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一点经验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一直是以图画的形式在记录着生活。因此,美术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着比文字还要悠久的历史。让小学生学好美术,形成一定的美术功底,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美术教育被极度边缘化,特别是一些乡镇学校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对待,任由其他科目随意占用,没有专业美术教师配置,甚至教材都缺乏……形成了一片接一片的美术教育“沙漠”,这都是对于美术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所致,一切唯分数和升学率论,造成了美术教育教学的严重滞后。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告诉我们,忽视美术教育是相当错误的,因为美术教育关乎学生成长的一些重要特质的养成,能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性品格,养成一定的审美观,进而有效地正面引导他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
  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是整个美术教学链中的基础阶段。帮助小学生在小学时期打好美术基础是每一个小学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有效打好美术科目基础呢?下面我就结合我的一些教学经验,跟大家分享下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最大特质就是,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样的想象力可以说是“天然去雕饰的”,这也是当前美术教学理念所看重的,所以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肯定。就如中国画讲求的意境一样,用工笔画的规则去看待就不合适了。
  小学生的想象力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就如一块天然的水晶,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有着不同的形状与斑斓的色彩,过分打磨渲染都会让这样一种天赋的能力黯然失色。当然,我们也承认美术是有一定的方法规则的,但这些方法规则绝对不是用来束缚消磨学生的想象力的,这点美术教师必须有着清晰的认识。
  二、多样化美术展现形式
  一谈到美术,很多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幅幅静态的图画,图画是美术的重要展现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展现形式,美术的展现形式有很多:可以表现为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设计、新媒体和摄影等类型。可以用作美术制作材料物质的也很多: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木头等。如此多的美术展现形式与物质材料让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没理由单调刻板,小学美术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多注意展现美术魅力的多样化,让小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热情,更好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来,培养良好的美术功底素养。
  三、让小学生多画
  发给小学生本子,引导他们多画,通过细致观察,画出自己喜爱的事物。在画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教给小学生适当有效的绘画技巧,学以致用,让他们有效体会,在不停地绘画——修改——再绘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能。
  多画、多练习是提升美术技能技巧的不二途径,美术教师必须加以充分重视,让小学生多练习多画,在不断的绘画练习实践中感受并深化认识绘画技巧方法,从而提升自我的图画展现能力。
  四、肯定小学生的习作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得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小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品是让人无法满意的,线条扭曲,画面感极度不协调,笔调随意性很大……如此种种,很多美术教师会感到无法理解,甚至苛责学生。看看毕加索的作品,我们就知道美术的绘画手法多样,意境发散,所以包容性很强,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这样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小学生的画作呢?教师应多发现挖掘他们画作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以更加愉悦的姿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去。
  小学美术教学是快乐的,有了这个前提设定,一切都不是问题,让我们一起愉悦地探讨美术教学的方法模式,为进一步搞好小学美术教学而不懈奋斗。
  (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优势明显,但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
自从参加了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的课题组以来,我深刻体验到跨越式的全新理念。它打破原来固有的教学模式,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广阔的思维空间,利用配发的阅读材料为语文学习提供更便捷的平台,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突破了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的课堂教学,极大地扩充了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抒内心情怀。在跨越式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