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论述文写作教学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性教学方法,具有生动、简练、便捷等特点。微课与论述文写作教学结合,可以有效解决论述文写作过程中“无话可说”的情况。
  关键词: 微课 论述文写作 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以教学视频为呈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教学领域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在论述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和无法“深度说”。胡铁生说:“微课程是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由微课的概念可知微课具有生动、精炼、便捷的特点,运用微课教学,针对论述文写作中遇到的两个大难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再现情境,激发情感
  高中生在论述文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微课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生动的场景,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会对这些直观的呈现心生好感,以此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让学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比如,下面这则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 “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于题目中的现象比较少,看到这样的作文題目,感觉有话可说——“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为什么不对呢?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微课可以将题目中平面化的文字生动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使学生在看到画面的时候能够有所思。
  老师在网上将视频下载并剪辑,“吐痰男”“黑衣男”是整个事件的焦点,然而却是对立的双方,剪辑的过程突出“吐痰男”的不道德行为、旁观者的反应以及“黑衣男”行为的正义感与一定的暴力性,同时老师设置画外音,引导学生去思考。通过直观的视频演示,学生在事件类的论述文写作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有话可说。
  二、剖析方法,引导思维
  金元浦说:“中国传统直觉思维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更多地表现为在直观基础上对宇宙人生的一种猜测、感悟和体验,因而必然表现出模糊性和非逻辑性的特点。”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完善时期,在这一时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引导,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良好的论述习惯,改善“无话可说”的困境,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身处“碎片化”阅读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多而零碎,如何在海量的零碎信息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利用,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力。论述方法的获得和训练是论述文写作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良好的论述方法的获得能够使论述文的写作“枝繁叶茂”,并且能够形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过程。
  在微课制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总结论述方法。如苏教版必修一有写作指导“夹叙夹议,枝繁叶茂”专题。指导学生在论述文写作中注意使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那么怎样实现“叙议结合”,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叙议结合”“有话可说”呢?
  首先让学生理清“叙”“议”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明白叙议结合的方法,最后通过课堂的训练巩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叙议结合”的方法。
  微课制作中首先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叙”:
  材料一:那一次,期末考试前的一晚上,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如黄牛一样疯狂刷题,只为了第二天的期末考试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正当我做题做得入神的时候,妈妈轻轻推开门,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儿子,休息一会儿,别太累了,成绩的好坏主要靠平时的努力,考试前一天应该好好休息……”“妈妈,您不要管我了,您先出去吧。”我有一些厌烦,妈妈只好走出了我的房间。
  材料二:以法治国本是好事,但是秦始皇却实行严刑峻法,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在秦二世的时候,老百姓揭竿而起,推翻了秦的暴政。
  通过对比,学生明白议论文的“叙”较记叙文的“叙”简练,写作中注意材料的选取。
  材料一:明代著名大臣徐溥为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善事就往瓶子里装黑豆子,做坏事就往瓶子里装黄豆子,并通过时常检查豆子反省自己,最终变成一代名臣。
  人需要疏导和束缚,正如水需要岸的阻碍和引导。因为徐溥时常用瓶子里的豆子作为标准,反省自己,从而在规矩的束缚中完善自己。
  材料二:丘吉尔小时候深受口吃困扰,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后来他口含石子,苦练发音,最终从自卑中走出来,身心得到了自由。如果丘吉尔没有克服自己的口吃,无法获得心理自由,二战时,他就不能够带领整个英国取得二次大战的胜利。
  材料三:曼德拉被囚禁之后,人身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在关押的地方种菜,使自己心灵得到放松。面对监狱管理人员的鞭打,曼德拉从容隐忍,在出狱之后还让当年鞭打自己的狱警亲临自己的就职典礼。虽然身受限制,但是他的心灵得到了解脱;反观当时虐待曼德拉的人,虽然得到了曼德拉的宽恕,但是一辈子都将背负愧疚。身虽自由,心却被囚禁,最终不得自由。
  通过三则材料的展现,学生总结出议的三种方法: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正反对比。学生在课堂外充分预习、掌握技巧的基础上,在课上激活自身记忆中的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形成个性化语言,那么论述文的教学也就真正实现了“以学定教”的目标。
其他文献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13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天才早慧,15岁(1979)即考入北大法律系。勤苦求学,博通古今,遍览中外典籍,尤以搜求古希腊《荷马史诗》、古印度《奥义书》《摩诃摩罗多》《罗摩衍那》等古经典为嗜好,至少在1982年已开始诗歌创作,大学期间已获诗名。在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苇岸的印象中,海子单纯、纯粹,深厚而善交友,尤其是海子阅读的宏富令他惊讶。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其所开
摘要:贾平凹21世纪初的这部《怀念狼》又是一次返乡之作,通过在寻狼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奇幻的见闻来展现充满神秘色彩的乡村下与人对生命形式的无知。同时,贾平凹也表现了城市生活的空洞乏味,借此揭示在现代文明中对自然回归的诉求下,人的生存困顿与幻灭,从而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下人该如何才能走出精神的困顿,更好地生存。  关键词:《怀念狼》贾平凹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精神困顿  现代文明以极快的速度在中罔的
摘 要:当代作家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讲述了以农村青年冯家昌为代表的“城市乡下人”挺进城市的艰难历程和精神困境,在城乡二元对立的时代背景中,作家极其准确地揭示了“城市乡下人”的尴尬境遇,同时,对城乡差异下掩藏的同质性生存处境的深入探寻,成为作品最耐人寻味之处。  关键词:城市 乡下人 生存状态  当代作家李佩甫的长篇小说《城的灯》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在作家温婉的文字中,我仿佛置身于激情澎湃的命运
【方法导引】   在写作游记时,我们不仅仅要描写优美的自然景物、丰富的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在描写美妙的景象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写景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寓情于景是游记类文章的灵魂所在。因此,写作游记,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住特点,细致观察。   写作游记,我们要用一颗细致而敏感的心去欣赏景物。观察景物时,要准确把握景物的色彩、形状、情态等等,从而把握景物的
摘要:电影《西游伏妖篇》是2017年新年发行的贺岁片,也是曾经在2013年上映的《西游降魔篇》的第二部,与风靡一时的《大话西游》系列是同样的改编团队。这部影片是选取了传统文学读本《西游记》中的“盘丝洞”“三打白骨精”“比丘国”等部分,进行重新的解构叙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西游”世界,拓宽了观众对《西游记》原著的理解思维。本文旨在通过对这部电影中师徒观的重建、美与丑的颠覆和叙事主体的改编等几方
摘 要: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文学价值,在阅读和鉴赏过程中可以从中感受到社会形势对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时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戏仿”手法是后现代美国文学田园语言中的重要特点之一,滑稽嘲讽的语言形式让文本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轻松地传达出来。  关键词:美国后现代文学 田园语言 戏仿  一、“戏仿”的定义及特点  (一)戏仿的
摘 要: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因此初期建立的令读书人不断进取的取士制度也日益流弊,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 中对植物意象的有机融和,巧妙地凸显出作者极具标志性的情感,不仅在托物言志中借植物的形貌加深作品的审美意蕴和深度,而且丰富并充实了诗歌的意象范畴,完整地体现出“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植物 意象 生命意识 《古诗十九首》  意象作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
摘 要: 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重要代表,在诗歌创作上带给诗坛无限丰富的可能。其诗歌植根故乡的土壤,执着且朴素的语言内部敞开的是对于存在的思考和生命的顿悟。于坚以自身的写作实践对现时美学秩序进行反拨,让诗歌真正进入生活现场。《在漫长的旅途中》是于坚对于生命体悟的诗性提炼,本文试图对“灯光”这一主要诗歌意象进行文本分析。  关键词:于坚 《在漫长的旅途中》 灯光 故乡  于坚曾在《还乡的可能性》一书中
摘要:宋词和清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依声填词创作高峰的代表,这两个阶段大家辈出,数量丰富,而生辰相距八百年的李清照和吕碧城更是同以巾帼词人的身份,自铸伟辞,创作出众多凄美感人的词作。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她们的词作不仅反映出女子生活处境的困难艰辛,更以别致的笔调阐释了匹夫之责的担当。总体来看,吕碧城的词作较李清照的词作在境界方面更显宽阔,内容也更加丰富;而李清照的词作风格更鲜明,情感更加激切。这两家词不失为
摘要:人们常以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从孔子的思想发展历程看,“仁”是孔子早期的思想核心,“永存”则是孔子晚年的思想核心。“永存”也是中国文化追求的理想——包括人的永存和家国永存。  关键词:孔子 《论语》 永存思想  孔子自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明随着知识积累和阅历丰富,孔子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而臻于完善。向来人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