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从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计划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及定位,实践能力的要求、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培养、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实践教学 环境工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14-0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教育部着力实施的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西南交通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国首批试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被学校确定为首批卓越工程计划试点专业。本文将以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构建,对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及定位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国家通用标准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制定了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培养目标和定位。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将继续秉承西南交通大学原校长茅以昇先生提出的“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企业阶段实践教学的学习,将课堂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锻炼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双方优势互补,联合培养能够解决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环境问题的本科工程型人才,主动适应新能源产业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事业大发展对高端工程型人才的需求。
  二、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1.具有一般性、专门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从事环境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行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工作纪律、基本工作内容,熟悉行业的工作性质,能够较快适应行业的相关工作,熟悉行业的行业背景,了解工程项目的运营、管理方面的关系;熟悉环境工程领域技术标准,了解技术发展趋势。
  2.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在具有一定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工程训练,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善于对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和维护中出现的工程问题进行处理,并具备基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环境工程方面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能对环境工程项目变化的需求提出改进设计方案并制订实施计划,具备污染物处理技术开发、系统维护改造的能力。
  3.具备环境工程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管理环境工程项目方面的思想和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具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畴内,按确定的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应对环境工程项目需求变化的能力,能够发现质量标准的变化,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具备处理项目中出现的危机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参与评估环境工程领域设计的工程项目,具备提出项目改进建议及工程过程改进建议的能力。
  4.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能够熟练使用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語言,基本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下沟通与表达的能力,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纂,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释;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建、运行、管理、协作团队方面的能力。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职业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积极进取精神、系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工程师角色定位。
  三、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在对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计划本科层次实践教学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卓越工程师计划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经济建设、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普遍性培养与个性化教育、校内外五结合,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构建新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与中铁二院建设的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企业的最新技术,初步构建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综合设计与工程应用结合、基础与前沿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围绕环境工程“环评、设计、监理”核心能力的培养而展开。
  新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重点放在了各类工程实习、技能实训、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四个线性层次上的实践环节,并将部分综合性、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环节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
  四、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参照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实践教育相关质量保障措施,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安全动态保障机制,构建了新型工程实训考评体系和面向工程应用的论文(设计)考评体系。
  以执业能力评价为准绳,改革传统实践教育考评体系,着力构建工程实训考评体系。以面向工程应用为目标,着力构建新型毕业论文(设计)考评体系。根据环境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本科层次人才需求能力要求,构建不同层次的“环境工程人才能力评价矩阵法”,依托能力评价矩阵对知识、技能和素养的综合实现质量开展面向执业能力提升的全面考评。   五、师资力量的配置及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1.师资力量的配置
  企业学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负责制。学校导师由学校所在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验,有责任心,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队伍中遴选。企业导师经校企双方商定后,由学校(或学院)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中聘任,并签订指导合同。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成立指导小组,研究和解决进行现场教学、实习、工程实践、科研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和积累指导经验。实行“双导师”制的关键是要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学校导师要教育学生尊重企业导师,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要经常沟通信息,协调指导事宜。
  2.完善师资工程能力的培养机制
  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符合“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一方面确保卓越工程师专业人才的完整的培养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为高校青年教师实践工程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途径,通过深入企业现场指导学生,极大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人才引入机制,确保了企业中个别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专家进校讲学并参与工程型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六、工程实践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
  工程认证是对学生工程实践成果的认定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工程认证,能够提高工程实践的效率,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通过相应部分的工程认证。工程实践的最后阶段,学生在实践中心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成绩合格且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后,由中心颁发工程认证证书。
  表6-1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证标准
  七、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教改项目,其中主要是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以此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保证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能够达到“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2]王涛,王爱国,刘美.工程教育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21(5):29-32.
  [3]宋珍霞,徐建平,蔡昌凤,徐大勇,唐海.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1):80-83.
  [4]冯磊华,鄢晓忠,李录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2):71-72,94.
  [5]赵韩强,赵树凯,刘萍萍.试论高等工程教育师資队伍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81-82.
  作者简介:
  梁莉,女,1966.4,本科,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主任,环境工程,工程师。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在日常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倡导教育无纸化,无纸化教学势在必行。于是,如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实现无纸化成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利用电子空间实现了教学全面无纸化。  【关键词】空间 无纸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29-01  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大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软件测试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也愈受重视。文章就软件测试技术在我系作为专业限选课程,探讨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当前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软件测试 教学方法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20-02  1.软件测试课程
期刊
【摘要】如今,双语教学已成为许多独立院校的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广告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围绕实施双语教学的条件——课程、教材、师资等,逐一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专业英语 广告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2-0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
期刊
【摘要】引领式学习是中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将引领式学习引入开放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从教师引领实践教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案,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施效果四个方面,提出了引领式学习对培养远程开放教育成人在职学习者的研讨、合作、探究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开放教育 引领式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要办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要的载体。本文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特色,阐述了基于TAFE的酒店管理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TAFE 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9-01  酒店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举上海一例,2
期刊
【摘要】PBL教学法主要用于医学教学,现在越来越多地被新兴学科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课程中使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高校全面教育的新路径。在课堂中划分学习小组,实施“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反思”的四段式PBL教学法,学生总体反映该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得出,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适用PBL教学法,构建的“问
期刊
【摘要】加强高校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的重要措施。在维护校园稳定、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对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5-01  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招生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长期以来农学专业专业课教学“一言堂”式的缺乏互动交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以农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为对象,进行了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创建了“校外基地授课、田间地头讲解、现场操作演示、典型调查分析、课堂集中讨论、分组演讲辩论、撰写读书报告”的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使“一言堂”变为“大家談”,使“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使
期刊
【摘要】本文对立体视频技术在提高药理学双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阐明了立体视频技术在双语教学中的优势,分析了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药理学 双语教学 立体视频技术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药学特色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2010年湖南师范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21-02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的企业顶岗实习(以下简称:顶岗实习)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是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由学院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顶岗实习要求“真实的工作环境”,而不是模拟或虚设的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