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的高中政治教育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0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重要的阶段,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高中教育改革中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生活为例,它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自主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提高自己对国家经济宏观和微观的的认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教育改革 高效课堂 经济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56-01
  胡锦涛同志在总结我们党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积累的重要经验时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针,始终保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不断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坚持把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根本举措,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
  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那么在新的一轮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从哪里着手,从哪里发力?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承九年义务教育之上,启大学教育或社会就业之下,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所以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进入成年人的重要时期,是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所以这时候高中政治的知识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将对整个人生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以至于我们要把兴趣培养成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所以高中政治新教改必须体现的就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以经济生活为例,它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自主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经济生活中是如何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呢?
  首先,从经济生活的中心要点可以看出这是围繞着四个方面来展开的,分别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最贴近生活的。每个人从出生就从事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原生世界(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另一种是衍生世界(人类创造出的新的事物)。认识是有前提的,一是认识事物的存在,二是认识主体存在。衍生世界和认识主体都离不开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所以这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最直接的媒介。
  其次,从认识主体来说,青少年这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对很多事物都非常有兴趣,但是对以前的旧教材没有兴趣,是因为,旧教材的讲授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的,很少能提起青少年的兴趣。而新教材不同,它的讲授方法是:有用——认知——合作——理解——难点——讲解,通过这种认知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与经济生活契合的结点,为学生打开不一样一扇门,认真落实了贴近是学生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用40分钟时间来构建高效课堂。
  再者,从课程设计来看,首先给学生们讲的就是货币,这是与每个学生都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父母的工资,家长给的压岁钱,上学要交的学费,买东西所要花费的都是钱,从而引出货币、纸币,再而引出了信用工具,这些都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正好体现了贴近生活的原则。拿钱买的是商品,那么商品是什么?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贵有的便宜甚至同一件商品不同时候的价格也不一样?这些都吸引着学生进一步研究学习和探讨。有了商品后是如何分配的,如何投资,为什么有的人工资高有的人工资低,如何消费,为什么得交税,税收最后去哪里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扩大范围后就是对外开放?这些问题出现后,国家、企业、个人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予以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加深了学生对于经济生活的认识。
  最后,高中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经济的宏观和微观认识,了解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从而知道国家这么做的原因和意义,努力增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的意愿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余静陈友芳编著《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21-02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的企业顶岗实习(以下简称:顶岗实习)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是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由学院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顶岗实习要求“真实的工作环境”,而不是模拟或虚设的工作
期刊
【摘要】论文从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计划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及定位,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培养、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4-02  “卓越工程师
期刊
【摘要】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所属的类别是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质很强的科目。最近这些年,这门科目的发展势头十分迅速,在国内,这门科目受到了各个阶层人士的欢迎。无论是在政治界、商业界、时尚界,还是平常的白领等普通人,每个人都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示出最好的自己。因此,形象设计师这门课程逐渐升温,在社会上所能造成的影响也逐渐变热。但是当前社会上与形象设计这门专业逐渐升温的情况不同的是,相对应的人才十
期刊
【摘要】以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审视民汉师范高校中的通识课程——公共心理学。面对新课改趋势,公共心理学课程应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保证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民汉合校 公共心理学 多元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7-02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播的手段,它是经过选择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熏陶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因素。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尽早与职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明晰校企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机制,促进校企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真正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理论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大连商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经做成在大连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11个班级,400多名学生,校内实训室多达7个,也为大连70多家幼儿园培养输送一线教师,随着专业的影响力及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早期教育,为学生多元化就业及社会需求做好早期准备。随着我校的一条街建设的筹备,学校特将一个大约200多平方米的门头作为
期刊
【摘要】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网络教学的实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教育模式 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2-01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从而给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地位、教学方
期刊
本文在对软件实践类课程以往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AutoCAD》的教学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软件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加以阐述,通过两年的实践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期刊
【摘要】教育人,不可能不运用两种武器,一种是表扬,一种是批评。多一次表扬倒还可以,但多一次批评则会相反。因此,批评的运用,须慎之又慎。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通常需要运用批评的武器,使其得到改正。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大声叱责,也不应挖苦讽刺,更不应拍桌打凳。  【关键词】批评 教育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02-01  苏霍
期刊
【摘要】 《谁又把锁按死了》这篇论文,是在见证课改,反思成长的活动中自己的一点体会,作为教师要不断强化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的观念。把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文中所讲是发生在自己平时工作中的真实事例,望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宽容 尊重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