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蒙蒙亮,我们一家就出发去爬八分山了。?
江夏八分山处在纸坊城区西北角,常年松林茂竹覆盖,苍翠的绿意直入云霄,是市民们晨练郊游的最佳去处。
穿過几条繁华街道,便到了八分山下的坡冈,走过坡冈便来到登山口。登上窄窄的台阶,两棵粗壮的槐树左右相拱,似在欢迎登山的人。
随阶而上,两旁是参天古木,茂盛的绿荫遮天蔽日;葱茏的荆棘成了爱热闹的鸟儿的天堂;天蓝色喇叭形状的小花,像星星般开在荆棘丛中;弯弯曲曲的石阶直向密林中延伸,前面石道上已有不少市民在登山晨练。
晨风夹着雾气,带着山林中的清香不时迎面而来,带走身上的燥热,留下清爽与心旷神怡。
八分山不高,海拔不及三百米,却是纸坊最高的山。相传它又叫八宝山,山中长有多种宝物,使得仙人们常来光顾。玉帝也派乌龟和青龙守山,乌龟心怀不轨偷盗宝物,王母得知十分生气,将八宝山踩塌抓住乌龟,这一踏便将八宝山踩裂成八座,也就成了今天的八分山。当然这是传说,不过也因这传说而多了几分神奇。
登上山顶可以眺望东西两边,东边是热闹的纸坊市区,西边是梯田旷野。山巅平坦,上面已安装有不少健身器材。早上,有些人在健身,有些在玩游戏,几处宿营的帐篷像蘑菇般开在绿林间。
沿山巅小道南行,林木更加繁茂,道旁的荊棘间开满了天蓝色的小花,喇叭形的,像进山时看到的一样,路人告诉我此花叫“慈云花”,因山上慈云寺而得名。
道随山转,不多远,在新修的山林瞭望塔旁,我发现有一块大青石静静躺在道边草丛中,它就是著名的八分山子午石,据称因其在子时、午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而得名。据方志记载,它南北向生成,身方顶圆,石东侧正中书“子午石”,正南从上至下刻有“八分山之神”,是清代嘉庆十二年湖广总督汪志伊题写,据传,百姓遇旱祷雨皆在此石前。如今子午石已平淡无奇,不远处一块刻有“军委测绘局三角点”的标牌还是能让人感叹子午石所处位置的奇特以及古人在天文地理方面的聪明才智。
五月的八分山葱绿而缤纷,蓝色小花迎风招展,安详而宁静。
人随路转,穿过郁郁葱葱的一片密林,那是一片直入云间的苍松古柏,一角黄色的琉璃斗拱檐瓦在青松绿竹间伸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慈云寺在群林翠绿的掩映中悄然显现于眼前。
这座古刹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几经毁灭,现在的慈云寺是1994年重建的,新修的殿堂楼阁依山而建,与空灵清幽的山林融为一体。新一轮的重建已开始,说是要恢复寺庙曾有的恢弘。
千年古刹四周山峦重叠,云遮雾罩,行走其间,如深入空谷涧底,万虑洗然。南麓的白云洞境地幽绝,白云出岫,别有洞天。
沉浸在寺庙的古朴典雅中,闻佛香,悟佛道,自有一种坐看云起云落,“羽化而登仙”的味道。
回望苍翠重叠的八分山,倍感江夏人的幸福,那秀丽如画的自然风景,那丰厚隽永的历史人文,弥漫在青山叠翠中,浸濡着江夏人的情怀。八分山的神话,慈云寺的普济神奇虽是传说,但那里却是香火不灭,想必寄托着江夏人美好的心愿吧!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一中)
江夏八分山处在纸坊城区西北角,常年松林茂竹覆盖,苍翠的绿意直入云霄,是市民们晨练郊游的最佳去处。
穿過几条繁华街道,便到了八分山下的坡冈,走过坡冈便来到登山口。登上窄窄的台阶,两棵粗壮的槐树左右相拱,似在欢迎登山的人。
随阶而上,两旁是参天古木,茂盛的绿荫遮天蔽日;葱茏的荆棘成了爱热闹的鸟儿的天堂;天蓝色喇叭形状的小花,像星星般开在荆棘丛中;弯弯曲曲的石阶直向密林中延伸,前面石道上已有不少市民在登山晨练。
晨风夹着雾气,带着山林中的清香不时迎面而来,带走身上的燥热,留下清爽与心旷神怡。
八分山不高,海拔不及三百米,却是纸坊最高的山。相传它又叫八宝山,山中长有多种宝物,使得仙人们常来光顾。玉帝也派乌龟和青龙守山,乌龟心怀不轨偷盗宝物,王母得知十分生气,将八宝山踩塌抓住乌龟,这一踏便将八宝山踩裂成八座,也就成了今天的八分山。当然这是传说,不过也因这传说而多了几分神奇。
登上山顶可以眺望东西两边,东边是热闹的纸坊市区,西边是梯田旷野。山巅平坦,上面已安装有不少健身器材。早上,有些人在健身,有些在玩游戏,几处宿营的帐篷像蘑菇般开在绿林间。
沿山巅小道南行,林木更加繁茂,道旁的荊棘间开满了天蓝色的小花,喇叭形的,像进山时看到的一样,路人告诉我此花叫“慈云花”,因山上慈云寺而得名。
道随山转,不多远,在新修的山林瞭望塔旁,我发现有一块大青石静静躺在道边草丛中,它就是著名的八分山子午石,据称因其在子时、午时,月、日之影正对此石而得名。据方志记载,它南北向生成,身方顶圆,石东侧正中书“子午石”,正南从上至下刻有“八分山之神”,是清代嘉庆十二年湖广总督汪志伊题写,据传,百姓遇旱祷雨皆在此石前。如今子午石已平淡无奇,不远处一块刻有“军委测绘局三角点”的标牌还是能让人感叹子午石所处位置的奇特以及古人在天文地理方面的聪明才智。
五月的八分山葱绿而缤纷,蓝色小花迎风招展,安详而宁静。
人随路转,穿过郁郁葱葱的一片密林,那是一片直入云间的苍松古柏,一角黄色的琉璃斗拱檐瓦在青松绿竹间伸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慈云寺在群林翠绿的掩映中悄然显现于眼前。
这座古刹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几经毁灭,现在的慈云寺是1994年重建的,新修的殿堂楼阁依山而建,与空灵清幽的山林融为一体。新一轮的重建已开始,说是要恢复寺庙曾有的恢弘。
千年古刹四周山峦重叠,云遮雾罩,行走其间,如深入空谷涧底,万虑洗然。南麓的白云洞境地幽绝,白云出岫,别有洞天。
沉浸在寺庙的古朴典雅中,闻佛香,悟佛道,自有一种坐看云起云落,“羽化而登仙”的味道。
回望苍翠重叠的八分山,倍感江夏人的幸福,那秀丽如画的自然风景,那丰厚隽永的历史人文,弥漫在青山叠翠中,浸濡着江夏人的情怀。八分山的神话,慈云寺的普济神奇虽是传说,但那里却是香火不灭,想必寄托着江夏人美好的心愿吧!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一中)