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除夕"特殊的时空特点和节日氛围,极易唤起诗人的时间之思和生命之辨,也更易激发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人生憾恨。唐代除夕诗中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
【出 处】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夕"特殊的时空特点和节日氛围,极易唤起诗人的时间之思和生命之辨,也更易激发壮志未酬、功业不就的人生憾恨。唐代除夕诗中强烈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为:"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的摄人心魄的时光之感;"嗜退思年老,谙空笑岁除"的迫促焦虑的生死之思;"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的不甘衰竭的功名之叹。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执着追求功名来实现生命的超越与不朽,体现了唐代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其他文献
台站递运是军需补给的方式之一,台站在清代军需补给中作用巨大。西路粮运台站的设置非常灵活,设立在西路台线上的粮运台站直接承担粮运任务。不同时期,不同路段对台站的利用
嵇康人生美学所推崇的审美诉求和审美境域是“本真”生存。“本真”生存来自于自由洒脱、自然任心,所谓自然任心,即自然而然、任其自然,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现实世界与“名教
现象学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哲学精神,更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全新理论。在现象学视域中,意义先于概念,存在大于本质。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宣言将教育引向体验之源,引向意
进入21世纪,机构学就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研究也迎来了崭新的一页,而数学一直在机构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机构学从传统阶段发展到现代阶段,对其创新设计要求也愈
中国古代所谓文韬武略,是为了使国家强盛进而统一天下所采取的策略。先秦诸子百家、纵横策士、王公大臣视智谋韬略为“胜人之道”。三国时期,群雄并起,谋略文化成为显学。言语策
线粒体作为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器,其性状改变与衰老过程密切相关.有人称线粒体为衰老的生物钟[1].自1989年Linnane等提出线粒体衰老假说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线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