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要有三个意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他强调,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模才有多样性,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培养人才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侧重于教师怎样教,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直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把教学过程变为训练过程。然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注定了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参与性的课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活”起来,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教学改革,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仅坐听而没有活动的学习是缺乏教育、教学和发展价值的。对于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应当通过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创设一些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活动环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如:1.表演活动。该活动是发展思维及语言的有效方法。在活动中,我通常预先给学生一些材料(譬如一些图片、一段情景或是几个单词),让他们首先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编写对话(可以几人合作),自编自演。这整个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与意识。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是演员兼导演,而不是关众。教师的参与及指导,会使效果更佳。2.打擂台式活动。该活动是训练智力活动的有效途径,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样学生知识与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会明显加快。传统的复习课,我们往往是搞题海式复习,把复习搞得枯燥乏味,若是适当的弄一些游戏,提高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这一个打擂式的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三、改革作业形式,转变评价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课堂教学,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我们不能狭隘的把作业理解成抄写、作题目、背书等。英语作业确实需要有抄写与背诵的,但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就应该发挥作业的重要作用。在课堂内、学校里,我们给学生创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但在家庭中如何让他们也享有这种氛围?就这一问题,我尝试让他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和周围小朋友说说,和家长说说,跟录音带说说。不仅如此,我还尝试了一些别的方法:1.学了新单词后,请学生回去找一些相关的词(一般性至少8个);2.根据语境或图片,让学生回去编写对话并表演;3.进行课外英语摘抄,并编写成英语小报;4.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以适当的评价。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曾说过:教育评价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测验它的手段。评价一个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是不能单凭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考试得高分来衡量的。因此,必须完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我们不能盲目地指出学生的语法错误,而应该在不经意地反复中加以指正,给出正确的信息,应让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地说。在看图说话的练习中,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的评价不能拘泥于能写一个简单的句子,没有语法错误就对。不能拘泥于写得优美、流畅、有新意,但个别句子有语法错误就扣分的简单做法上,而应以“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达到一定的量”为基点,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大胆地说。
四、注意家校协同教育,拓宽发展渠道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应盯着儿童发展的今天,而应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孩子们每天都在发展,我们要经常与孩子及家长进行沟通,因势利导,使其发展更好。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但他们是社会人,在受教育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他们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基本要求,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获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为他们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让孩子们在家摆脱“整天”埋头做作业的现状,让他们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参加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根据自身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施展个性特长,帮助他们主动的发展自己。让学生主动发展,其实就是要实现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观,即人的全面发展与充分自由发展的和谐统一。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
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直侧重于教师怎样教,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直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把教学过程变为训练过程。然而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注定了必然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参与性的课堂。那么,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活”起来,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教学改革,创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先生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和动作,仅坐听而没有活动的学习是缺乏教育、教学和发展价值的。对于学生来说,活动对于学习的理解,认识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应当通过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创设一些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活动环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如:1.表演活动。该活动是发展思维及语言的有效方法。在活动中,我通常预先给学生一些材料(譬如一些图片、一段情景或是几个单词),让他们首先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编写对话(可以几人合作),自编自演。这整个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与意识。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是演员兼导演,而不是关众。教师的参与及指导,会使效果更佳。2.打擂台式活动。该活动是训练智力活动的有效途径,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这样学生知识与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会明显加快。传统的复习课,我们往往是搞题海式复习,把复习搞得枯燥乏味,若是适当的弄一些游戏,提高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这一个打擂式的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三、改革作业形式,转变评价机制,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语言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课堂教学,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我们不能狭隘的把作业理解成抄写、作题目、背书等。英语作业确实需要有抄写与背诵的,但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就应该发挥作业的重要作用。在课堂内、学校里,我们给学生创造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但在家庭中如何让他们也享有这种氛围?就这一问题,我尝试让他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和周围小朋友说说,和家长说说,跟录音带说说。不仅如此,我还尝试了一些别的方法:1.学了新单词后,请学生回去找一些相关的词(一般性至少8个);2.根据语境或图片,让学生回去编写对话并表演;3.进行课外英语摘抄,并编写成英语小报;4.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以适当的评价。美国教育学家泰勒曾说过:教育评价是衡量实际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测验它的手段。评价一个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是不能单凭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考试得高分来衡量的。因此,必须完善评价机制。在课堂上,我们不能盲目地指出学生的语法错误,而应该在不经意地反复中加以指正,给出正确的信息,应让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地说。在看图说话的练习中,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的评价不能拘泥于能写一个简单的句子,没有语法错误就对。不能拘泥于写得优美、流畅、有新意,但个别句子有语法错误就扣分的简单做法上,而应以“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达到一定的量”为基点,使学生一次比一次更大胆地说。
四、注意家校协同教育,拓宽发展渠道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应盯着儿童发展的今天,而应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孩子们每天都在发展,我们要经常与孩子及家长进行沟通,因势利导,使其发展更好。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但他们是社会人,在受教育的同时,还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他们明确素质教育的涵义、基本要求,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获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为他们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让孩子们在家摆脱“整天”埋头做作业的现状,让他们走进社会,融入大自然,参加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根据自身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兴趣爱好,施展个性特长,帮助他们主动的发展自己。让学生主动发展,其实就是要实现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观,即人的全面发展与充分自由发展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