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兰克的史学思想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世纪以来历史学专业化过程中,兰克开启的历史考证学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兰克不是史料学家。史料学对他而言,是为了替历史建构提供坚实、可信的基础。兰克是建构历史的叙事大师。他不断而且一贯地在巨幅的历史著作中,借着叙事赋予历史意义。兰克终身没有历史理论的著述,没有系统地说明过历史知识的性质,以及论述历史研究的主体、客体问题。但是,在追求真实与历史意义的同时,他经常会在著作及书信中透露史家应该如何面对自我以及表达历史究竟是什么。兰克强调史家要有观点,要了解自我的局限性并提升自我,他也不隐讳自己的历史看法
其他文献
历史叙事是我国宪法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不具备规范性特征而被置于序言之中。现行宪法序言叙述历史的模式,表现为在一个大的历史脉络中,突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四件大事”。这既确保了历史叙事的完整性,也便于叙述主体表达其主旨意识。此般有重点的历史叙事,背后隐藏着“寓理于实”的真实意图,即借由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用以表征四项基本原则的正当性。并通过事实向主张的过渡,使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既往成就取得的保障,更是今后行为的指引和准则。历史叙事还为理解现行宪法提供了背景知识,具有正当性论证、构造宪法体制和指引宪法实施三方
人性假设是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逻辑起点。领导者处理单位复杂人际关系,应了解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并对“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复杂人”等不同假设下人们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正视人性的复杂性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下级赏罚适当、用育结合,对同级刚柔并济、互帮互助,对上级摆正位置、亲疏有度。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斗争实践,新时代的风险与挑战以及党的建设总要求,分别构成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理论、历史、现实与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核心要义体现在斗争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实现党确定的目标任务,斗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斗争的关键问题在于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炼。斗争精神对推进“四个伟大”具有战略意义,它提振了全党的精神气质、意志品质和政治风貌,增强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提升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和行动能力,坚定了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