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我也不甘于寂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在学习新课程改革,在学习中感触颇深。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更理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成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师。那么面对新课改,我们有必要些什么呢?
  一、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坚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新课程带给我们且要求我们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二、教学情境学习观的转变
  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新课程体现出教学中本来就有的那些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做一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这种课程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新课程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机制上的变化。新课程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才能立于教改的潮头,才能适应性一轮课程的改革。身为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学习者。在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人一次性从学校拿到毕业证书,还远远不能适应以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他必须终身学习,从为获取某种任职资格而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断的学习是最基本的。
  三、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新课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张扬学习的个性,以求达到教学的更佳效果。当下,语文课堂高度民主程度的用话频频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也确实喜欢老师交给他们这样或那样的机会。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往往在教师们的高度民主的背后却仍隐藏着过去陈旧的“独断”现象,只是这种“独断”变得难以发现罢了。其实不管中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想不想学,许多教师其实照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课堂的延续,无论学生想学与否,还是得跟着老师走,只不过课堂上多了那些不中用的“民主”言语罢了,打着“民主”外包装的“填鸭课”经过一翻重新包装后还是粉墨登场,教师不是“导演”,则成为了绝对“领导人”。有些则恰好相反,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教师也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这样活着日子挺潇洒……于是乎课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也多了,学生发言也增加了。可是,到头来,整节课却支不出一个所以然,课堂却成了混沌,主要内容也被“民主”争论掉了,我们的教师却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课堂成了新版的“放羊”课,教师不是“导演”却成了旁观者。
  四、引导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是新课标的方向,这种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素材,提高对问题的见解能力。在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的今天,教师们都在积极地实践着这样的理念,但效果又是如何呢?如果教师未曾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只是一味盲目地去模仿,那只会冲淡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知道小组合作活动不仅是让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各自嗡嗡片刻,更要紧的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怎样合作、怎样交流,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讨论、怎样质疑。教师除了应该组织好合作交流外,自己还应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组织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合作交流的质量,而不是象征性地表演。尤其是在低年级,由于孩子自制能力差,一些孩子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善于倾听他人,唯我独尊,讨论时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你说,我也说,课堂变得乱糟糟,一些“活跃分子”则趁机搞小动作,这样不仅会影响讨论效果,更无法使讨论深入。如果合作只流于形式,只在乎教师口令中的“开始”与“停止”,而不管学生讨论些什么,合作到何种程度,思想上交流到什么层面,只会给课堂带来负面影响,这样势必会冲淡有效课堂的浓度。因此,合作要求学生要相互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五、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及对师生角色等诸多深层面也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谋而合。《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过程中应做到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课程实施的开放。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形式多样的、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探究,以体现新课程理念。故而,教师们则绞尽脑汁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因此,许多教师就将这把“双刃剑”带进了课堂,便时不时地提着它舞动。如若舞得好,会让教学如虎添翼;如若舞得不好,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殃及我们的子弟。多媒体喧宾夺主是尤其突出的一点。众所周知,多媒体可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形象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个崭新的教学场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指导学生读书、思考,必要的讲授、点拨、质疑,组织讨论和指导基础练习仍不失为课堂主要教学手段。若舍本求末,由“辅助”成为贯穿课堂的“主教”,课堂成了场景观摩课,却把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情感的时间挤掉了。因此,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一定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才能相得益彰,倘若舍本求末,喧宾夺主,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教师使用各种教育手段的熟练程度,这样只会削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就事与愿违了。
  总之,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间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现象,作为民族地区的教师,我们更要深入领会其中的含义,避免课堂上不同程度地走形式、急功近利,而对有争议的问题,一定要广泛讨论,多方论证,切忌一哄而起,走向极端,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既“活”又“实”新课堂。
其他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 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 即 “学中用, 用中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方面,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 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计算出错率较高,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呢?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1、思想不够重视,感知不准确  造成小学生计算出错的首要原因是学生思想上不
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向视听形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通过实践,多媒体技术在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应用价值。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