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很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月初的一次朋友聚会中,我偶然听到颜元叔去世的消息,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自从知道他移居大陆以后,一有机会我就问别人是否知道他在大陆的地址,但没有人能够回答。我心里也想,这事也不是很急,总会探听到。潜意识里似乎觉得,颜元叔身体很好,说不定我们哪一天还会在大陆再见。总之,几年来我常常想起颜元叔,也一直在寻找他,但不能说很积极。现在好啦,他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个人对颜元叔的感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说了别人也不能体会。我感到奇怪的是,每当我偶然在别人面前提起颜元叔时,别人都会认为,我提了一个不值得一提的话题。我感觉到,颜元叔好像彻底被台湾文化界遗忘了,或者说,台湾文化界根本就从未存在过颜元叔这个人。
  两三年前,《文讯》杂志社受台湾文学馆委托,要为台湾文学的研究者建立一个资料库,初步计划是先选50个人。我和其他两位比我年轻的著名教授受命拟定名单,再汇整讨论。在见面讨论时,我发现他们两人的名单中都没有颜元叔,我只能说我感到震惊。这不是说,他们两人认为颜元叔没有资格列入50名之中,而是,他们连颜元叔这个名字都没有想起来。然而,也不过在四十多年前,颜元叔却是台湾文坛大红特红的评论家,连续十年之间做了很多事情,引起很多争论,俨然台湾文坛旋涡的中心。而现在,一切了无痕迹,好像水面上从来就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波澜。
  颜元叔1967年得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到台大外文系任教,那一年我进入台大中文系就读。1969年颜元叔担任外文系主任,我进入大三。那时候,中文系有一批学生团结在柯庆明周围,想要为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寻找一种新方法,而颜元叔也就在那几年不断地写文章,评论台湾现代文学和中国古典诗,他的文章常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引发我们的讨论。我的学长和同学的情况我并不很清楚,但颜元叔的每一篇新文章,只要我知道,都是必读的。颜元叔的批评文集,从《文学的玄思》(1969)到《社会写实文学及其他》(1978),十年之间出了七本,只要一出版我就买。我在台大七年,除了中文系少数两三位老师,还有学长柯庆明,就属颜元叔对我的影响最大。

2


  就我的记忆所及,颜元叔在台湾最红的那几年,他做了好几件事。第一,他想要有系统地评论台湾的当代作家,曾经为五个诗人(余光中、洛夫、罗门、叶维廉、梅新),三个小说家(白先勇、於梨华、王文兴)写过专论。我认为,他试图为战后台湾文学做个总评。遗憾的是,由于他的诗学观点和创世纪诗社南辕北辙,他和洛夫等人彻底闹翻,这个工作并没有继续下去。他这些文章,连同夏济安、夏志清的评论,是我早期学写批评文章的范文。三个人之中我比较偏爱颜元叔,他的论点鲜明,文笔清晰,跟我的个性比较相合。我后来在《小说与社会》中评论了我认为当时最重要的六位台湾小说家,实际上是延续了颜元叔的工作。我所以没有写诗人评论,也是因为看到颜元叔做这种工作所惹出来的麻烦。
  颜元叔对台湾现代文学的一些看法,现在已经很少人记得。但有两点我觉得应该提起。首先,他曾经以重炮攻击台湾现代诗的某些重大缺陷,并以嘲笑的口吻说,所谓新诗,就是稿纸写一半。现在大家都还记得,唐文标和关杰明所引发的现代诗论战,但很少人知道,颜元叔其实是先驱。其次,他是捧红王文兴的《家变》的人。《家变》在《中外文学》上连载时,可说骂声不绝。《家变》连载结束,颜元叔立刻发表长篇评论《苦读细品谈家变》,彻底改变了大家对这本小说的看法。王文兴自己就说过,没有颜元叔,《家变》不会这么轰动。我认为,颜元叔的這篇文章是他最好的评论。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有了它我才能写出《小说与社会》中的那一篇王文兴论,我自己觉得,这是我最好的小说批评。
  颜元叔的第二个工作是和台大外文系的同事创办《中外文学》杂志和比较文学博士班。这两个工作是彼此关联的。颜元叔认为,外文系的学者不应该只是研究外国文学,应该关心中国的文学;运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论述自己的文学,才是外文系学者应做的工作。同时他也认为,没有一本优良的文学杂志,自己的文学就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颜元叔是具有使命感的人。我们不应忘记,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前期,《中外文学》始终是台湾文坛的最重要刊物之一,当时对文学有兴趣的人,很少不看这本杂志的。
  颜元叔的第三个工作是,努力译介西洋理论,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译出了卫姆塞特(William K. Wimsatt,Jr.)和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合写的《西洋文学批评史》(1971年出版)。本书中译稿多达55万余字,而且非常难译。颜元叔说,他的父亲将全稿修改了两次,以便让译文更接近可读的中文,他自己也修改了两次。上世纪60、70年代,很多人谈论西方理论,但很少人愿意像颜元叔这样下苦功夫搞翻译工作。我曾经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对着英文原著将全书细读一遍。从此以后,我才敢读西洋理论。而且在对读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译错的地方并不多。书所以难读,是因为理论实在很不好译。颜元叔的这个工作,我到现在还深深感念。此外,他还在1973年主持翻译了一套西洋文学批评术语丛书,共20本。这套书主要是由外文系的年轻老师和研究生翻译的,水准参差不齐,但对我还是很有用。我有许多西洋文学知识是从这套丛书学来的。(这套书的英文版第一批出20本,接着又陆续出了一些,台湾并没有继续译下去。后来大陆好像全套翻译了,只是我无法买全)

3


  1974年7月,在学习七年之后我离开了台大,那时候颜元叔还是很红。我常听到关于他的一些耳语,知道有人私底下叫他“屠夫”,大概因为他为人有霸气,文章也写得凶悍。还有人更不客气地称他“市侩”,这是批评他贪财好利。我只关注他的工作和文章,不怎么在意这些流言是否属实。现在我已经了解了,一个人最红的时候,是不可能没有诽谤和流言的,何况颜元叔一向我行我素,根本不在意别人的批评。   据我后来的体会,颜元叔的没落和两件事有关。1971年的台大哲学系事件,他没有表态支持当局,有人不高兴,因此没当上文学院院长。同时就在那一段时间,他开始提倡社会写实文学,再加上以前他对现代诗的攻击,实际上,他和后来兴起的乡土文学精神上多少有相通之处。我还记得,他曾在1973年的《中外文学》上发表《台湾小说里的日本经验》,这篇文章比林载爵那一篇著名的《台湾文学的两种精神》还要早几个月出现。因为以上种种,当乡土文学进入全盛期后,他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尴尬。反对乡土文学的,有人暗示说,他为乡土文学当了开路先锋;而乡土文学阵营的人,也不可能接受他那种温和的立场。在两边不是人的情况下,70年代中期以后,他就逐渐离开文坛的风暴圈,主要改写杂文,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家。
  但颜元叔并不想以散文家的身份终结他辉煌的事业。他说,人一进入五十,就应该写一本大作。他最先的想法是,分析中国古典诗中的一些名作,把他的所学奉献给中国文化。在这之前,他这方面的文章由于喜欢谈论诗中的性意象而备受攻击,现在他又犯了一个更严重的错误。1977年12月他发表了一篇题为《析杜甫的咏明妃》的文章,居然把这首耳熟能详的名作误记了两个字,而且还洋洋洒洒地据此分析了数千言。这一下就引发了群起而攻的局面,他虽然公开道歉,有人还是不依不饶,而且还有人想提案弹劾。当时我为颜元叔感到惋惜,但我认为,他只是太过自信,相信自己的背诵能力,不肯再查一遍书,而犯了大错,这根本无损于他的学识和能力。但不少人认为,颜元叔完了,没有人会再重视他了。
  1983年,我买到颜元叔刚出版的厚厚一本巨著《英国文学:中古时期》,70万字。我读了他的后记,才知道,他现在全心全力想要为中国人写一大套英国文学史,共分七大部,每部70到80万字,预计五年完成。看了这样的后记,我真是既感动又感慨,这个顽强的颜元叔是不可能被击垮的,他还想做事。这之后,我等他的后面几部等了好几年,一直没等到,就没有再注意了。现在为了写这篇文章,翻查他的著作目录,才发现他在1995到2002年之间出版了四大部《莎士比亚通论》,分别评述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悲剧、喜剧和传奇剧,最少的676页,最多的967页。由此可见,他虽然没有按原计划完成全书,但总字数和他原定的设想也已相差不远。我完全没有料到,在最孤立的80、90年代,他还能写这么多,真是了不起。

4


  90年代以后,颜元叔开始在《海峡评论》上倾泄他那激情澎湃的民族情怀,我没想到我们最后会以这种方式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我也在《海峡评论》上写过几篇文章,他曾写过一封短信给我,贊许其中的一篇。有一次我们同时参加大陆的活动,但分乘不同的车子,我远远地看到他,特别跑过去跟他打招呼,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估计应该是十三四年前的事了。
  颜元叔哪一年把他的生活重心移转到大陆,我现在还不清楚,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有一件事我想在文章的最后提一下。1980年10月24日,在乡土文学论战结束发生一年多以后,颜元叔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上发表了一篇《也是“乡土”,更是“乡土”》,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在台湾谈台湾的乡土,应该包括一切真正爱台湾的人。泥土本无情,有情是人的脚跟踩进去的,指头按捺进去的,膝盖跪压进去的。当你在这个地方,当你为这个地方,流了汗,流了血,这汗与血的灌注便是亘古以来的自然祭礼;那淌流血汗的人与这承受血汗的土地,其间便建立了血与汗的盟契。没有行灌注礼的人,不算乡土之民;行过灌注礼的人,是过客亦变成了乡民。乡土是一种爱,爱这块泥土,这块泥土就变成乡土;作践乡土的人,虽然营厝三代,永远只是闯入者。乡土不是专利,于是岂可垄断——台湾的乡土属于一切爱台湾的人。
  我的学生蔡明谚跟我说,这一段话讲得真好,真感人,到现在还有警示作用。是啊,颜元叔是无愧于台湾这块土地的,他曾在这里流了汗,流了血,做了很多别人没有做过的工作,他是值得我们怀念的。
  补记:在写这篇文章时,刚好收到蔡明谚寄来的新作《燃烧的年代——七〇年代台湾文学论争史略》(台湾文学馆出版)。这本书有许多篇幅谈论颜元叔,帮助我确定一些日期,提供我一些资料,对颜元叔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参考。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科技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热点话题,到底中国科技体制的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这些疑惑都是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的问题,至少学者们应该发出一种自觉的理论追问。本着这个目的,本期专栏我们邀请三位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学者,就此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全面展现中国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摘 要:中国已经错过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而且改革的机遇窗口正在关
摘 要:明末清初以还,伴随着文人交往方式的变化,各类“赠送之文”泛滥不休,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史景观。除了文体自身衍变、文化境遇之迁改等因素外,文学生态内部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促发原因。袁骏、孙默以表彰母节和归隐黄山为题目,以数十年之坚持,征集相关诗文作品达万首之多,不仅成就了两种大型主题式创作,还足以引发征集过程及其相关利益诉求的思考,即作为一类特殊存在的“名士牙行”的交往特征、生存方式和人
一、《美诺》的独特之处    柏拉图对话大多以人名为标题,原因在于教育对象的灵魂多种多样。但是,作为谈论美德的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的主要对话者——美诺却很可能是柏拉图对话中出现的最坏的人之一。美诺来自帖撒利(Thessaly)的贵族家庭,帖撒利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在《克力同》45b-c处我们读到,老克力同力劝已经被判死刑的苏格拉底逃往帖撒利,按照《克力同》53d处的说法,帖撒利是个“乱七八糟、无法无天
摘要:受政策执行机构及政策执行环境等的影响,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政策设计者的目标出现了背离。为了系统剖析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升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通过构建囊括政府、社会组织和中小企业的27个指标的中小企业扶持性政策执行效率影响要素体系,并依次遵循各影响因素间关系的确定、专家语言变量的转换及去模糊化、应用DEMATEL方法识别关键要素、应用ISM集成分析各因素间
小小的家蚕是重要而独特的经济昆虫,除了支撑起蚕丝业的发展,用它还可以生产化妆品甚至是国防工业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通过破解家蚕基因的奥秘,甚至可以找到新型环保害虫防治之路。  让小小家蚕发挥大大作用,凝聚了成千上万生物农业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默默无私的奉献,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4月由科技部批
动物生态学是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角度研究动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的分支,是由动物学与生态学等交叉形成的学科。动物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规律的研究,对于健全生态条件,对于人类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美文博士,198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研究所野生动物生态组后,便开始了二十余年动物生态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19
摘 要: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体现环境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独特性所不可或缺的,具有一定的方向引导性和行为准则性。在国际环境法、欧洲环境法中,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与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未然防止及预防、原因者负担等等。除此之外,环境权虽被称作权利,但也具有与理念、原则类似的性质。日本的《环境基本法》把可持续发展视作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支柱,但没有体现其作为原则的行为准则性;对预防原则和环境权没有明
摘要:本文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上,应用RFID技术,针对油田企业构建了由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业务层、物理层构成的五层固定资产管理架构,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达成对固定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及精细化管控。在该系统架构上模拟运行了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业务流程,明确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上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运作过程。对推动油田企业及其他企业集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以及推动业务数据
摘 要:车门尺寸匹配区是汽车外覆盖件重要的直观感知质量区,车门铰链的装配方式与控制对车门与车身匹配的间隙和面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车门铰链各种装配策略,分析了各装配策略的控制方向与公差传递的累积和吸收,重点分析了三类常见车门铰链的装配尺寸链。运用VisVSA软件模拟实际装配过程,以公司某车型前门中门实际尺寸匹配为例,对基于门铰链装配策略的车门公差能力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实现了新产品尺
当神秘的金刚石也能够打上“人造”的烙印,用作加工业最硬的磨料、半导体最好的晶片、通讯元器件最高频的滤波器以及机件最稳定的抗蚀层等等。凭借自身的力学特性以及独特的声、光、电、热性能,金刚石有其它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石油钻探、航空航天、高速转动的轴承涂层、大功率半导体元件、海底电缆填充材料、窗口涂层、军事等诸多领域,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人类智慧的卓越。  在漫漫的研发长路上,中国、河南、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