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有辉煌,有屈辱,还有崛起。在这其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像一条大河一样,从未有过断流。高中语文,作为我们传统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而且还应该重点关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从各个战乱、繁荣的时代流传到现在,这其中的艰苦不言而喻。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中,深刻学习到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高中语文,正是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关键钥匙。高中语文涉及很多部分,有散文、诗词、文言文、戏剧和话本等。在丰富的文学形式中本来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多方面的拓展教育,但是在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考纲,很多应该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和拓展的知识变成了高考知识点的反复讲述,忽略了知识的拓展和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还能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使学生树立起艰苦奋 斗、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二)有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但近些年,中国青少年受到西方不好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也变得苍白无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不论是教材中,还是考试题目中,加入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传统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我们既要珍惜,也要好好守护它。
  二、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在课堂上加入传统文化元素
  1.由教材帶动学生学习
  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最有效的工具就是语文教材。经过教育部的层层筛选,语文课文中所出现诗词、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精华,并与我们现代社会的正确价值观相符合。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在课文中所接触的古文从浅显到略有曲折,从直观到富有内涵,一步步将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提升。
  2.由教师带起学生兴趣
  相比教材中枯燥、沉闷的文字,老师的话语更能带动课堂的气氛。在课前,语文教师可以跟同学讲讲中华的历史故事,既缓解了学生上课的压力,又让学生无形地了解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其次,在学到古诗词或者文言文课文时,尽量多给学生讲述诗词(文言文)的背景故事,而不是拘泥于将古文翻译成白话。学生知悉了诗文的背景,就更能体会出诗文的意境,也更喜欢学习传统文化。最后,老师每天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自行查找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进一步让传统文化熏陶每一个学生。
  (二)课后学生自由汲取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还要充分延伸到课外学习,并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具体方式包括: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经典古文的品读、背诵,并与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古文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长期积淀中形成较强的传统文化应用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扩大古代典籍阅读范围,使其在品读鉴赏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目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力薄弱
  当前高中语文教育,大多是以古诗文的形式传播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而学生的古代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对古文的理解比较困难,导致学生常常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句意。这不但使学生缺失了古文鉴赏的过程,而且时常被工具书中的翻译带偏。如此循环下去,学生也会慢慢丧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没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只会查阅工具书上所谓“官方”的分析,这绝对会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在高中阶段断层。
  (二)在教育教学中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给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受到越来越多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意识变得越来越淡漠。例如很多中学生在选择食物时,对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兴趣大过了传统的中国食物,会弹钢琴的大大多于会拉二胡的,英语培训班的学生远远多于国学书画班的学生。传统文化目前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这不仅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每一位学生努力。
  四、结语
  高中语文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跟随传统文化的步伐,不仅仅是在语文课本中,更要在课余生活中添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色彩。中国人自古以来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要在我们这一代更优越地传承下去。传播传统文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金勇.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思考[J].学园,2017(10).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强教学的活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但是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够科学,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在小学语文和信
当下,“微”元素正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的兴起,使我们进入了“微生活”时代.它正在悄然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它的影响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化的瑰宝,直至20世纪80年代国学热的兴起,才使广大教育相关人员认识到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国学经典的教学重视度逐渐提高.为此,语文教
本文以《窗外的小豆豆》为例,从“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多元智能,和谐发展;满足需要,适时教育”三个方面浅析和谐课堂的心理成因.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智慧的先民在劳作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单单要实现其工具性,更要实现其人文性,而且人
初中生处于人生中的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这也是他们人生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插入情感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语感,陶冶学生情操,有助于小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着重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国学生在未来教育中必须接受和展开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教育中“立何种德,树何种人”的问题,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能够直接解决我国当前
我国的保税港区是充分发挥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充分享有国家自由政策的特殊区域,在发展上是最符合自由贸易区的区域。保税港区除了享有一系列检疫、免税等政策外,还能带动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