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o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因而,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由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利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取得“激其情,引其疑,促其思”的效果,同时要关注學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刚开始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要怕,时间长了,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完成任务就容易了。
  二、启发自觉设疑,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就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法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猿猴”,所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所以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中学生自尊心强,他们不敢大胆提问题唯恐出错。因此,教师既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又要设法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来龙”、“去脉”或在知识的“怎么样”、“为什么”等方面去发现问题。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如追问法、反问法、类比法、联想法等。这样,持之以恒,必然会激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三、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时,在讲桌上摆放粉笔盒、词典、篮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卷筒冰激凌盒、三棱镜、玻璃棒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观察后,提出问题:桌上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哪些与圆柱、圆锥类似?这样从实际问题引入,提出与图形相关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脉博,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去探求新知识。
  2、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的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对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四、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营造开放式课堂,拓展学生自主意识。
  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思考,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的表达及塞
处罚是企业或组织管理中的常用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当甚至滥用处罚,必然事与愿违。要正确运用处罚手段,就要正确地认识处罚的作用。  首先,处罚滥用起不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前,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着以罚代管、以罚代教的情况。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罚得太多、令人心寒,不仅挫伤员工积极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  其次,处罚本身应兼具思想教育的功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人为对象,解
摘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通过历史教学,要实现学生“养成学会生存、生活和发展的经验。”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并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人类历史 教育活动 社会心理  我国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专家王坦认为:“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
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中学语文教学既有传授语文知识的要求又有培养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它既有智育方面的要求,又有德育和美育等方面的要求。从教材的内容看,它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到天文、地理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思维是与孩子沟通的根本;信任是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亲子教育是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环节;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成功教育的标志之一;赞美是与孩子沟通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沟通 改变 信任 欣赏  父母是孩子依靠,是孩子的榜样,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关键,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
心理学家和多数外语语言学家都認为,在听、说、读、写教学活动中,应坚持听、说为先的原则,坚持在情景中理解和掌握口语的基本技巧,听、说能力与读、写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并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可以说,听、说能力的好坏决定于多种能力的提高与否。  一、当前中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困境  1.我国英语教学的听、说现状  重读写、轻听说的英语教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也违背了英语的目的性。因此,英语听说教学已
摘要:初中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阶段,是他们性格、魅力的成型阶段,是他们生理、心理的成熟阶段。他们的人格、气质、才学、追求和生存全都要在中学校园里定格。努力锻炼生命的质量,造就一个具有当代社会属性的自我,他们要学会理性,要学会成熟,要树立远大目标,他们更需要的是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教育 学生 成长  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在交往、学业、情感、亲子、生理和择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心
摘要: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讨性学习,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基础性作业 创新模式  高中语文目前处于一个很尴尬和困惑的境地。学好语文非一日之功,再加上迫于高考的
摘要:演奏学习钢琴是一门科学,对人的要求很高,由于五个手指生理条件所限,各自具有的能力是不相同的,练习时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及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弹奏音阶、琶音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条隐形的线串联着,形成行云流水的流畅感。弹奏琶音时手不要从高处拍打琴键。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我谈几个问题,也是在钢琴教学中我的一些粗浅体会,希望能对广大音乐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阶 琶音 和弦 弹奏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以下就搞好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