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作为新开办的专业,其实践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论文分别从实践教学的准备、实践教学的流程和实践教学的新进展等方面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4-0075-03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 grasp not only speciality theory, but practical ability.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which is a new major, is just beginning its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preparation, flow and new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education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al education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应用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1]。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开办比较迟,不象其他传统专业有多年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更要重视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因此,该专业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要求,采取相应的手段,培养学生具有与应用高度相关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的准备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践教学阶段的确定及其任务;实践教学环境的选择。
1.1实践教学阶段的确定及其任务。实践教学课程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这样的教学规律[2]。因此,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应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物流认知实习,可安排在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主要采用专家报告、企业参观、演示、动手操作和上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物流行业的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系列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2)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系列实训来完成。实训是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实训基地,或者在与实训内容相吻合的企业,让学生掌握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该阶段可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阶段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每个综合性实验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在该阶段,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同时,还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
1.2实践教学环境的选择。实践教学环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环境可分为实物环境和模拟环境。实践教学的实物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实习任务。实物环境的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践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3]。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实践教学阶段的任务和预算投入情况,来选择哪一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境。
(1)实物环境的选择。运输与配送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设计能力和物流规划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较多的感性体验,可以采用实物环境,通过模拟物流中心的设备操作、物流沙盘观察,或者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
(2)模拟环境的选择。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成本分析能力、国际物流运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对物流信息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分析时需要较多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模拟环境,通过实训软件、企业物流运作图片和视频等手段来实现实践目的。
2实践教学的流程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流程包括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选择等三个方面。
2.1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更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条件。反之,不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实践教学效率,而且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如下:
(1)基础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使用,主要是指“形象思维法”。因为“形象”比较直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基本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而且知道了专业要求是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实践学习时,对实践的认识程度和参与意识还是相当欠缺的。因此,在该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形象”,并运用好“形象”,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使用的。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先实践后理论法”。虽然能力的培养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客观规律,但由于实践教学对实践依赖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上述模式,可以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践教学内容。二是“以‘优’带‘差’法”。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有的学生由于理论课学得扎实、悟性高,掌握得比较快,有的学生掌握得比较慢。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实践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辅导其他学生的实践学习,这样容易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学习气氛。
(3)综合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若干种技能,但是,他们对各种技能的应用价值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这将会影响他们对实践的进一步学习。因此,在综合实践教学阶段,应适当安排一些与物流实际相联系的课题,同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与工作,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实践技能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实践学习兴趣。
2.2实践教学手段的选择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1)基础实践教学手段。基础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演示教学。它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具体形式有幻灯片、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实践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学习打下基础。二是案例教学。它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实践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
(2)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模拟实验。它是指利用校内外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模拟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流程的运作。模拟实验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仿真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验的指导和考核[4]。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实务的操作能力。二是生产实习。它是指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直接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生产实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
(3)综合实践教学手段。综合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有意识地针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善于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它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物流综合实践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
2.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的实践理论,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实际操作、技能竞赛、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对于采用项目学习法教学的课程,可以按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分。
3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项目学习法
3.1项目学习法的定义。项目学习法是一种通过项目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它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5]。
3.2项目学习法的使用条件。要使用项目学习法,就必须要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学校应通过与物流企业或者非物流企业的物流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优势是:它提供的是现场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物流项目,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培养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内,可以建立物流系统仿真实训中心和物流软件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实训、物流信息管理实训以及综合物流管理实训,这样可以把现实当中的物流设备或物流业务流程浓缩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既方便了实践教学的管理,又节约了实习成本。
3.3项目学习法的特点。近年来,项目学习法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综合有关院校的使用效果,它具有以下特点:在项目针对性方面,它鲜明地支持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以个人的、集体的方式实施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方面的行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使用阶段方面,它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和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中使用;在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如为客户设计一个储存方案,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完成项目的多种方案和途径,并做出选择,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学生为回应挑战难免要遇到障碍,所以总要设法寻求支持,直至最后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在项目内容的安排上,要能体现现实物流管理的相关问题;在项目实施结果方面,项目学习法所追求的结果表现为现实的成果,这些成果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会起到激励作用。
总之,项目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4总结
总之,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具备第一线生产技术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6]。
参考文献:
[1] 洪燕云,谢忠秋.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
[2] 杨浩军.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 物流科技,2006(2):79-81.
[3] 陈代芬. 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02(5):38.
[4] 张顺堂,黄力波. 物流过程教学实训系统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6):103.
[5] 秦立公.《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J]. 物流科技,2006(10):126.
[6] 王宇露. 国际物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6(19):4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4-0075-03
Abstract: The student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institute grasp not only speciality theory, but practical ability.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which is a new major, is just beginning its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preparation, flow and new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education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actical education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应用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1]。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开办比较迟,不象其他传统专业有多年积累的实践教学经验,更要重视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因此,该专业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要求,采取相应的手段,培养学生具有与应用高度相关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的准备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践教学阶段的确定及其任务;实践教学环境的选择。
1.1实践教学阶段的确定及其任务。实践教学课程是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应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这样的教学规律[2]。因此,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应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物流认知实习,可安排在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主要采用专家报告、企业参观、演示、动手操作和上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物流行业的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系列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2)专业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单项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通过系列实训来完成。实训是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实训基地,或者在与实训内容相吻合的企业,让学生掌握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和配送等物流环节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该阶段可安排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阶段,目的是使实践教学成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的理解,并初步了解物流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角色虚拟、角色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大部分专业主干课程学完以后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阶段建立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每个综合性实验课程应涵盖若干门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经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提高其从事物流管理的职业适应能力。在该阶段,还应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内容,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设计总体解决方案,实施其全过程。同时,还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等。
1.2实践教学环境的选择。实践教学环境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教学环境可分为实物环境和模拟环境。实践教学的实物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实习任务。实物环境的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实践教学的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践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3]。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实践教学阶段的任务和预算投入情况,来选择哪一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环境。
(1)实物环境的选择。运输与配送管理能力、仓储管理能力、物流系统设计能力和物流规划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较多的感性体验,可以采用实物环境,通过模拟物流中心的设备操作、物流沙盘观察,或者到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
(2)模拟环境的选择。物流信息处理能力、物流成本分析能力、国际物流运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对物流信息流程有深入的了解,分析时需要较多的理论知识,可以采用模拟环境,通过实训软件、企业物流运作图片和视频等手段来实现实践目的。
2实践教学的流程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流程包括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选择等三个方面。
2.1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为更多的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条件。反之,不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实践教学效率,而且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如下:
(1)基础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使用,主要是指“形象思维法”。因为“形象”比较直观,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基本明确了自己的就业方向,而且知道了专业要求是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实践学习时,对实践的认识程度和参与意识还是相当欠缺的。因此,在该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形象”,并运用好“形象”,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使用的。该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先实践后理论法”。虽然能力的培养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客观规律,但由于实践教学对实践依赖比较强的特点,因此,实践教学的内容不能照搬上述模式,可以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实践教学内容。二是“以‘优’带‘差’法”。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有的学生由于理论课学得扎实、悟性高,掌握得比较快,有的学生掌握得比较慢。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实践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辅导其他学生的实践学习,这样容易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学习气氛。
(3)综合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基础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若干种技能,但是,他们对各种技能的应用价值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这将会影响他们对实践的进一步学习。因此,在综合实践教学阶段,应适当安排一些与物流实际相联系的课题,同时,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参与工作,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实践技能的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实践学习兴趣。
2.2实践教学手段的选择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1)基础实践教学手段。基础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演示教学。它是指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具体形式有幻灯片、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这种形式可以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实践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并为下一阶段的实践学习打下基础。二是案例教学。它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某实践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
(2)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专业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模拟实验。它是指利用校内外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模拟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流程的运作。模拟实验的关键是实验数据的仿真性、实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验的指导和考核[4]。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物流实务的操作能力。二是生产实习。它是指让学生到实习基地直接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生产实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供应、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业务。
(3)综合实践教学手段。综合实践教学手段主要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有意识地针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善于发现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它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等过程,是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实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物流综合实践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
2.3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选择
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学生的实践理论,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实际操作、技能竞赛、口试、上机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合理性来确定成绩。对于采用项目学习法教学的课程,可以按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施的结果,进行评分。
3实践教学的新方法——项目学习法
3.1项目学习法的定义。项目学习法是一种通过项目来进行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它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能力训练[5]。
3.2项目学习法的使用条件。要使用项目学习法,就必须要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学校应通过与物流企业或者非物流企业的物流部门沟通协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优势是:它提供的是现场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物流项目,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培养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内,可以建立物流系统仿真实训中心和物流软件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实训、物流信息管理实训以及综合物流管理实训,这样可以把现实当中的物流设备或物流业务流程浓缩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既方便了实践教学的管理,又节约了实习成本。
3.3项目学习法的特点。近年来,项目学习法在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综合有关院校的使用效果,它具有以下特点:在项目针对性方面,它鲜明地支持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以个人的、集体的方式实施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方面的行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使用阶段方面,它在专业实践教学阶段和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中使用;在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训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项目,如为客户设计一个储存方案,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完成项目的多种方案和途径,并做出选择,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学生为回应挑战难免要遇到障碍,所以总要设法寻求支持,直至最后完成任务,这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在项目内容的安排上,要能体现现实物流管理的相关问题;在项目实施结果方面,项目学习法所追求的结果表现为现实的成果,这些成果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会起到激励作用。
总之,项目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
4总结
总之,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应具备第一线生产技术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必须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6]。
参考文献:
[1] 洪燕云,谢忠秋.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31.
[2] 杨浩军. 物流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 物流科技,2006(2):79-81.
[3] 陈代芬. 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02(5):38.
[4] 张顺堂,黄力波. 物流过程教学实训系统研究[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6):103.
[5] 秦立公.《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J]. 物流科技,2006(10):126.
[6] 王宇露. 国际物流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6(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