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y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用心灵倾听智者的声音,与古代圣贤进行精神对话,滋润了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搭建起诗词教学和课外经典诵读的通道,加强课内指导,引领课外诵读,给学生一枚经典诵读的拐杖,凭借课堂学习方法享受课外诵读的欢愉,在余音袅袅间走入文化盛典,传承文化,提升素养。
  一、 悦读——激学生经典诵读兴趣
  要唤起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诵读积极性,体悟经典诵读的趣味。
  1. 以疑激趣。教师在诗词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感,学会设疑,并在释疑中激起诵读欲望。如教《春晓》时,我问学生,“花落知多少”中的“知多少”是“知”还是“不知”?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诗人一夜没睡好,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学生说,“知”既是知道又是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各种思解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对学生诵读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2. 以境引趣。经典诗词是最精炼的文学样式,借助意象来沉浸气氛,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描述的方式将这些诗词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可以把诗句绘出一幅彩画,可以创作描述成一段美文,还可以演一演“儿童急追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中的儿童,春日散学时的情趣。体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画面,展现诗词无穷的意境,学生享受着读诗诵典的乐趣。
  3. 以典生趣。小学诗词中的用典很多都可以延伸成一个故事,结合小学生爱听故事的阅读特点,在诗词教学中,可将典故演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故事与诗词形成互文阅读,以典生趣,帮助学生开拓诗词诵读思路,提高诗词赏读能力。如《出塞》中讲述飞将军李陵驻守边郡,令匈奴闻风丧胆,保卫汉朝边疆的传奇故事。《七步诗》中分享才思敏捷的曹植,“七步成诗”智劝曹丕的故事。
  二、 能读——给学生经典诵读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诵读的时间,让他们愉快地与经典交流,才能渐渐地爱上经典诵读。
  1. 晨诵暮省。要让学生背诵积累大量的经典诗词而又不成为负担,“见缝插针,积少成多”是很好的方法。每日早读课十分钟时间诵读诗词,放学前抽五分钟吟诵巩固。每周一两首诗词诵读,持之以恒,能让学生养成“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的诵读习惯。每节课前的两分钟,边吟诵边做准备工作,动口又动脑,有时还可以进行师生对接、生生互接等两分钟诗词串联,学而时习之,常吟常诵提高了成效。
  2. 课程保证。我们将经典诵读与校本课程相融合,编写《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放下一切作业,只需在古诗词中赏读游弋。每月开展诵读过关考级进行诵读测评。每周一课的诵读赏析课,学生由课堂诵读再延伸至生活诵读,由共同诵读再走向自主诵读,进入一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诵读新境界。
  3. 活动支撑。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或一些特殊纪念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孔子诞辰日等,可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表演活动,融国学经典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庆典文化之中。还可以开展校园 “国学讲坛”“经典诵读展演”“国学经典知识竞赛”等活动,认识国学内涵,传播国学文化。结合校园读书节、文化节开展读经典诗句、吟经典诗文、唱经典歌曲、演经典诗词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让国学经典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随时如影随形,浸润国学芬芳。
  三、 会读——教学生经典诵读方法
  兴趣为经典诵读打开了大门,而读之有法,是经典诵读有效开展的推进剂。诗词教学学之有法,才能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经典诵读思维、方法,形成迁移,培养能力,引领学生带着兴趣的钥匙,开启经典诗词诵读的大门,凭借诗词诵读的方法,由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提升。
  1. 赏析入味。诗词本身就是抒情和美的化身,因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是赏析。立足于诗歌具体可感的词句,透过语言密码,体会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独到;关注诗词的表现形式,琢磨诗词的格律、用韵,读出味道,把握内在意蕴。如《池上》一诗,平白如话,浅显易懂,无须翻译,但诗的节奏韵律却很值得咀嚼。教学中,通过变化诵读的形式,感受“撑小艇,采白莲,藏踪迹,一道开”动名词搭配传递的句式,活泼灵动,“小娃、小艇、白莲、浮萍”蕴含的柔和明亮意境,轻松、喜爱与快乐的诗情,也在诵读中自然流淌。
  2. 感悟融情。诗词大多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与体验的,加之诗词本身的含蕴表达,使学生与诗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诗词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经验,诵读中潜回内心,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认知经验调动起来,与诗人的体验结合起来,与诗词的情意沟通起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每一首诗所传递的真挚情感。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紧扣“孤帆”一词,联系生活思辨:长江上船只来来往往,目不暇接,为什么李白眼里只有这一张帆?学生联系与亲人、好友离别时的情景,体会到“孤帆”中蕴含的离别深情。思维碰撞中,学生感受着每一处写景都有独特情意的真情,读景悟情的方法送入学生之心。
  3. 联想达意。诗词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诵读诗词,要为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在诗意的联想中扩展丰富,探索诗词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扣住词眼发问,“问一问词人的不须归原因是什么,到底要传递什么感情?”补白张志和的自序和另四首《渔父》词,想象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归的渔父形象,桃花流水中词人高洁的志趣,令学生读之回味无穷。
  四、 常读——养学生经典诵读习惯
  在课堂上,以教材的诗词为原点,在学生学习了文本意犹未尽的时候,我们应给学生以指引,不断向外延伸,开展饶有情致的拓展诵读,丰富的拓展诵读培养习惯,引领学生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1. 同主题诵读。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学完一个单元,对主题有了较深的理解后,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延伸诵读。如学习了孟浩然的《春晓》,就开展“诗中春”同题诵读,把韩愈的《晚春》、叶绍翁《游园不值》等写春诗,记诵在心。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开展“诗中别”同题诵读,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同的情,不同的境,让学生诵读更有情意。同主题诵读,既可品味古诗佳句之韵味,亦可仿学迁移写今文,引用自如于习作表达中。丰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能很好地达成。
  2. 推荐诵读。教师是学生经典诵读最好的“诵友”。在学生诵读中,教师有意识教给方法,同时以自己丰富的诗词积累作经典推荐,引领着学生在内涵不同、意象不同、意境不同的诗词世界中诵读赏析,追寻漫溯。如杨万里《小池》的清澈无声,缓缓流淌的泉水让学生喜爱无比。那么,就为学生推荐更多的“水”的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所写的是,汹涌的海水,壮阔无边,展示着曹操博大胸襟,气魄雄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写的是,山间弯曲的溪流,欲扬先抑,意境深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所写的则是暖春江水,江中鸭子因长年生活在水中“先知”“春江水暖”,诗句蕴含人生哲理。这样的推荐赏析,不仅扩大了学生经典诵读的境界,学生在更丰富的诗词中品味语言,展开联想,感受形象,体会情感,提升着他们的诗词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引发了他们对人生的积极思索。
  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间架起有效的金桥,经典诵读必将浸润学生纯净心灵,切实地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气节。
  (作者单位:苏州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创课,是我对话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流域。它有“六大”支流:创思想,创教材,创设计,创教学,创反思,创发表。这“六创”最终形成一个闭合的丰水回路,流到创课之河来。上一轮“六创”的完结,意味着下一轮“六创”的开启。“六创”连续不断,创课常创常新。六年级习作教学《修得一颗柔软心》,是2016年3月于四川绵阳“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指导教师培训”的一次创课。在创课中,每一创都是“0-1”的首创。像以往任何一次创课
一、 文学常识介绍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2. 作者韩非,战国时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他为“韩非子”。“子”附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  3. 被称为“子”的名人——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孙子、荀子……  4. 竽,是一种竹制管乐,靠嘴吹来发声,所以文中说——“吹竽”,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类乐器。靠弹奏丝弦来发声,叫弦乐器。所以古人用“丝竹”来代指“音乐”。  
一、 畅谈“学”字,导入新课  1. 看黑板上“学”字的小篆字体。认识这个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这是个会意字,左上方和右上方表示两只手,位于它们中间的“爻”字表示占卜,中间类似于盖子的部分表示房间,下面的部分表示孩子,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孩子在房间里学习占卜。其实古代人学习占卜也不是容易的事,需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学”的寓言——纪昌学射。  2. 教师写课题,学生书空,指
本文介绍了将麦类作物叶片置于0℃下,测定叶片荧光反应减少50%所需的时间来鉴别作物耐寒性的方法。此法用于试验后表明,将小麦、大麦和黑麦叶片保持在0℃下,抗寒与不抗寒材料
利用野生稻的抗性、优质和特异性状作为杂交亲本,选育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已见成效。我省气候炎热,雨量充沛,野生稻资源非常丰富。1982—1985年我们与省农科院野生稻研究组协
师:(引导学生欣赏荷兰的多幅图画,同时配上音乐)欣赏了这么多画面,有什么感受?  生:很美,美得像仙境一样。  师: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荷兰。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去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之一 —— 荷兰,细细欣赏那里的——(生读:田园诗情)。荷兰是怎样一个国家,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了我们。(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水、花、牧场,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牧场。  【点评】利用画面、音乐
偶与几个朋友小聚,闲谈中提及某家儿子争气,是位医学博士。唯独令其父母着急的是,已年过三十,尚未完婚。在座的一位朋友说:“谁家的女儿有福嫁到他家,那可就是博士后啦!”此话若是戏言倒也罢了,可他一副郑重其事的神色,分明是把“博士后”的概念弄错了。  其实,博士后之“后”,并非皇后之“后”,与是什么人的“妻子”更不搭边。1876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设立了一项基金,用来资助优秀青年学者在较好的条件下
2004年7月7日下午2点多钟,我和杨新富老师提前两个小时来到南京禄口机场,准备乘机去海南培训。3点10分,我们走进了空荡荡的候机厅,看看只有两个情侣坐在一个角落亲热交谈,就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提起范仲淹,你一定会想起他的《岳阳楼记》,想起其中的经典诗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诗文,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唤起每个人的社
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汕优二号结实率进行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结实率的首要因素;低湿与持续时间的作用亦甚明显。并用动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受害的临界指标。 Studies o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