=BP·BC,只需证△ABP∽△CBA即可。
  (5)根据条件,△ABP∽△CBA得证,于是问题得以解决。
  2.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里亚指出:“在你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必须猜到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的细节之前,你必须猜到这个定理证明的主导思想。”数学猜想是数学证明的前提,“数学事实首先是被猜想,然后是被证实。”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引导学习自主探索,而不能急着把自己的全部秘密吐露出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分析,然后去猜想结论,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去猜想问题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创设引发学生容易进入猜想的意境,让其主动展开猜想思维。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道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以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猜想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把“学会”变成“会学”,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其他文献
瓦斯灾害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因素之一,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采掘工作面进行采掘活动时,瓦斯涌出到生产巷道空
期刊
数学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要是人类为了更便利的生产生活而创造出的一门重要学科。通常来说,对数学的认识,是从理论抽象性、应用广泛性、逻辑严密性等三方面进行的,这是数学的特性表现得最独特的地方。而且这三个方面的特征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教学时,应依照数学自身的特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努力探索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素质
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新知识,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亢奋的情绪参加学习,以轻松的心态接受知识。  一、创设情趣课堂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认识活动,它需要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参与。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趣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会增强学习效果。 
本文介绍了广南县现存的历史文化遗迹及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对广南县档案馆特色档案建设和改善馆藏档案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isting historic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自学引导,并不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是当前组织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自学作为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内涵。因此,研究运用“三步法”提高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应用“引导、指导、
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各种社会思想泛起、价值观呈现多样性、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实际,长春市总工会始终站在时代高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用先进文化武
期刊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唤起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挖掘学生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更好地进行学习中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
陈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国际商务学院美术系,外交部专职国礼画家、一级美术师。陈君1942年生于湖南湘潭齐白石老人故乡,自幼酷爱美术、书法,对齐白石老人艺术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