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初探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i_0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日益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远程教育正走向成熟,计算机和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还强调,不應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作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并给我的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
  一、课前预习,开阔学生视野
  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人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我在语文教学中打破了这一方式,在上一堂新课之前,我首先都要布置学生预习。课前预习,除了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外,还应了解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可以通过在课前听录音、借助网络了解相关信息。如:搜集与课文有关的电影电视了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搜集教材节选的中外名著的电影电视,让学生全面了解原著内容,了解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如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搜集《骆驼祥子》,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看《水浒传》,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增强了对人物的了解,对作品的认识;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片、风景片、科教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岳阳楼记》时搜集《范仲淹与岳阳楼》,教《巴东三峡》时搜集三峡风光图片等。这些电影电视虽不是直接为课文教学服务,但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间接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尤其是引导爱玩游戏的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为学习所用,让他们在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中产生成功的愉悦,从而能改变学习态度。
  二、情境导入,诱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朱熹认为:“教人未见兴趣,必不厌学”。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觉得抽象乏味,以至昏昏欲睡,气氛十分低沉,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内容所需的情感氛围,我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再配之动听的音乐,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在教学《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我从网上下载了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112次会议上,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申奥成功时的实况录像,那万众欢腾的景象,感人的画面,强烈地感染了学生,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上《愚公移山》时我首先播放了歌曲《愚公移山》,声情并茂的歌声,很快地打动了学生,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这首歌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顺畅地导入了本课主要内容,创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进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表达诗人对周总理的痛悼缅怀之情,表达了全国人民至世界人民对这位伟人的共同心声。但由于时空造成了感情阻隔,今天的学生不易产生感情共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歌感情,我剪辑了记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历史场面,播放了十里长街人民送别总理的视频影像:哀乐声中,天安门前,总理灵车缓缓开过,十里长安街两旁站满了为总理送行的群众,人们手捧白花,臂缠黑纱,眼含泪水,悲痛欲绝;天安门广场降半旗,北京在悲哀,整个中国在哀悼……,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催人泪下,令人难忘。利用课件营造的悲哀氛围成功地突破了时空造成的教学上的难点,迅速有效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很自然地融入到了学习本课的感情基调之中。
  三、课堂演示,提高教学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同时刺激听觉、视觉器官,强化感知,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以达到高效率接受知识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主要采用了如下几种形式:
  (一)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和课本剧朗读录像,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课文
  有一些优美的散文,浅显易懂,学生只需听一听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录音和录像,就能理解大部分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山中访友》、《背影》等。
  (二)选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电影电视精彩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时隔半个多世纪,学生对日军的暴行只有耳闻从未亲见,播放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影像资料,亲眼目睹大屠杀的惨状,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学生们个个义愤填膺,“不忘国耻,振我中华,追求和平”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戏剧《日出》、《钦差大臣》等,人物形象的性格塑造及所反映出的深刻的主题是学生们阅读课文几遍后也难以明白的,我便在课上播放这些戏剧的选段,边看边讲解,学生借助剧中人的神情、举止、言语和录像中的背景画面,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就容易理解人物形象,接下来再探究分析便轻而易举了。
  (三)配制相关的录像片、幻灯片
  相关的图片、必要的文字资料、精彩的板书、生字注音、新词理解,课堂问题的讨论、作业练习都可以预先制成幻灯片,这样节省大量时间,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地向45分钟要质量。每篇课文还可以精选出重点段落,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的题目供全班学生讨论,也可以将几篇主题接近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如《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采薇》与《十五从军征》、《孔乙己》与《范进中举》,在比较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而且人人都有发言机会,改变了单独提问时每节课都只有少数学生配合老师而多数人思维、阅读、说话能力发展受抑制的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效率。也许是我经常喜欢使用多媒体的缘故吧,我的学生很喜欢语文,对语文课很期待,期末检测也能保持在年级第一。我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为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在几年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经历了多次的曲折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其很大的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的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摘要: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较为低效。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本文对小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简单地记忆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为了同一个梦想在这里隆重集会,心情也与往日不同,多了一份激动和信心,多了一份凝重和力量。中考离我们越来越近,对于你们来说,它是你们人生中面临的第一次挑战,我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战胜这次挑战。下面就英语学科给大家讲一讲考前的复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现在我们的英语复习已经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是以课本为主线的基础知识复习,这就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梦寐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都渴望语文教学过程中环节紧扣、主旨鲜明、教学相长。这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笔者执教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感悟,总结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五字要诀,即“讲”、“读”、“画”、“演”、“写”。 
摘要:词汇是构成整体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学习英语和学习其他外语一样,首先碰到的难题就是单词记不住,更难记得牢。词汇贫乏的人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其结果必然是难以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观点。词汇教学比较枯燥,且艺术院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如何上好词汇课是每位英语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语言学家威金斯在《语言和语言教学》中曾说过:“我们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