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活血化瘀脑血栓形成治疗结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34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脑血栓形成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发病2周以内住院患者,其中24小时以内发病者1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平均年龄66.19±9.84岁)和对照组99例(平均年龄63.9±6.95岁)。病情分型按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分为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和重度(31~45分)。
两组病例治疗前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病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急性期安静卧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者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血糖,脑保护治疗,支持疗法,生命征稳定者早期功能锻炼等。治疗组病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或鼻饲经验方活血补肾汤,1剂/日。该药用煎药机煎煮,共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分钟,两次取汁混合约500ml,每日分2次温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
活血补肾汤主方:制首乌30g,菟丝子15g,骨碎补10g,合欢皮20g,熟地20g,寸云10g,丹参15g,当归12g,川芎12g,水蛭10g,麦冬12g。随症加减:伴气短乏力、少气赖言等气虚症状者加黄芪30g,台参12g。伴形体肥胖、舌苔厚腻、喉中痰鸣等痰浊内盛者加全蒌20g,天竹黄10g,胆星(冲)10g,伴大便秘结者,腹气不通者加大黄10g,桃仁12g,芒硝18~20g;伴意识障碍者,加郁金12g,石菖蒲12g;伴头痛头晕、面赤易怒、脉弦等肝阳上亢之症者,加天麻12g,钩藤10g。
观察指标:病人住院不少于4周。详细记录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按脑卒中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住院时、2周、4周评分,比较用药前后的变化。同时化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等。
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6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评分值相似;疗程结束时,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治疗组平均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
脑血栓形成的病机比较复杂,但主要矛盾是肾虚血瘀。以肾虚为本,故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大法,根据兼证不同,可佐以活血、化痰、通络等。活血补肾汤以制首乌、熟地滋补肾阴,菟丝子、寸云温壮肾阳,四药合用,阴阳并调,大补肾脏之不足。麦冬滋阴敛液,骨碎补活血补肾强骨以助其力。丹参、当归、川芎、水蛭等活血祛瘀通络,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填髓、活血通络之效,并随症略有加减以竟全功,更妙在伍用舒肝解郁、悦心安神之合欢皮,以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解除患者中风后之忿怒忧郁、烦躁不宁之症,以利神经功能康复。现代医学中药药理研究显示:首乌、菟丝子、骨碎补、熟地、寸云等补肾中药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脑保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而丹参、当归、川芎、水蛭等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扩张脑血管、降脂降糖、抗血栓、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作用,合欢皮有抗抑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32.
3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34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符合诊断标准的脑血栓形成患者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发病2周以内住院患者,其中24小时以内发病者1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平均年龄66.19±9.84岁)和对照组99例(平均年龄63.9±6.95岁)。病情分型按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3]分为轻度(0~15分)、中度(16~30分)和重度(31~45分)。
两组病例治疗前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病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急性期安静卧床、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者给予降颅压,调控血压、血糖,脑保护治疗,支持疗法,生命征稳定者早期功能锻炼等。治疗组病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或鼻饲经验方活血补肾汤,1剂/日。该药用煎药机煎煮,共煎煮2次,每次煎煮25分钟,两次取汁混合约500ml,每日分2次温服。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
活血补肾汤主方:制首乌30g,菟丝子15g,骨碎补10g,合欢皮20g,熟地20g,寸云10g,丹参15g,当归12g,川芎12g,水蛭10g,麦冬12g。随症加减:伴气短乏力、少气赖言等气虚症状者加黄芪30g,台参12g。伴形体肥胖、舌苔厚腻、喉中痰鸣等痰浊内盛者加全蒌20g,天竹黄10g,胆星(冲)10g,伴大便秘结者,腹气不通者加大黄10g,桃仁12g,芒硝18~20g;伴意识障碍者,加郁金12g,石菖蒲12g;伴头痛头晕、面赤易怒、脉弦等肝阳上亢之症者,加天麻12g,钩藤10g。
观察指标:病人住院不少于4周。详细记录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按脑卒中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住院时、2周、4周评分,比较用药前后的变化。同时化验血尿常规、肝功、肾功等。
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内;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65,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平均评分值相似;疗程结束时,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治疗组平均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
脑血栓形成的病机比较复杂,但主要矛盾是肾虚血瘀。以肾虚为本,故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大法,根据兼证不同,可佐以活血、化痰、通络等。活血补肾汤以制首乌、熟地滋补肾阴,菟丝子、寸云温壮肾阳,四药合用,阴阳并调,大补肾脏之不足。麦冬滋阴敛液,骨碎补活血补肾强骨以助其力。丹参、当归、川芎、水蛭等活血祛瘀通络,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诸药合用共奏益肾填髓、活血通络之效,并随症略有加减以竟全功,更妙在伍用舒肝解郁、悦心安神之合欢皮,以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解除患者中风后之忿怒忧郁、烦躁不宁之症,以利神经功能康复。现代医学中药药理研究显示:首乌、菟丝子、骨碎补、熟地、寸云等补肾中药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脑保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而丹参、当归、川芎、水蛭等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扩张脑血管、降脂降糖、抗血栓、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作用,合欢皮有抗抑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32.
3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